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1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1309篇
安全科学   395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342篇
综合类   2669篇
基础理论   553篇
污染及防治   673篇
评价与监测   234篇
社会与环境   229篇
灾害及防治   19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51.

Introduction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pH and conductivity during 1992?C2009, and in ionic compositions from January 2007 to June 2009, are reported from Lushan Mountain, one of the highest mountains in mid-east China. Annual mean pH was in the range of 4.35?C5.01 and showed a statistically very significant (P?P?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ver the period of study, Lushan Mountain received more rainfall in spring and summer. The pH values varied seasonally with winter minima. The winter multiyear seasonal mean pH was 4.35. The corresponding summer value was 4.88. SO 4 2? and NO 3 ? were the main anions, and NH 4 + and Ca2+ the main cations. The anion to cation ratio was 0.8?C1.0, and that of [SO 4 2? ] to [NO 3 ? ] was 2.4-3.0,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1980s. However, sulfuric acid was still the main acid present. The ratio of [NH 4 + ] to [Ca2+] was about 1.0, suggesting that these two alkaline substances provided close acid neutralizing capacity. The ratio of [Cl?] to [Na+] was about 0.67, somewhat lower than that of natural precipitation.

Conclusions

Ionic composition varied seasonally and was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amounts of rainfall and pollution. Trajectory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trajectories to Lushan Mountain could be classified in six clusters and trajectories originating from the South Sea and the areas surrounding Lushan Mountain had the greatest impacts on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相似文献   
352.
松树锯末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松树锯末以及改性松树锯末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6、锯末投加量为1 g/L时,改性前后的锯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29.9 mg/g和60.6 mg/g。同时,对改性前后的锯末做了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均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53.
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对草甘膦农药废水进行降解实验。选取温度、反应时间、过氧量3个量为因素量,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为响应量进行中心组合设计(CCD)。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参数优化:建立了TOC去除率与各个因素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分析了各个因素单独的及相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483℃、反应时间29.2 min、过氧量148.4%的条件下,达到了最佳效果,此时TOC的去除率为100%。  相似文献   
354.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时原油去除率与微波能耗、含水率和含炭率等因素的关系,并应用MATLAB编程拟合出经验公式。结果分析表明:微波能耗在0~288 kJ范围内,污染土壤的原油去除率随微波能耗线性增加;在含水率为6%、含炭率为4%、微波能耗从0增加到288 kJ时,原油去除率从0%增加至92.3%;含炭率在0%~4%范围内原油去除率与含炭率成线性关系,在微波能耗为288 kJ、含水率为6%、含炭率从0%增加到4%时,原油去除率从12.3%增加至92.3%;原油去除率与含水率成二次曲线关系且开口向下,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的最佳含水率为6.6%。研究结果对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55.
实验分别考察了外加乙酸钠、葡萄糖、酒石酸钾钠、甲醇等4种低分子有机碳源对生物膜填料塔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乙酸钠的脱氮效果最佳,对NOx的平均去除率为62.05%;外加葡萄糖、酒石酸钾钠、甲醇时的NOx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03%、46.98%、58.71%。乙酸钠、酒石酸钾钠、甲醇均能使SO2的去除率达到100%,葡萄糖显著降低了SO2的去除率。乙酸钠是在生物膜填料塔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中适宜的外加碳源。  相似文献   
356.
环丁砜-哌嗪溶液吸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环丁砜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环丁砜-PZ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环丁砜-PZ复合溶液配比为0.4∶0.6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126 mol;再生温度最高,为105℃;再生率最高,为90.34%。同时与相同配比的MEA、DEA相比具有较大再生优势。实验结果还表明,环丁砜-PZ复合体系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5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MCM-41中孔分子筛,紫外、红外及XRD表征显示铁离子已进入中孔分子筛骨架。以H2O2为氧化剂形成类Fenton试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为1 g/L、H2O2体积分数为6%、pH为4、反应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35℃的条件下,处理质量浓度为50 mg/L的2,4-D废水的降解率达94.95%。宏观动力学研究显示,该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21667 min-1和26.65 kJ/mol。  相似文献   
358.
通过对蒙脱石、沸石和蛭石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三者对大肠杆菌(E.coB)和猪链球菌(S.suis)的抗菌作用。结果发现,经过改性处理后三者对细菌的抗菌能力上升,其中以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改性蒙脱石(DODMAB.MMT)的抗菌效果最好,对E.coli和S.suis的抗菌率达到95%以上。研究了DODMAB—MMT在体外对E.coli和S.suis的抗菌规律,以及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菌液浓度条件下,DODMAB—MMT对S.suis的抗菌效果好于E.coli。介质温度、pH值和有机物浓度都会对DODMAB—MMT的抗菌效果产生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介质温度越高、pH值偏离中性、有机物含量越低时,抗菌效果越好。低浓度DODMAB—MMT(〈25rtlg/g土壤)对土壤中E.coli和S.suis基本无抗菌作用,高浓度DODMAB—MMT对土壤中的E.coli和S.suis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59.
采油废水的深度处理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气气浮—生物接触氧化—膜分离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采油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满足热采锅炉进水要求。该法可年处理废水1.3×105m3,产水率按50%计,年节约新鲜水和废水回灌费用共计77.88万元,年节水效益为21.71万元。  相似文献   
360.
探讨了潲水油水解生产混合酸工艺。直接用水作催化剂,适应成分复杂的餐饮潲水油,污水处理简单。从酸析、水洗、压力、温度、水解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得出最佳水解工艺条件,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