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0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1606篇
安全科学   377篇
废物处理   165篇
环保管理   433篇
综合类   3374篇
基础理论   882篇
污染及防治   768篇
评价与监测   366篇
社会与环境   317篇
灾害及防治   17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选取区域物质总需求、区域过程总排放、区域总排放等指标,对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区域物质总需求、区域总排放年均递减率在7%以上,资源使用密度、单位GDP物质排放年均分别减少10.3%、11.4%。说明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开始升级,环境朝着利好方向发展。(2)隐藏流在各类相关指标中占有比例较高,占区域总排放的比例年均高达98%。说明推行减量化生产,提高物质利用率,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已迫在眉睫。(3)物质排放强度地域差异明显,惠州、肇庆、中山、江门历年均低于珠江三角洲平均水平,深圳、东莞远高于平均水平;IPAT分析显示,A呈上升趋势,T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珠江三角洲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大的潜力,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2.
山西根瘤菌资源多样性与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山西不同生态条件下,采集豆科植物根瘤,经分离、纯化、回接原寄主,获得来自31属71种豆科植物寄主的纯根瘤菌株212株.对154株进行了BTB反应和生长速度测定,在YMA培养基上产酸快生型占97.4%.选用了其中50株,以快生型苜蓿根瘤菌(R.meliloti)和豌豆根瘤菌(R.leguminosarum)各3株为CK,进行了其它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56株参试菌株均不产生3-酮基乳糖.山西分离的菌株能在蛋白胨肉汤上生长的13株;能利用柠檬酸盐的7株;石蕊牛奶反应,产酸的12株,其中酸凝的8株,产碱的30株,其中胨化的11株,石蕊还原的7株.唯一碳源和氮源利用比CK更广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宽.比CK有更强的耐盐、耐碱和对抗菌素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83.
环境中多环芳烃前处理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环芳烃(PAH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体存在较大危害.介绍了国内外部分水体中PAHs的污染状况,对液态和固体PAHs的主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展望了环境样品中PAHs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4.
The biological removal of methanol from condensate of ammonia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the purpose of reclamation using contact type reactor was studied. Methanol of 60 mg/L was removed completely under an HRT of 1.12 h. Optimal inorganic nutrient dose was determined on evaluating methanol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DHA) under different nutrition doses. The optimal inorganic nutrient dose only gave an increase of conductivity of ca. 10μs/cm^2 in the effluent on treating synthetic condensate containing methanol of 30mg/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iological removal of methanol was effective for the purpose of recovering the methanol-bearing condensate.  相似文献   
985.
In the system of nitric oxide removal from the flue gas by metal chelate absorption, it is an obstacle that ferrous absorbents are easily oxidized by oxygen in the flue gas to ferric counterparts, which are not capable of binding NO. By adding iron metal or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e^Ⅲ (EDTA) can be reduced to Fe^Ⅱ(EDTA).However, there are various drawback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echniques. The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Fe^Ⅲ(EDTA) with microorganisms in the system of nitric oxide removal by metal chelate absorption was investigated. Ammonium salt instead of nitrate was used as the nitrogen source, as nitrates inhibited the reduction of Fe^Ⅲ due 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electron acceptors. Supplemental glucose and lactate stimulated the formation of Fe^Ⅱ more than ethanol as the carbon sources. The microorganisms cultured at 50~C were not very sensitive to the othe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the reduction percentage of Fe^Ⅲ varied little with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50℃.Concentrated Na2 CO3 solution was added to adjust the solution pH to an optimal pH range of 6-7. The overal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ssimilatory ferric reducing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the mix-culture are probably neutrophilic, moderately thermophiUc Fe^Ⅲ reducers.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研究药型罩结构参数对所形成的聚能射流在水中运动的影响,改进水中聚能射流的运动特性。方法 采用多物质单元ALE法就锥形罩射流对水介质的侵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锥形装药结构中药型罩锥角和厚度对所形成的聚能射流侵彻水时运动参数的影响。结果 锥形罩锥角大小及药型罩厚度对聚能射流在水中的形状、射流速度、加速度等有着明显的影响。侵彻体进入水中10 cm后,药型罩的锥角从30°增加到150°的过程中,剩余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在90°时达到最高。药型罩厚度为1.5~4mm时,剩余速度变化起伏小;厚度为4~6 mm时,剩余速度开始大幅下降。结论 当锥角为90°时,罩厚为4 mm的药型罩所形成的射流在水中表现最好,形成的射流侵彻深度最长,侵彻水介质10 cm后的剩余速度最大,存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87.
为探究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选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受试生物,设定5、100、1 000、10 000、50 000、100 000μg·L-1以及对照共7个PFOS浓度梯度进行水培,分析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在内的抗氧化系统酶和细胞色素含量等生理响应特征,并研究金鱼藻对PFOS的生物有效性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金鱼藻对PFOS的富集量最高可达3 180 mg·kg-1dw,最大富集系数高达40.7倍,可作为PFOS污染水体植物修复的遴选物种。随PFOS浓度升高,SOD活力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POD活力表现为双重效用,即低浓度促进酶活力积累,而高浓度抑制酶活力积累。CAT活力在低浓度组(0、5、100、1 000μg·L-1),未表现出明显异常,在高浓度组(10 000、50 000、100 000μg·L-1),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色素含量也反应较为敏感,低浓度处理后色素含量升高,高浓度处理则导致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浓度处理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评价PFOS污染水体的生理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88.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针对工业源排放区域的环境暴露、来源解析以及动物层面的生态效应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普遍存在于非工业源(生活源)的城市河道PFCs暴露及水生植物富集等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选择位于北京北部东西贯通的城市河道——清河水体为对象,分析结果表明,清河水体中12种目标PFCs均有检出(总量最高为65.45 ng·L-1),并以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 sulfonate,PFBS)为主(最高达45.63 ng·L-1);6种水生植物(篦齿眼子菜、黑藻、金鱼藻、芦苇、菖蒲及水葱)的富集物质均以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为主,沉水植物中金鱼藻对于PFOS的蓄积效果优于黑藻及篦齿眼子菜,挺水植物中根部PFCs含量高于茎叶,根部PFOA及PFOS含量高于茎叶,但全氟丁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含量茎叶则高于根部。整体来看,尽管芦苇、菖蒲和水葱3种挺水植物尚不能作为PFCs的超富集植物,但其根部对PFCs均有显著的吸收效果,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潜质;沉水植物中金鱼藻是北方自然河道的优势物种,且对PFOS具有显著的富集效应,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其PFCs生物指示和生态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989.
采用C80量热仪测定几种化学品的放热反应特性,根据试验数据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一步求得瞬时功密度(ρIPD).依据化学品热不稳定性分级标准对所测定化学品的热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以瞬时功密度为依据得出的化学品热危险程度与化学品的实际危险情况接近,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化学品反应过程能量释放的危险程度,可为化学品危险性评价与事故预防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0.
根据长输管道系统风险的成因、危害以及所具有的灰色特性,结合国内环境条件、运行状况和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采用灰色关联理论与熵权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长输管道风险评价作定量的研究,确定了长管道系统的主导风险因素的风险排序.为了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合理优化评价过程,在借鉴长输气管道风险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运用专家评分体系对长输管道系统进行评分,计算出各个风险因素的指标值.将得到的指标值分别运用传统的灰色关联理论模型和熵权改进的灰色理论模型来计算,最后将两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得出的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