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5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2186篇
安全科学   735篇
废物处理   289篇
环保管理   613篇
综合类   4365篇
基础理论   1032篇
污染及防治   1381篇
评价与监测   387篇
社会与环境   333篇
灾害及防治   37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一种新型的多级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对该工艺的污泥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SS/SS在实验过程中呈较弱的下降趋势,多级A/O池曝气室污泥比硝化速率逐室下降,但各缺氧室污泥比反硝化速率基本一致;污泥释磷、聚磷过程在30 min和1 h内基本完成,反硝化聚磷试验表明污泥中存在DPB的富集,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与DPB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2.
组合工艺在养猪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猪场养殖废水排放所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采用“固液分离+ UBF厌氧反应器+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的组合工艺,对废水中的COD、BOD、氨氮、SS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分别为93.7%、94.4%、95%、77.1%,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该工程运行费用仅为1.509元/m3,处理成本低.同时UBF池中产生的沼气可以收集并利用,猪粪和污泥可制作有机肥,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63.
利用衡阳市祁东县气象站1960~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观测数据,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为依据划分不同干旱等级、计算干旱日数、干旱强度等,在此基础上统计干旱日的年、年代际统计并作了线性分析,并为应对干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祁东县干旱日每年均有出现,但不同强度干旱日发生频率不同,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干旱日等级越高,其增幅愈明显;祁东县的平均干旱过程数为2.5次/a,一年出现2次干旱过程几率最大,无旱过程的几率为9.3%;在统计年干旱强度时,选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有较好代表性。近54a来,干旱强度年变化可分为三高两低,目前处于干旱强度较高期;祁东县大部分年份有季节性干旱,单季旱以秋旱为主,在双季干旱中,夏秋连旱居多,历史上夏秋冬连旱出现了三次;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干旱,需增强人们的防旱抗灾意识、加大水利设置投入、推广节水农业和提高干旱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64.
使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5个站点1955—2013年共59年的夏季逐日降水数据。结果表明4个隐状态能较好地描述研究区域的夏季日降水发生模式,状态1与2描述的区域环流特征区分了地理位置对日降水模式的影响,状态3与4表征了大尺度大气环流模式下5个站点同时下雨或都不下雨的情形。5个站点的日降水模式存在显著性的区域差异,日降水发生概率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隐状态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所有站点(包括西部站点)的降水发生概率都存在增加趋势,东部站点湿润而西部站点干燥的情景呈显著性减少趋势,这可能与全球变暖导致的夏季风北移使该区域不同站点降水模式趋于一致有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5.
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环境、确保供水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的研究进程分析,以HJ/T 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实例研究河流型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66.
利用紫外及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对365 nm光照下HNO3在气相与SiO2表面的光解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NO3浓度、光照时间、相对湿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NO3浓度及光照时间的增加,光解产生的NO2和NO浓度均呈指数增加;无水汽情况下,400 Pa的HNO3光解45 min后,产生NO2及NO浓度比气相光解产生的分别高约3及1.7倍.HNO3光解产生的HONO的浓度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在SiO2颗粒物表面光解产生的NO2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而NO浓度则随之增大.400 Pa的HNO3光照45 min后,SiO2表面光解产生的HONO浓度是气相光解的3倍、SiO2表面暗反应的约30倍.  相似文献   
967.
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是污染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的两大来源.放射性碳(14C)分析近年用于评估这两类源对环境中PAHs的相对贡献.此方法基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14C含量差异,即化石燃料不含14C,而生物质的14C浓度有一个较稳定值.14C的自然丰度极低(约10-12),因此检测PAHs这样的痕量污染物的14C含量一度极具挑战.1990年代中期,加速器质谱的技术突破使得对环境样品PAHs的14C分析具有实用价值.要准确测出PAHs的14C含量,须先从化学成分复杂的环境样品中分离出高纯度的PAHs.制备气相色谱因其出色的分离能力而成为目前环境样品PAHs14C分析必备的工具.本文意在简介基于14C分析的PAHs源解析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以及评估该方法获得的PAHs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8.
969.
Geosmin is a secondary metabolite responsible for earthy odors. The occurrence of geosmin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The gene essential for geosmin biosynthesi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several specie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echanism of geosmin synthesis in Aphanizomenon gracile.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clone the gene involved in geosmin biosynthesis of Aphanizomenon gracile a nd a nalyze t he geosmin production u nder d ifferent e nvironments. T he 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hiTAIL-PCR)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full-length of geosmin synthase gene from Aphanizomenon gracile (WH-1). Real time PCR (RT-PCR) was applied to quantify the geosmin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light and temperature. As a result, geo, a geosmin synthase gene from Aphanizomenon gracile (WH-1) was cloned by hiTAIL-PCR. The full-length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geo was 2 262 bp, coding for a protein of 753 amino acids. Meanwhile, WH-1 wa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geo were quantified by RT-PCR. It was found that low temperature (15 °C), high light intensity (35 μmol m-2 s-1) and continuous light illumination were beneficial to the expression of geo. The successful amplification of geosmin synthase gene verified that hiTAIL-PCR is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procedure of low cost. The result provides fundamental knowledge on the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for odorants.  相似文献   
970.
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冷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逐年冷暖的等级序列,并运用统计分析、滑动T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整体上处于偏冷时期,全区大致存在5个偏冷时段和5个偏暖时段,其中最冷时段出现在1710-1719年和1840-1849年间,最暖时段出现在1850-1859年;全区在10a尺度上冷暖变化跃变频繁,而在30a尺度上冷暖变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1640-1909年间,全区冷暖变化在36,45,72和123等年份上有明显的正相关,在4,68,94和104等年份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显著性变化周期有5个,分别是2a,3a,5a,11a和40a,其中40a为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