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三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长与化学防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史理论”认为,植物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在植物的不同功能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入侵植物的生长和化学防御一般优于本地植物,那么其生长与化学防御之间是否存在权衡及其权衡关系怎样,目前尚不清楚。以广东省3种菊科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和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以近缘或伴生的本地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es)、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和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为对照,研究入侵植物的生长特性(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与化学防御物质(缩合单宁和总酚)含量,并基于这2种光合碳分配的主要形式,探讨入侵植物生长与化学防御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3种入侵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均高于本地对照种;薇甘菊的比叶面积大于对照种,而其他2种无明显优势。薇甘菊和三裂叶蟛蜞菊的缩合单宁显著高于对照种,飞机草的总酚含量高于对照种。我们的结果显示,入侵植物的生长和化学防御均优于本地植物,但它们的碳同化能力相近;因此,入侵植物特殊的内在资源分配与利用机制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2.
介绍了硫化氢探测系统和防护系统的组成和原理.重点介绍了硫化氢的探测报警、防护功能,易于安装、拆卸的特点以度现场使用情况。建议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3.
114.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我国如何统筹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充分认识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困难和挑战。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碳达峰的任务艰巨,但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三是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四是要认真总结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已经初步实现碳达峰目标地区的经验。五是统筹碳达峰与碳中和,提早安排碳中和各项工作。六是统筹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七是统筹能源转型和发展转型。八是成立国家碳中和发展基金。九是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机制。十是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5.
从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筛选出6株异养硝化细菌,将异养硝化细菌扩大培养后,建立SBR反应器并进行了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在SBR反应器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可以观察到系统对于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2.96%左右,表现出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出水亚硝酸盐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最大值不超过3.84mg·L-1;COD的平均去除率为54.72%,基本实现了同一反应器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共同去除。异养硝化SBR反应器温度为29℃时,反应器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能力最大为82.28%和47.27%;在pH值为8.0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0.15%。C/N〈4.5时,随着C/N比的增加,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快速增加;在C/N为6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7.62%。  相似文献   
116.
提出了一个越流含水层系统考虑弱透水层吸附作用的地下水污染数学模型,模型应用于太原地地下水中汞污染的数值模拟,水位拟合误差为0.407-0.50m,汞离子浓度拟事误差小于4%-5%,表明模型可靠,合理,为定量预测越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7.
Aerosols are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and hav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climate. China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global emissions of sulfur dioxide (SO2), a sulfate (SO42?) precursor, organic carbon (OC), and black carbon (BC) aerosols. Although increasingl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resent and potential future levels of these emissions on global premature mort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has not been well quantified. Through both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clouds, SO42? and OC exert negative radiative forcing (cooling) while BC exerts positive forcing (warming). We analyze the effect of China's emissions of SO2, SO42?, OC and BC in 2000 and for three emission scenarios in 2030 on global surface aerosol concentrations, premature mortality, and radiative forcing (RF). Using global models of chemical transport (MOZART-2) and radiative transfer (GFDL RTM), and combining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gridded population data, mortality rates, and concentration–response relationships from the epidemiological literature, we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aerosols to global annual premature mortality and to RF in 2000 and 2030. In 2000, we estimate these aerosols cause approximately 470 000 premature deaths in China and an additional 30 000 deaths globally. In 2030, aggressive emission controls lead to a 50% reduction in premature deaths from the 2000 level to 240 000 in China and 10 000 elsewhere, while under a high emissions scenario premature deaths increase 50% from the 2000 level to 720 000 in China and to 40 000 elsewhere. Because the negative RF from SO42? and OC is larger than the positive forcing from BC, Chinese aerosols lead to global net direct RF of ?74 mW m?2 in 2000 and between ?15 and ?97 mW m?2 in 2030 depending on the emissions scenario.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creased effort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es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s China's anticipated reduction of aerosols will result in the loss of net negative radiative forcing.  相似文献   
118.
Mn/Co-Ba-Al-O催化氧化NO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共沉淀-浸溃法制备了Mn/Co-Ba-Al-O催化剂.考察了用共沉淀法制作载体Co-Ba-Al-O过程中加料顺序分别为正加法、反加法和并流法时催化剂的活性.BET测试和XBD分析表明,并流时制得的载体比表面积最大,且其中的γ-A12O3结晶度最好,不含BaCO3,对NO的催化氧化性能最好.考察了各操作条件对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氧化NO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O体积分数为500 X 10-6,O2体积分数为10%,空速为4000h-1时,225°C左右,出1:3 NOX的氧化度(N02/NO2)达到50%-60%.将取得最大的吸收效率;300°C时,氧化度可达到83%左右,接近热力学平衡值.  相似文献   
119.
南极麦克斯韦尔海湾阴离子洗涤剂污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报道了南极麦克斯韦尔海湾海域阴离子洗涤剂污染的变化和分布状况。研究海域水体阴离子洗涤剂含量在0.148~0.997mg/L之间,若按中国国内地表水水质标准0.3mg/L评价,全部20个站次中有6站次超过标准,超标率达30%,表明该地区已有一定程度的阴离子洗涤剂污染。主要污染源是各考察站的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20.
用煤矸石和鼓风炉淤泥制备聚硅酸铁铝混凝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以煤矸石和鼓风炉淤泥为原料,在常压条件下制备高效混凝剂凝剂聚硅酸铁铝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用该混凝剂处理实际废水,并与聚合硫酸铁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出水COD和色度去除率均提高约30%,SS去除率提高约10%,同时探讨了该混凝剂处理废水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