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方波溶出伏安法运用丝网印刷电极探索了一种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样中痕量铅的方法.得到了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参数:方波频率30 Hz,振幅80 mV,电位增量5 mV;0.5 mol/L的支持电解质(KCl);沉积电位-1.1 V,沉积时间400 s.在该优化条件下,在浓度为25 ~ 500μg/L范围内溶出峰电流与铅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5).对于几种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Mn2的存在严重抑制铅离子的峰电流.  相似文献   
62.
一株贫营养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脱氮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究并优化菌剂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体修复的机制和条件,主要针对水库沉积物内筛选出的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进行了菌种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考察菌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脱氮效果,明确了该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条件,并基于水库水体中贫营养条件对菌株进行水源水库原水的驯化培养试验研究,以期实现该菌株对微污染水源水库原水中氮源污染物的脱除,为原位投菌技术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微污染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驯化筛分出一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A14,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测序和Biolog GenⅢ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鉴定为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在好氧条件下,菌株细胞内表达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以NO3-为唯一氮源进行反硝化作用时,36 h时NO3-去除率为78.89%。以NH4+为唯一氮源时,48 h NH4+去除率为95.25%,TN去除率达80.42%,TOC去除率达98.30%,表明该菌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在改变环境条件过程中,该菌株在以乙酸钠为碳源,温度为30℃,C/N为12,pH为7,接种量为10%时,NO3-去除率最高为86.62%,并且在10℃下脱氮率达到40.18%。在水源水库原水脱氮实验中,接种处理TN去除率为50.95%,NO3-去除率为80.25%。结果表明,菌株A14在微污染水源水体菌剂脱氮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3.
腐殖酸树脂处理含Pb^2+、CU^2+、Ni^2+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泥炭为原料制备腐殖酸树脂.在动态条件下,研究了腐殖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Pb^2+、Cu^2+和Ni^2+的吸附效果及吸附条件.同时探讨了腐殖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Pb^2+、Cu^2+和Ni^2+的吸附与解吸再生机理,吸附机理研究表明,腐殖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Pb^2+、Cu^2+和Ni^2+的主要吸附形式为离子交换吸附和络合吸附.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为5.0~7.0,Pb^2+、Cu^2+和Ni^2+浓度分别为50 mg/L,经腐殖酸树脂处理,Pb^2+、Cu^2+和Ni^2+去除率可达98%以上,且处理后废水近中性.含Pb^2+、Cu^2+和Ni^2+电镀废水经腐殖酸树脂处理后,废水中Pb^2+、Cu^2+和Ni^2+含量显著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4.
Combustion sources of particles. 1. Health relevance and source signatur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rawska L  Zhang JJ 《Chemosphere》2002,49(9):1045-1058
Combustion processes result in gene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particle and gaseous products that creat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are the very small particles that are emitted in large quantities from all the combustion sources, and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be potentially more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their impact on health than larger particles. To control and mitigate the particles with a view of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isk reduction, a good understanding is necessary of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contribution from the emission sources to the airborne concentrations. This understanding could only be achieved by developing source signature libraries through direct emission measurements from the sources on one hand, and by measuring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and apportioning them to the specific local and distant sources using the signature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paper is a review of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used as source signatures as well as their general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reviews source signatures of the most common combustion pollution sources.  相似文献   
65.
地坑压缩式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具有压缩功能,并与吊装设备配套使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具有操作方便,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等特点,通过压缩机的压缩增大了箱内垃圾比重,提高了垃圾的清理及运输效率,同以往相比运输次数减少半数以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66.
为优化电催化反应器内不同构型的电极结构及进水方式,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反应器内部流体分布并对利用极限电流密度法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切向进水时,反应器内的传质性能最佳,当进流速为0 m·s−1时,其极限电流为侧面进水和的底部进水1.34倍和1.21倍;当增大进水流速至0.062 m·s−1时,切向进水的极限电流为静止时的1.49倍,切向进水传质增强系数γ为1.475,高于底部进水(1.428)及侧面进水(1.317)方式。网状的电极结构及切向进水有利于反应器内及电极表面的均匀的速度分布,进而提高反应过程中溶液分布的一致性及空间利用率;增大进水流速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器的极限电流和传质性能。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电催化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利用电厂粉煤灰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催化H2O2氧化对氨基苯酚(PAP),讨论了各种因素对PA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pH=1.5,H2O2和PAP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10 mol/L,反应时间为100min,粉煤灰用量为6.0%,搅拌速度为1000r/min的条件下,粉煤灰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有效地催化H2O2氧化PAP,PAP的去除率可达81%左右.该法可用于预处理含PAP的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68.
提出基于核材与壳材粒径双调控的微胶囊催化材料制备新思路,通过旋风分级和气力乳化聚合工艺优化,最终实现微胶囊的粒径调控。重点考察了气力乳化工艺参数和核材粒径、核壳材料质量比等对微胶囊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包覆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气力乳化的气体流速为1.12 m·s-1时,壳材液滴的融合和乳胶粒的粘并现象均较少,聚合体系可较稳定地保持均质化壳材液滴的尺寸;在保证高包覆率的条件下,核材粒径影响着微胶囊的平均粒径,核材粒径为15.4 μm时,制备出的微胶囊平均粒径最小;核壳材料质量比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明显,其为1:3.5时,微胶囊材料平均粒径为180 μm;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粒径调控能力有限,平均粒径最小时微胶囊包覆率最大。通过对乳化聚合工艺和配方的综合调节,可制得一系列粒径可调范围大,粒径均一,包覆率高的微胶囊材料,应用于烟气脱硝,温度600 ℃条件下,NOx转化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69.
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对转炉钢渣进行了固相氧化改质,并对改质后钢渣进行了磁选处理,分析对比了干式磁选和湿式磁选对改质钢渣的磁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氧化改质处理,能够使钢渣中无磁性铁氧化物向有磁性镁铁尖晶石发生转变,后者可通过磁选进行有效分离。原钢渣进行氧化改质的最佳加热温度和气体通入速率分别为1 100 ℃和7.5 L·min-1。钢渣通过固相改质后,更容易获得高回收率的高品位精矿,对钢渣的磁选宜为湿式弱磁选,实验范围内磁选工艺的最佳磁感应强度为0.102 T。在加热温度1 100 ℃,保温时间30 min,气体通入速率7.5 L·min-1的条件下,改质钢渣产率达到22%,铁品位达到62%,回收率达到64.95%。  相似文献   
70.
为达到缓解猪粪厌氧干发酵时有机酸的积累并能够同时提高产气性能的目的,采用小试批式实验,在中温(37 ℃)、总固体(TS)为20%的条件下研究了猪粪接种物全混合发酵、猪粪非混合接种发酵、猪粪玉米秸秆与接种物全混合发酵及猪粪玉米秸秆混合原料非混合接种发酵这4种方式对发酵体系的有机酸积累及产甲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接种物全混合发酵和猪粪玉米秸秆与接种物全混合发酵的总有机酸(TVFAs)质量浓度在发酵结束时分别为15.2和3.6 mg·g−1,较对应底物的非混合接种发酵分别提高了6.3倍和5.0倍。在2种非混合接种发酵体系中,TVFAs质量浓度在21 d后迅速降低。其中,猪粪玉米秸秆混合原料非混合接种的TVFAs下降幅度更大,其第30天的TVFAs质量浓度低于1.5 mg·g−1。猪粪玉米秸秆混合原料非混合接种厌氧发酵产气效果最佳,累积VS产甲烷量达到148.2 mL·g−1。猪粪非混合接种发酵沼气中甲烷含量最高,达到75.1%。修正的Gompertz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猪粪玉米秸秆混合原料非混合接种发酵和猪粪非混合接种发酵的迟滞期分别为10.6和12.4 d,较对应底物的混合接种发酵分别缩短了5.9和6.1 d;最大VS产甲烷速率分别提高了1.7倍和4.9倍,达到6.2和4.8 mL·(g·d)−1。非混合接种能够缓解猪粪厌氧干发酵的酸抑制并同时提高其甲烷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