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594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320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君杰  郭媛 《环境工程学报》2015,9(12):6110-6114
为提高污水厂处理污泥时的厌氧消化速率,利用电弧流溶胞技术处理剩余污泥,研究电弧流溶胞技术对污泥破解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未经预处理的污泥相比,电弧流溶胞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增加有机物含量和沼气产量.其中,经处理后的污泥TS、VS剩余量分别降低了8.3%和6.3%,COD增加了11.9%.厌氧系统平均产气量平均增加79.76 L/d,增加率45.82%,甲烷含量增加1.03 L/d,增加率102%.由此说明,电弧流溶胞技术可以提高厌氧消化反应中有机物的去除率,有效促进厌氧消化中污泥的水解过程,显著增加甲烷气体的产生量.在综合考虑运行费用和污泥消化效果的前提下,采取适宜的电弧流强化处理措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以实现河道疏浚底泥中富含的重金属Cu、Zn、Ni的稳定化为目标,选用EDTA、DTCR、Na2S、Na2S2O3、膨润土、水泥及自主研发的特殊胶凝材料作为稳定剂,对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固化稳定,通过分析稳定后重金属浸出液浓度及赋存形态变化,探讨各药剂稳定效果,并寻求稳定剂的最佳投加量.研究表明,7种稳定剂对3种重金属的综合稳定化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水泥> 胶凝材料> 膨润土> DTCR> 硫化钠> 硫代硫酸钠> EDTA;对Cu、Zn、Ni单种重金属而言,稳定效果最好的药剂分别为膨润土、胶凝材料及DTCR,而EDTA则使重金属浸出液浓度升高.除EDTA外,其他药剂对重金属Cu和Zn的稳定效果要明显优于Ni.根据稳定后重金属赋存形态变化结果,EDTA可使重金属可交换态比例升高,而膨润土对重金属4种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其他药剂使重金属可交换态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23.
为探讨污水深度处理和同步获取产油微藻的可行性,建立光生物反应器,应用微拟球藻去除污水和中水中的氮磷,并分析不同浓度的Fe3+和Zn2+离子对微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从而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培养微藻获得富油生物质。结果表明,该藻对污水氮磷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可在13 d内,去除水体中96%的氨氮和94%的磷,同时化学需要氧量(COD)的去除率可达72.9%。在生活污水中培养至第16天,微藻的细胞密度可达4.55×106 cell/mL。Fe3+浓度对微拟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6 cell/mL。该研究以中水和生活污水为基质培养微拟球藻,同时获取微藻油脂,为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和能源的同步获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4.
经过富集、分离优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L-1,根据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采用单因素花盆实验模拟微生物原位修复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高效石油降解菌应用于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适宜接种量、表面活性剂浓度、CNP比、翻耕频率分别为15%、0.1%、100∶10∶1和1 d 1次;在该降解条件下修复28 d,可达到16.80%的石油降解率,远远高于土著微生物6.92%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25.
在化学反应设计中反应动力学是较重要的因素。为得到更合理的污泥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利用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对罐底含油污泥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热重实验数据,分别采用Coats-Redfern法、Kissinger法、FWO法和Popescu法计算污泥热解动力学参数,并获取罐底泥热解制油的主要阶段(第2阶段)的反应活化能E、频率因子A并分析各种方法反应机理。通过对比不同计算方法得到动力学参数及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的相关性,确定了最佳罐底含油污泥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研究表明,Popescu法得到罐底泥的热解过程符合Jander方程,活化能E为101.43 kJ/mol,与FWO法得到的91.20 kJ/mol相近,且预测曲线与实验曲线有较好的相关性(0.9816),说明Popescu法计算罐底泥热解动力学参数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强电离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制取高浓度氧活性粒子(O+2、O3)并注入气体外排烟道中,实现O+2、O3氧化NO转化成资源酸(HNO3)的等离子化学反应。描述强电离放电的氧活性粒子产生器,讨论烟道中O+2、O3氧化NO成HNO3等离子体反应机制,分析回收酸液的NO-2、NO-3离子种类及浓度。考察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源的输入功率、水体积百分比、气体温度、气体流速对NOx氧化率的影响。氧化率为97.2%的最佳实验条件是:O+2浓度为1.38×1010个/cm3,O3浓度为210 mg/L,烟气温度为65℃,H2O体积浓度为5.6%,停留时间为0.94 s。  相似文献   
127.
围填海控制线是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不显著改变区域海洋动力格局和岸滩演变趋势的最大围填外包络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围填海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苏北浅滩腰沙为例,在对围填海控制性因素进行筛选、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控制性因素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应用潮流数值模拟和泥沙回淤预测技术,采用分层次筛选和迭代逼近的方法,构建围填海控制线迭代优选模型,分析不同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动力格局演变的影响,计算得到腰沙的围填海控制线为理论基面+28 m。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迭代优选模型可为沿海省市围填海控制线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为制定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采用半静水式毒性试验,研究了6种苯系物(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虾夷扇贝的生殖毒性作用。在水温(16±0.5)℃、盐度30.0、p H 8.0条件下,用0.5、2.5、12.5 mg·L-1的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处理虾夷扇贝的精子、胚胎和幼体,观察6种苯系物对虾夷扇贝的精子活力、卵子受精率、胚胎延滞率、胚胎畸形率、孵化率、幼体畸形率的影响。同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6种苯系物(2.5 mg·L-1)对虾夷扇贝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作用。结果发现:不同浓度苯系物处理组与对照组(0.0 mg·L-1)相比,虾夷扇贝精子的运动时间、卵子受精率及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延滞率、胚胎畸形率和幼体畸形率显著增加为并与处理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实验浓度下,6种苯系物对虾夷扇贝具有较强的胚胎毒性和生殖毒性作用。通过电镜切片发现,2.5 mg·L-1的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导致虾夷扇贝精子超微结构损伤,表现为:精子质膜断裂、部分溶解,线粒体质膜和内嵴断裂、部分溶解。苯系物对虾夷扇贝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可能是影响其精子活力和降低卵子受精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结果为苯系物对海洋贝类的生殖毒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9.
贵州万山汞矿地区耐汞野生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贵州万山地区废弃汞矿堆和矿山附近,受长期高剂量汞暴露的影响经过的自然选择,该地区出现了一些能耐受汞毒性的生态型植物。对汞耐受及汞富集植物的筛选对于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万山梅子溪地区汞污染土壤及汞耐受植物采样调查发现,该区域采样土壤中汞的含量均在50 mg·kg-1以上,达到重度汞污染水平。对该地区野生植物的采样分析发现,蔷薇科植物悬钩子不仅数量较多,单株植物生物量较大,表现出很强的耐汞毒性的能力,而且植株内可以很大程度地富集汞,在其植株中汞的含量可达20 mg·kg-1左右,属于汞富集植物,另外发现野蒿对汞也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植株中汞的含量可达10 mg·kg-1以上。该类型植物的发现将为植物的汞耐受以及汞富集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素材,为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新的植物类型,也为进一步开发汞污染土壤处理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0.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组合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造成水中色度的主要物质腐植酸和富里酸类有机物和嗅味物质中的二甲基三硫和二甲基异莰醇(MIB)能够进行有效去除。臭氧氧化能够显著提高后续BAF单元对CODMn的去除。在进水CODMn6~8 mg/L、色度为25~30度、浊度约为8 NTU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5~6 mg/L、BAF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5 h时,出水CODMn< 5 mg/L、色度<5度、浊度<1 NTU,出水水质可满足生产工艺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