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611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环境微塑料可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与有机污染物进行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毒性效应,增加微塑料的治理难度.本文就全球范围内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介质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共存水平、吸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联合毒性效应等.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作为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六...  相似文献   
212.
低光照度对源水中铜绿微囊藻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光照度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在源水中的增殖趋势.结果表明,以灭活源水为培养基,培养周期13d,在23℃时,当光照度≤500lx,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其比增值速率(μ)为负数,呈衰亡趋势;在28℃时,当光照度≤200lx,最大藻现存量较4300lx时削减70%以上.以未灭活源水为培养基,23℃时,发现铜绿微囊藻逐渐消亡,这与微型浮游动物的大量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213.
自然经济限制性下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44  
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的测算既要考虑其自然适宜性,也要考虑其经济可行性。论文探讨了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在自然、经济条件限制性下增加耕地的潜力。首先,选取了7个自然指标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后的宜耕地比例作为自然限制性修正系数,将自然限制性修正系数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的乘积,作为自然限制性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然后,选取了9个经济指标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其评价结果作为经济限制性修正系数,将经济限制性修正系数与自然限制性下增加耕地潜力的乘积作为自然、经济限制性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测算结果表明,天津市各区县的自然限制性修正系数为0.393~0.954,经济限制性修正系数为0.242~0.813;在自然、经济限制性下,天津市各区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2010年为3.597%~14.812%,2020年为6.158%~15.902%;分别可净增加耕地面积64.893~2206.523hm2、68.289~2274.096hm2。  相似文献   
214.
湿式烟气脱硫喷淋塔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通用软件对其内部两相流场进行模拟。气相湍流由标准k 模型描述,喷淋液滴由拉格朗日颗粒轨道模型描述。预测了无喷淋和有喷淋2种条件下的气相湍流流场分布、沿塔高方向不同截面上的气速分布以及喷淋液滴的轨迹。模拟结果表明,引入喷淋液后,出口截面气速分布明显均匀化,其最大值由无喷淋时的12m/s降至6m/s。该最大值出现在靠近塔壁处,是由塔壁附近喷淋密度较低造成的,可通过改进周边喷嘴的布置方式及喷嘴型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15.
天然水体腐殖质对双酚A光降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中压汞灯模拟太阳光光源,研究了双酚A(BPA)在水体腐殖质中的光降解过程,探讨了不同来源的腐殖质、腐殖质浓度、BPA初始浓度、溶解氧等因素对BPA光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PA在纯水体系中直接光解很慢,但在腐殖质溶液中光解迅速,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反应,改变BPA初始浓度对BPA光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增大溶解氧浓度会抑制BPA光解,通过活性氧分子探针鉴定了腐殖质吸收光辐射产生的羟基与单线态氧,利用GC-MS鉴定了双酚A在Nordic湖富里酸(NOFA)中的光敏化降解产物,推测出BPA敏化降解的可能历程为能量转移导致的直接光解、羟基加成和羟基氧化。  相似文献   
216.
根据曲周县历年耕地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和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上升→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1949~1957年为耕地增加期,全县年平均递增率达到0.43%;1958~1961年为耕地急剧减少期,年均递减1.55%;1962~1974年为耕地缓慢减少期,年均递减0.47%;1975~1985年为耕地数量快速增加期,年均递增0.63%;1986~1999年为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耕地年均递减0.026%。人口变化、自然因素变化、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共同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系统。人口增加对粮食和住宅用地的需要为耕地数量的增加提供了最根本的需求;气候因素的变化为大量盐渍土的改良提供了基础,而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使大量盐渍土变为耕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组成,使耕地比重占据了土地利用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而国家政策的阶段性变化,促使耕地数量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17.
酸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内Al积累和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沉降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菌根共生体内Al的积累分布和根系细胞损伤状况,探讨了Al在马尾松根系和菌根的毒害位点及马尾松菌根的抗Al机制.结果表明,低pH值促进了Al在马尾松根尖皮层细胞壁和胞间大量积累;根系伸长区内Al含量明显低于根尖对照;茎、叶中Al含量较少;菌根能积累大量Al于菌丝内.酸和Al处理后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MDA)增加.同时,根尖皮层细胞膨大变形,膜系统严重受损,细胞核膨大,核质凝集,线粒体膜明显受损;液泡增多并膨大,在150祄ol/L Al3+和pH值2.0处理时细胞明显衰老并出现空泡化;而菌根的形成能明显减轻酸和Al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18.
生物质炭(biochar)是一种碳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且吸附能力强的土壤改良与修复材料,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式作用于土壤,但其影响和作用机制随土壤性质和生物质炭类型不同而异.从生物质炭组成、比表面积和孔隙度、酸碱度及表面官能团等特性与原料和制备工艺关系入手,结合土壤和生物质炭类型,综合阐述了生物质炭添加在改...  相似文献   
219.
Overwhelming evidence reveals that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have increased in streams which brings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DOC in stream flow i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soil-water solutions of watershed. Wetlands prove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areas as an important DOC reserve between terrestrial and fluvial biogeosystems. This reported study was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OC in soil-water solutions of annular wetland, i.e., a dishing wetland and a forest wetland together,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OC concentrations in soilwater solutions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in the annular wetland. In the upper soil layers of 0-10 cm and 10-20 cm, DOC concentrations in soil-water solutions linearly increased from edge to center of the annular wetland (R^2 = 0.3122 and R^2 = 0.443). The distribution variations were intimately linked to DOC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DOC transport processes in annular wetland soil-water solut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carbon (TC) and Fe(II), DOC mobility and continuous vertical and lateral flow affectext the distribution variations of DOC in soil-water solution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DOC concentrations and TOC, TC and Fe(II) were 0.974, 0.813 and 0.753 respectively. Thes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uggested a systematic response of the distribution variations of DOC in annular wetland soil-water solutions to the geometry of closed depressions on a scale of small catchments. However, the DOC in soil pore water of the annular wetland may be the potential source of DOC to stream flow on watershed scale. These observations also implied the fragmentation of wetland landscape could bring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DOC distribution and exports, which would bring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watersheds of the Sanjiang Plain.  相似文献   
220.
南京市2000~2014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地利用模型测度2000~2014年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再运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组合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73%;(2)南京市用地结构信息熵呈波动下降趋势,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但是用地扩展的综合效益趋降;(3)人口增长、道路扩展、投资水平提高及文化产业发展等能够较好的解释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这4类因子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具有正向作用;(4)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园林绿地面积的增加相对其他因子对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作用最大,其次是道路长度和公路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