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34篇 |
免费 | 2348篇 |
国内免费 | 52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17篇 |
废物处理 | 1007篇 |
环保管理 | 1410篇 |
综合类 | 10067篇 |
基础理论 | 3114篇 |
污染及防治 | 5428篇 |
评价与监测 | 780篇 |
社会与环境 | 650篇 |
灾害及防治 | 7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52篇 |
2023年 | 468篇 |
2022年 | 959篇 |
2021年 | 850篇 |
2020年 | 684篇 |
2019年 | 606篇 |
2018年 | 718篇 |
2017年 | 837篇 |
2016年 | 975篇 |
2015年 | 1131篇 |
2014年 | 1328篇 |
2013年 | 1685篇 |
2012年 | 1451篇 |
2011年 | 1473篇 |
2010年 | 1214篇 |
2009年 | 1187篇 |
2008年 | 1270篇 |
2007年 | 1065篇 |
2006年 | 1066篇 |
2005年 | 691篇 |
2004年 | 514篇 |
2003年 | 554篇 |
2002年 | 499篇 |
2001年 | 367篇 |
2000年 | 446篇 |
1999年 | 385篇 |
1998年 | 304篇 |
1997年 | 339篇 |
1996年 | 287篇 |
1995年 | 225篇 |
1994年 | 173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碱熔融—微波晶化法合成粉煤灰沸石。采用XRD,SEM,TEM等技术表征了粉煤灰沸石的微观结构,并对其吸附Cd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表征结果显示,粉煤灰沸石主要由X型沸石、P型沸石和铝组成,粉煤灰沸石中有排列规则、呈蜂窝状的孔穴和孔道存在,其孔穴和孔道大小分布均匀,致密。粉煤灰沸石的比表面积为108.49 m2/g,平均孔径为3.779 nm,孔体积为0.221 mL/g。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H为7、吸附时间30 min的最佳吸附条件下,Cd2+去除率均大于94%。粉煤灰沸石对Cd2+的吸附可很好地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为0.999 99。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该吸附过程,该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粉煤灰沸石对Cd2+的饱和吸附量为49.261 mg/g。 相似文献
292.
Effects of seed aerosols on the growth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from the
photooxidation of toluen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ydroxyl radical (.OH)-initiated photooxidation reaction of toluene was carried out in a self-made smog chamber. Four individual seed aerosols such as ammonium sulfate, ammonium nitrate, sodium silicate and calcium chloride,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chamber to assess their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SOA). It was found that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seed aerosols might lead to high concentration of SOA particles. Seed aerosols would promote rates of SOA formation at the start of the reaction and inhibit its formation rate with prolonging the reaction time. In the case of ca. 9000 pt/cm^3 seed aerosol load, the addition of sodium silicate induced a same effect on the SOA formation as ammonium nitr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 individual seed aerosols on the generation of SOA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calcium chloride〉sodium silicate and ammonium nitrate〉ammonium sulfate. 相似文献
293.
热解吸对土壤中POPs农药的去除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土壤热解吸修复技术对POP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土壤可耕作性,选择北京某农药厂旧址的POPs农药污染土壤,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解吸处理后土壤中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各组分的去除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解吸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POPs农药,其中,p,p’-DDE与α-HCH组分去除率受热解吸温度的影响比其他组分更为明显。∑HCH与∑DDT在310℃、340℃时分别达到97%、99%的去除率,且此时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低于我国《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此后去除率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热解吸温度对修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温度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分别由0.78%、0.0352%降至0.14%、0.0107%;pH波动幅度较小,由7.80变至8.25;阳离子交换量变化存在波动,但呈整体下降趋势,由7.87 mg/kg降至5.00mg/kg;土壤中速效磷显著增加,由7.59 mg/kg升至21.8 mg/kg。而在最优温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受热解吸温度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说明,热解吸技术可以用于POPs污染土壤的修复,选择适当的热解吸温度对土壤的可耕作性影响有限,因而是一种潜在的绿色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94.
采用两级絮凝-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实验室无机废水,研究了该方法对重金属、硫化物、挥发酚、苯胺和浊度等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絮凝温度、搅拌、曝气及污水pH值调节范围一定的情况下,硫酸亚铁(FeSO4.7H2O)与聚合氯化铝(PAC)结合的二级絮凝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重金属和硫化物等污染物。二级絮凝处理中,使用聚合氯化铝(PAC)对一级絮凝中去除效果不好的Cr6+的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达到90%以上;活性炭对苯胺和硫化物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都在90%以上。同时,该方法还有效降低了废水的浊度和色度。因此,是一种快速、低成本和工艺简单的处理实验室废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5.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混凝剂,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并利用XAD-8/XAD-4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通过小试实验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生化出水中各类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疏水性物质,以DOC表征时占总DOC的75%,其中疏水酸约占41%,疏水性物质也是引起色度的主要物质,所占比例以ADMI7.6表征时为89%,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52%,并且非酸疏水物质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环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在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各自最佳的混凝条件下,均能够有效去除由疏水性物质(疏水酸和非酸疏水物质)引起的色度,但三氯化铁对弱疏水性物质以及亲水物质的去除率高于硫酸铝,这使得三氯化铁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硫酸铝。并且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混凝工艺均能明显降低生化出水的毒性。 相似文献
296.
针对我国生活垃圾的特点,提出了厨余等有机生活垃圾单独收集,在产生源头进行好氧堆肥处理。研制了好氧堆肥设备,由加热装置、通风装置、冷凝水收集和回灌装置,以及与该生物堆肥设备配套的生物过滤除臭装置、自控系统和数据采集软件几部分构成。自控系统由氧气、温度、湿度三路传感器以及2个控制器构成,并与加热装置、通风装置连接,能满足物料加热、供氧和散热的要求。本研究通过为期30 d的试运行实验表明,物料快速升温并稳定保持在高温阶段(50~60℃),物料中的氧气浓度保持在14%~16%范围内。在堆肥实验结束时,物料的含水率降至36.4%,有机质含量降至49%,另外,通过好氧速率指标也可判定物料达到腐熟。 相似文献
297.
超滤膜深度处理染整废水的膜污染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不同规格和材料的超滤膜进行染整二级尾水分离实验,对超滤膜污染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聚醚(PES)膜、聚砜(PSF)膜和聚醚酰亚胺(PEI)膜3种超滤膜材料,对比了污染前后膜面的接触角以及不同切割分子量对膜通量及出水水质的影响,并利用线性化的Herman堵塞模型拟合了不同分子量超滤膜的堵塞模型,初步探讨了超滤膜的污染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膜材料表面亲水性基团的多少与初始膜通量大小成正比,出水COD值随超滤膜切割分子量减小而减小。切割分子量同为2 000 Da的3种超滤膜中,PES膜的处理效果最佳,出水COD平均值为47.81 mg/L;PEI膜通量最高,平衡通量可达50 L/(m2.h);切割分子量为1 000、10 000的超滤膜堵塞机理符合滤饼过滤模型,100 000的超滤膜堵塞机理更接近于完全堵塞模型;1 000的聚醚砜材质膜(PES)更适合此类废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298.
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预处理煤层气井压裂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enton强化微电解工艺对煤层气井压裂废水展开预处理研究,以COD去除率和可生化性(B/C)为考察指标,单独工艺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铁碳体积比为1.5∶1和pH为4、反应时间为80 min、H2O2投加量为4 mL/L分别是微电解与Fenton反应的最优条件,各可获得48.1%和44.9%的COD去除率。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微电解-Fenton联合运行实验,连续61 h内COD去除率均稳定在65%以上,B/C由0.158上升到0.3以上,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299.
隐孢子虫是常见的球状寄生虫。接触含有隐孢子虫卵囊的水体可致隐孢子虫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严重者可致死。游泳池是主要的传播场所。采用容积为5 500 L的游泳池,进行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的修复模拟实验,研究在游泳池条件下絮凝沙滤技术对直径为4.5μm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铝剂量为0.1 mg/L,沙滤料高度为30 cm,内循环流速为11.5 L/min,对隐孢子虫卵囊替代物去除率在90%以上。该技术对浊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浊度降低且接近于出水浊度时,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对虫卵囊替代物去除率可以达到96%。 相似文献
300.
考察了Fenton试剂氧化降解苯酚过程中Fe(Ⅱ)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实验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Fenton反应发生的第1 rain内,Fe(Ⅱ)浓度可降低到初始浓度的60%左右,随着反应的继续Fe(Ⅱ)浓度在大约20min降低到最小值,然后开始增大,说明了Fe(Ⅲ)还原作用的存在;Fenton试剂氧化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包括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苯醌等,其中前三者能对Fe(Ⅲ)有效还原,是Fenton试剂氧化降解苯酚过程中Fe(Ⅲ)还原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