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91.
新型多功能烟气净化装置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热回收,除尘,脱硫多功能烟气净化装置是一种可同时解决中小型锅炉热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新装置。在对多功能烟气净化装置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利用3000m^3/h试验系统对装置的阻力,除尘,传热和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2.
金属尾矿作水泥混合材活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烧失量低于10%,SO3含量低于3%,SiO2、Al2O3含量较高,适于作水泥混合材的6种金属尾矿进行水泥混合材活性试验研究.6种金属尾矿分别按10%、15%、20%、25%、30%与熟料、石膏进行配比.试验结果表明:6种金属尾矿不同掺配比活性试验的R28在68.72%~76.54%之间,高于活性混合材R28为62%的判定指标,由此可认为此6种尾矿均属于活性混合材,可单独用作水泥活性混合材;6种金属尾矿掺配比在小于30%的范围内,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性能指标均符合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6种金属尾矿掺配比在小于30%的范围内其强度均满足32.5R等级水泥强度要求;尾矿掺配比为10%时,6种金属尾矿除3号尾矿外,均满足42.5R等级水泥强度要求.符合要求的金属尾矿用作水泥混合材,将扩大水泥混合材来源,降低水泥粉磨能耗和成本,实现尾矿的资源化和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3.
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治理甲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对甲苯有机废气进行试验,分别考察了有机污染物浓度、温度、电压、湿度和停留趑时间等不同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低气体温度和一定的湿度能够提高脱除效率,电压增高可以提高脱除效率,停留时间长使得脱除效率升高,但能量效率降低.有机物的浓度增大,会使得脱除效率降低,但同时能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本实验的目的旨在为降解烟气中的多环芳烃(二噁英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4.
在3.2MW卧式炉中对污泥水煤浆和大同烟煤水煤浆进行对比燃烧试验,研究了煤浆的着火、温度场及燃烧效率等特性,并考察了污泥水煤浆工业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掺混10%污泥的水煤浆着火容易,炉膛主燃烧区域火焰温度可达到1200~1300℃;污泥水煤浆燃烧时炉膛火焰分布均匀,火焰充满度较好;水分析出使颗粒表面分布大量气孔,有...  相似文献   
195.
文章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人员、任务、地位等方面详细分析制约当前环境监测系统效能发挥的问题,提出引导环境监测站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监测站系统能力建设水平和切实保障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经费是破解当前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6.
优化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县级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投资与达标验收情况为依据,总结了近年来县级环境监测站建设成效,分析了当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创建因地制宜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建设模式、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7.
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目前,环境监测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研究在梳理环境监测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项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提出要理顺各级监测事权与支出责任,化解地方干预,优化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布局,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执法监测,建设独立、公正、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