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 heterologous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developed, which was based on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to determine parathion residue in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Eight Mabs were produced by introducing the heterologous indirect ELISA into the screening procedure. It was shown that these Mabs had more broad-reactivity with twenty competitors than that of 5H7 (Mab produced by homologous screening). So it became much easier using these new Mabs to develop heterologous immunoassays. In addition, all the developed heterologous ELISAs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parathion residue in semiquantitative or quantitative level, and their detection limitation (LOD) was around 2 ng/mL.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heterologous ELISA (hapten 11/5H7) with IC50 of 13.3 ng/mL, a better heterologous ELISA (hapten 11/1E1) was obtained with IC50 of 3.8 ng/mL, which improved the sensitivity 3.5 times. Finally, the latter was applied to parathion residue determination in spiked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without extraction or cleanup.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parathion added to water, soil, cucumber, Chinese cabbage and carrot were between 80.4 % and 111.8 %. The LOD for water and soil samples was 5 ng/mL, and the LOD for cucumber, rice and corn samples was 10 ng/mL.  相似文献   
42.
为探明固原市农田土壤中微塑料分布特征,通过现场采集调查、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了固原市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颜色、大小和外形等特征,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评估了微塑料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固原市农田土壤(耕作层)微塑料丰度为186.32~1286.24 n ·kg-1,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较非设施农业有膜和无膜种植土壤显著增加35.56%和228.91%,耕作层微塑料丰度是犁底层的0.31倍.PE (26.42%~62.83%)和PP (27.64%~42.62%)为主要的微塑料类型,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种类数显著大于非设施农业.<100 μm微塑料占32.21%~42.52%,而>1000 μm只占0.28%~12.31%,耕作层微塑料粒径比犁底层高47.39%,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粒径最大,非设施无膜种植最小.微塑料形状主要为薄膜、纤维、碎片和微珠,其中纤维状丰度最大,薄膜状次之.共检测出7种颜色的微塑料,以白色和黑色为主.研究区污染风险总体为低风险,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污染风险最高.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评估及微塑料土壤环境行为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3.
我国煤矿员工文化程度低一直被看作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把事故归咎于矿工的文化水平也引起了广泛争议。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信息,将我国煤矿员工与美国、加拿大和南非的煤矿员工及国内其他行业的员工文化程度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煤矿员工平均收教育年限较国外少3.3年,与国内其他高危行业持平,但低于全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在现场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员工文化程度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情况,发现煤矿员工的文化程度与企业总体安全文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且文化程度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44.
"3S"在森林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S”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现状、作用进行了分析.运用3S技术,结合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对可能引发的各种森林病虫害可以进行预警,指出了实现森林病虫害预警应解决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典型工作面为例研究了煤体注水、自动喷雾、磁化水喷雾、化学防尘等综合防尘技术在“三软”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实施方法,并对应用中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腈纶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对某腈纶厂毛条车间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该车间粉尘浓度为4.2(0.1~24)mg/m3,主要对接触人员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同时导致肺通气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部分工人胸部X线表现异常.提示车间环境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超过2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过4mg/m3尘的卫生标准不能充分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47.
事故致因模型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的重要理论依据,模型的可操作性是决定事故预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目前国内研究较为持续和系统的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增强其在事故分析时的可操作性。首先,研究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组织内、外部原因的各个阶段原因因素的划分情况;其次,根据得到的各阶段原因因素划分结果,对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事故原因的因素进行了编码;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事故致因"2-4"模型原因因素编码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的各原因模块中的原因因素,并得到了不安全动作和物态、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外部因素等5个层级原因,确定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30个原因因素。对事故原因因素进行系统编码,提高了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预防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其应用实践性。  相似文献   
48.
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分类与识别尚未有统一标准,这给事故分析与预防带来许多困难。基于此,对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和24 Model中的不安全动作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在不安全动作对应方面:HFACS中的不安全动作均能对应到24 Model中的不安全动作,但HFACS没有涉及24 Model中不违章、未引起事故但高风险的不安全动作,因而无法实现事前预防。在间接原因对应方面,HFACS中不安全动作的产生原因均可与24 Model中的1个或多个间接原因相对应;HFACS中不安全动作的产生涉及较多生理、心理层面的原因,而考虑到实用性原则,24 Model暂未给出该两方面原因的具体分类方法。在不安全动作发出者方面:24 Model涉及组织内各层级人员,而HFACS仅指一线员工。在实际应用方面:两种模型均可用于不安全动作原因的统计分析;24 Model给出的不安全动作分类范围较HFACS广,在事故分析时所受局限性小,但易造成不安全动作遗漏;在用24 Model进行不安全动作分析时,应尽量细化动作分类及分析的深入程度,以及动作发出者的员工层级。  相似文献   
49.
为了使HFACS这种事故分析方法能够在我国各种类型事故中得到应用,研究了HFACS的不安全监管因素中各指标的定义和分类,并将其与事故致因24 Model中的不安全动作因素进行对比,得出两者的对应关系和各自特点。结果表明:HFACS中多数不安全监管因素属于24 Model中的不安全动作,这些不安全动作的发出者都是监管者;24 Model中不安全动作的发出者既可以是事故的直接引发者,也可以是监管者。从监管的范畴来看,HFACS中不安全监管因素的范围小于24 Model中的监管范围,只包括组织内部的监管。  相似文献   
50.
城郊小河流沉积物吸附Pb2+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批试验法,对城郊小河流沉积物吸附Pb2+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b2+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沉积物质量增大,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变短,单位沉积物吸附量和达到吸附平衡后溶液中Pb2+浓度变低;沉积物含量>0.6 g·L-1时对溶液中Pb2+的去除率超过95%;Pb2+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拟合的平衡吸附量也更接近真实值;Pb2+初始吸附速率与初始溶液中沉积物质量无明显的相关性;随溶液中沉积物浓度的增加,吸附速率常数逐渐增大,化学吸附所起的作用也越显著;较高浓度沉积物吸附Pb2+的动力学机制能较好符合Elovich方程,但较低浓度沉积物时则相对较差;从吸附速率来看,溶液中沉积物质量较高时,内扩散是整个吸附过程速率的控制步骤,沉积物含量较低时,吸附速率存在多级线性过程,初始阶段非均相扩散是主要控制步骤,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吸附过程转变为沉积物内部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