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7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877篇
安全科学   365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288篇
综合类   1986篇
基础理论   41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42篇
评价与监测   104篇
社会与环境   172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研究城市森林斑块消减空气PM_(2.5)质量浓度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测定了南昌市典型城市森林斑块消减PM_(2.5)质量浓度的能力(PM_(2.5)AC),并分析了PM_(2.5)AC对城市森林斑块林分组成、冠层特征的响应.研究表明:南昌市城市森林斑块具有显著消减空气PM_(2.5)质量浓度的能力,其中针叶林斑块PM_(2.5)AC最高,达到9.15%,阔叶纯林最低3.82%;整体上春季PM_(2.5)AC最高,达到7.34%,冬季最低3.76%.城市森林斑块PM_(2.5)AC与林冠特征中的LAI(叶面积指数)显著正相关,与DIFN(天空开度)显著负相关,与斑块特征中的斑块面积、林分结构、斑块总叶面积显著正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城市森林斑块总叶面积是主导PM_(2.5)AC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2.
The sensitivity of Chinese soybean cultivars to ambient ozone(O3) in the field is unknown,although soybean is a major staple food in China. Using ethylenediurea(EDU) as an O3 protectant, we tested the gas exchange, pigments, antioxidants and biomass of 19 cultivars exposed to 28 ppm·hr AOT40(accumulated O3 over an hourly concentration threshold of40 ppb)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at a field site in China. By comparing the average biomass with and without EDU, we estimated the cultivar-specific sensitivity to O3 and ranked the cultivars from very tolerant( 10% change) to highly sensitive( 45% change), which helps in choosing the best-suited cultivars for local cultivation. Higher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ctivity of the ascorbate peroxidase enzyme were major responses to O3 damage, which eventually translated into lower biomass production. The constitutional level of total ascorbate in the leave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explaining O3 sensitivity among these cultivars. Surprisingly, the role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was in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will guide future breeding efforts towards more O3-tolerant cultivars in China, whil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control measures of regional O3 pollution are being implemented.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sent ambient O3 pollution is a serious concern for soybean in China, which highlights the urgent need for policy-making actions to protect this critical staple food.  相似文献   
943.
The discharge of heavy metal ions such as Cu~2+and Pb~2+poses a severe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owing to their extrem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through food chains Herein, we report a nove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adsorbent, Al(OH)_3-poly(acrylamide 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graft-dithiocarbamate(APD), for rapid and effectiv removal of Cu~2+and Pb~2+. In this adsorbent, the "star-like" structure of Al(OH)3 poly(acrylamide-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 served as the support of dithiocarbamat(DTC) functional groups for easy access of heavy metal ions and assisted development of larg and compact floccules. The synthesized ad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APD was demonstrated to hav rapid adsorption kinetics with an initial rate of 267.379 and 2569.373 mg/(g·min) as well a superior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317.777 and 586.699 mg/g for Cu~2+and Pb~2+respectively. Th adsorption process was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involving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and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heavy metal ions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APD. To assess it versatility and wide applicability, APD was also used in turbid heavy metal wastewater, and performed well in removing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heavy metal ions simultaneously through flocculation and chelation. The rapid,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Cu~2+and Pb~2+give APD great potential for heavy metal decontamination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44.
武潭  高晓蕾  刘静怡  徐博 《安全》2019,40(1):28-33
论文在介绍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护层分析(LOPA)等系统风险分析理论的应用方法。并结合上述理论,确定了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定级。以合成氨装置为例,应用HAZOP及保护层分析方法,得出了合成塔压力过高及废热锅炉液位过低2个场景下的安全完整性SIL等级。结果表明:合成塔装置仪表的SIL等级为1,废热锅炉仪表的SIL等级为2。  相似文献   
945.
居民既是社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受益者,也是推动和监督社区环境治理的根本动力.充分利用文献法、入户访谈、问卷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调查生态社区环境治理背景下家庭环保教育的代际引导机制,发现:学生对于室外实践课和手工实践课兴趣很高,比较排斥室内文本形式的环保教育.超过82.4%的家长期望孩子在环保课堂中可以学习到环保知识,超过61%的家长愿意配合学生完成环保课外实践.目的:研究确实有效的家庭环保意识传递方式,为社区、学校的环境教育提供高效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946.
为适应水环境风险管理中压力源风险的快速识别需求,构建了土地开发压力源评估方法,并以三峡库区为案例区进行应用研究. 土地开发压力源评估方法首先是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排污参数来确定敏感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利转移方向,再采用状态和趋势兼顾的原则筛选流域内敏感单元,然后根据各单元的实际特征逐一确定预警指标,以进行压力源评估和预警级别划分. 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辖区控制单元、涪陵区万州区控制单元和澎溪河开县控制单元是库区水质安全预警的3个敏感单元;其中,重庆市辖区控制单元和涪陵区万州区控制单元的预警指标均为敏感土地类型面积比例和发生不利转移的土地面积比例,其中重庆市辖区控制单元的2个预警指标值分别为42.17%、3.43%;涪陵区万州区控制单元分别为32.86%、1.74%;而澎溪河开县控制单元的预警指标仅为敏感土地类型面积比例,其值为32.31%. ③重庆市辖区控制单元、涪陵区万州区控制单元和澎溪河开县控制单元的预警指标最大超标率分别为163%、33%和19%,相应各单元土地开发压力分别为红色预警(重警)、橙色预警(中警)和黄色预警(轻警)级别. 从管理意义上,重庆市辖区控制单元和涪陵区万州区控制单元未来需要从优化当前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未来土地开发的双重角度来降低压力;澎溪河开县控制单元未来应重点关注和降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对水质安全的压力. 研究认为,所提出的面向流域水质安全预警的土地开发压力源评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其案例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案例区水环境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947.
不同类型清水剂处理油田含聚污水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磊  王秀军  靖波  檀国荣 《化工环保》2016,36(2):124-130
考察了阳离子型CWC-14、非离子型NQS-01和阴离子型AQS-08 3类清水剂对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效果,对比了它们的作用特点和絮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清水剂加入量350 mg/L、处理温度65℃、搅拌转速300 r/min、搅拌时间5 min的条件下,CWC-14、NQS-01和AQS-08对含聚污水的除油率分别为98.8%、98.0%和99.4%;NQS-01受处理温度、搅拌条件影响较大;CWC-14受污水中聚合物质量浓度影响最大。清水剂的絮体特点与其作用机理有关,CWC-14的絮凝速率最快,起效时间最短,絮体呈黏性大块状;NQS-01的絮凝速率最慢,起效时间最长,絮体呈浮油状;AQS-08的絮凝速率和起效时间适中,絮体呈松散状、流动性好。对比结果表明,非阳离子型清水剂可有效避免油田含聚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黏性油泥问题。  相似文献   
948.
针对气溶胶测量仪器校准和实验室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的需求,搭建了一套标准气溶胶发生系统,并对其性能开展了测试研究.系统采用恒定流量的雾化器产生气溶胶,经过扩散干燥管干燥以及电荷中和器带电中和后,产生标准气溶胶粒子.利用氯化钠样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样品溶液浓度增加时,系统雾化产生粒子的数浓度和粒径均随之增加;当载气气压增加,系统雾化产生粒子的数浓度随之增加,而粒径随之减小.在测试时间内,系统发生的多分散气溶胶粒子的几何平均粒径波动小于1%,总粒子数浓度波动小于2%,单分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稳定性好于4%.  相似文献   
949.
正渗透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文湘华  申博  张攀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9):3118-3126
作为一种新型膜处理技术,正渗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在环保、能源、海水淡化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中试实验,到少量的商业化应用,技术日臻完善.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信息,从正渗透膜制备、浓差极化、汲取液及正渗透应用等四方面对正渗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未来发展趋势.正渗透技术的研发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应用瓶颈.正渗透膜仍存在对某些污染物的截留率不高、支撑层内浓差极化大、造价较贵等问题;影响浓差极化的因素尽管已经比较清楚,但至今尚无有效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内浓差极化的方法;汲取液存在反向渗透较重、回收过程能耗较大等问题;正渗透技术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还需拓展.  相似文献   
950.
目的对不同环境条件试验下的数据进行融合。方法针对应用最为普遍的威布尔分布类型的环境折合因子进行研究,给出威布尔分布环境折合因子的定义,根据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威布尔分布环境折合因子进行计算。结果得出了相关环境折合因子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应用环境折合因子进行数据融合的方法和步骤。结论应用威布尔分布环境折合因子可以合理的对不同环境下试验数据进行融合,达到扩大试验样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