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29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pH对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pH值条件的变化是影响土壤胶体运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土壤体系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粘土矿物胶体高岭石和蒙脱石作为主要实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数学模型分析的手段,分别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两种无机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高岭石胶体受溶液的pH条件影响强烈,随着pH的变化,ξ电位及颗粒粒径大小发生明显变化,不同的pH条件下的穿透曲线差异明显.在酸性条件下,高岭石胶体回收率显著降低,而蒙脱石胶体基本不受pH影响;利用HYDRUS-1D模型拟合结果与测定数据之间非常匹配,说明利用该模型模拟饱和条件下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272.
2013年我国正式开展了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细颗粒物等项目监测,目前已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为了较好地将空气质量国控环境监测点(简称国控点)监测结果提升到区域和全球水平,须了解当前空气质量环境监测网络的空间代表性.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国控点空间分布信息,结合区域第二产业比重(POSI)、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口(POP)、风速(WDSP)、降水量(PRCP)、气温(TEMP)、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数字高程模型(DEM)8个影响细颗粒物(PM2.5)相关变量,在1 km×1 km空间分辨率下计算长三角地区129个国控点与研究区域中其他位置(像元)的多维欧氏距离,并结合K均值聚类方法开展区域国控点PM2.5监测的空间代表性评价及优化.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129个国控点代表区域面积差异明显,其中,上海市淀山湖站点的代表面积最大,为37933 km2,南京市迈皋桥站点的代表面积最小,仅为4 km2;②长三角地区国控点能较好地代表整个区域的PM2.5空间分布,现有国控点对PM2.5空间分布代表的有效范围(即像元与国控点多维欧氏距离低于全区平均值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3.23%;③难以被现有国控点代表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太湖、洪泽湖等水域、上海市中心城区与崇明沿海地区及浙江西南部山地地区;④在浙江省绍兴市与衢州市新增2个国控点,中东部丘陵地区的区域代表性可得到明显改善,长三角地区国控点可代表区域面积占比整体提高16.4%.  相似文献   
273.
建立了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养殖水体中23种镇静剂残留的方法。样品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用50%的甲醇水定容。以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Agilent InfiniityLab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分离后,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3种镇静剂在0.5~100n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3和0.4 ~1.0 ng/L。加标回收率为73.5%~117.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9.9%。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较好,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池塘养殖水体中23种镇静剂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74.
为了研究融雪剂对道路绿化植物的影响,以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其在3种融雪剂(JLR-01、LBR-4、芦笛一号)不同施用量影响下的生长量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融雪剂LBR-4和芦笛一号的施用量的增大,大叶黄杨叶片的相对生长量和株高相对生长量、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随之减小,而低施用量的融雪剂JLR-01对大叶黄杨生长量、Pn、WUE和Tr有促进作用。随着融雪剂作用时间的延长,3种融雪剂的Pn和WUE也随之减小,Tr则是先减小后有所增大。当融雪剂施用量较小和胁迫时间较短时,Pn下降是因为气孔关闭;而当施用量较大和胁迫时间较长时,Pn下降是因为叶肉同化能力下降;3种融雪剂对大叶黄杨的胁迫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芦笛一号>LBR-4>JLR-01;大叶黄杨对3种融雪剂施用量的忍耐阈值在80 g.m-2左右,大叶黄杨对施用LBR-4和芦笛一号的耐受时间阈值大约为3周,对施用JLR-01的耐受时间阈值为3周以上。  相似文献   
27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aerosols harboring microorganisms and viruses released from the wastewater system into the air have greatly threatened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相似文献   
276.
选取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分属东台和南通第四纪地层小区)的5个实测钻孔,以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共划分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Qp3)和全新统(Qh)4个地层单元。讨论了区内第四纪以来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古河道变迁的过程。研究区内北部东台地层小区第四纪以来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南部南通地层小区第四纪早期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中晚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第四纪以来古河道在海安以南区域摆动,至晚更新世晚期南移接近现长江位置。  相似文献   
277.
Sedimentary biogenic silica is known to be all important parameter to underst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paleoenviromental records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ecosystems. Consequentl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iogenic silica in sediments. The two-step mild acid-mild alkaline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used to leach biogenic silica and its early diagenetic products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biogenic silica(t-BSi)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varied from 237. 7-419. 4 μmol Si/g. while the mild acid leachable silica(Si-HCl)and the mild alkaline leachable silica(Si-Alk)were in the range of 25. 1-72. 9μmol Si/g and 208. 1-350. 4 μmol Si/g.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of sediments and different biogenic silica pools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This confirms that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biogenic silica contents in sediments. Close relationships of biogenic silica with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Were also found, reflecting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biogenic silica and organic matter biogeochemical cycles in the intertidal system of the Yangtze Estuary. Additionally, the early diagenetic changes of biogenic silica in sediments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278.
The solubility and sorption of oil by uncontaminated clay loam and silt loam soils were studied from water and cosolvent/water solutions using batch technique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issolution and 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solvent theory to oil as a complex mixture. Aqueous solubility and soil-water distribution coeffcients (Kd,w, L/kg) were estimated by extrapolating from cosolvent data, with a log-linear cosolvency model, to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osolve...  相似文献   
279.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包气带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揭示喀斯特峰林平原区旱地土壤水的特征,在广西来宾市附近选取了地膜覆盖玉米地、露地玉米地和撂荒地等三处地块,从2006年3月至2007年4月,用中子仪和负压计观测了土壤剖面0cm至450cm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势,结果显示:包气带土壤含水量在10cm处变动强烈,而在100cm和450cm处变弱。从时间上看,土壤含水量及其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006年3月-4月,土壤平均含水量36.7%,为年内平均最大含水量,这一时期土壤水分含量普遍较大且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在5月-8月,土壤平均含水量34.1%,且年内最大含水量与最小含水量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在9月-11月,土壤平均含水量32.6%,包气带水分含量在此期间以逐步下降为主。在12月-次年2月,土壤平均含水量31.4%,为年度内最低。包气带土壤水零通量面在一个年度内存在时间共338天,11月至次年2月ZFP(零通量面)的发育深度为170 cm,其它月份大多低于100cm。整个观测模拟期内,土壤水的蒸发总量为865.66 mm,占同期降雨总量的88.5%,下渗总量为145.47mm,占同期降雨总量的11.5%,田间持水量为30.3%。  相似文献   
280.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成分复杂氨氮实际样品时,干扰因素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而现有的标准方法和文献对干扰物质的研究不全面,制约了仪器的应用。该文系统地开展干扰因素的研究,提出干扰因素的消除方法,用加标回收率验证消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亚硫酸盐、硫化物等还原性物质对测定产生负干扰;石油烃、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挥发性有机物、有机胺类以及亚硝酸盐对测定产生正干扰。根据不同干扰类型,通过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煮沸、预蒸馏等方法可消除干扰,消除干扰后加标回收率为84%~120%。生活污水、石化企业废水等6种典型水样消除干扰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有较好的可比性,干扰消除方式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