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66篇 |
免费 | 3942篇 |
国内免费 | 892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38篇 |
废物处理 | 556篇 |
环保管理 | 2166篇 |
综合类 | 19895篇 |
基础理论 | 3633篇 |
污染及防治 | 2536篇 |
评价与监测 | 1453篇 |
社会与环境 | 1598篇 |
灾害及防治 | 12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9篇 |
2023年 | 827篇 |
2022年 | 1879篇 |
2021年 | 1865篇 |
2020年 | 2171篇 |
2019年 | 1490篇 |
2018年 | 1469篇 |
2017年 | 1683篇 |
2016年 | 1418篇 |
2015年 | 1636篇 |
2014年 | 1557篇 |
2013年 | 1996篇 |
2012年 | 2361篇 |
2011年 | 2284篇 |
2010年 | 2108篇 |
2009年 | 1914篇 |
2008年 | 1847篇 |
2007年 | 1814篇 |
2006年 | 1805篇 |
2005年 | 1312篇 |
2004年 | 933篇 |
2003年 | 643篇 |
2002年 | 606篇 |
2001年 | 510篇 |
2000年 | 437篇 |
1999年 | 233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31.
232.
233.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于2009年12月~2010年1月及2010年6月,分冬季与夏季两批次对深圳市13个点位进行大气样品采集,检测其气相及颗粒相中总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结果表明,冬季深圳市大气中总PAHs的浓度为17.9~92.3ng/m3,平均值为45.3ng/m3;夏季总PAHs浓度范围为8.64~96.3ng/m3,平均值为32.2ng/m3.两个季节PAHs单体中均以3~4环为主,占总浓度的75%以上;单个组分与总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明显优于冬季.来源分析表明,冬季大气中PAHs来源比夏季更为复杂,通过特征分子比值法推断冬季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夏季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利用毒性当量因子法和致癌风险评价其污染水平和毒性风险,结果表明深圳市大气中PAHs污染与国内部分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34.
235.
为研究城市地铁沿线老旧房屋普遍存在结构安全问题,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选取房屋年份、楼层、面积等11个属性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SMOTE过采样、独热编码等方法解决样本离散化、不均衡的问题;利用KNN、Bayes、Logistic、SVM 4种机器学习模型对房屋结构安全数据学习并测试,综合应用Accuracy、F1、AP、... 相似文献
236.
利用一个三维非静力区域大气化学输送模式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相连接构成一个数值模拟系统,模拟了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分布以及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模式扬地面源排放、大气输送和扩散、干沉积、气相化学反应和云雨过程。结果表明:日间,O3浓度主要由NOx和NMHC的源排放和光化学反应过程支配,大气辐射是光化学反应强弱的决定因子,其强度可使SO2、O3和SO4^2-的生成浓度呈现不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的O3对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化学过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受NMHC浓度的影响很大,较高浓度的NMHC使O3浓度上升,但同时增加了对OH等自由基的消耗,使SO2的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237.
本文通过搭建环境回弹效应理论框架,采用熵权法构造各地区综合环境污染指数,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定量评估了199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环境回弹效应,识别了环境回弹效应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环境回弹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各省份环境回弹效应均值集中在-13.23%~29.63%,全国平均环境回弹效应为10.42%,实际减污率仅为65.74%;时序特征上,环境回弹效应与技术进步有部分相关性,但存在滞后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溢出效应是主要的异质性来源;空间特征上,环境回弹效应的区域差异显著,但具有空间相关性,地理因素在解释环境回弹效应的影响因素中不容忽视;全局自相关检验表明2006—2011年各省份环境回弹效应呈显著的正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建议进一步挖掘环境降污空间,加快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注区域协同减排,是改善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38.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颗粒化及其脱氮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种泥,启动SBR反应器,旨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以及研究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富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1个重要控制因素,以HRT为30 d,第58 d时,SBR反应器就出现厌氧氨氧化现象,与此同时,颗粒污泥由灰黑色变为棕褐色,粒径减小.到第90 d时,成功培养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NH+4-N和NO-2-N同时被去除,最大去除速率分别达到14.6 g/(m3·d)和6.67 g/(m3·d).从第110 d开始,逐步降低HRT,以提高基质负荷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生长.到目前t=156 d,HRT降到5 d,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和62.5%,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12.污泥也由棕褐色变为红棕色,形成红棕色的具有高厌氧氨氧化活性颗粒污泥,总氮负荷达到34.3 g/(m3·d). 相似文献
239.
240.
分析讨论了安徽铜陵水木冲S和SP剖面尾矿砂的理化指标、硫形态变化和硫酸根硫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S和SP剖面整体呈酸性,pH值为2.59~6.12和3.50~6.27,由下而上有明显的降低趋势;Eh随剖面由下至上明显升高,范围为66~457和-37~307mV;酸可挥发性硫(AVS)含量为0~62.36和0~3.44mg/g,黄铁矿硫(CRS)含量为0.70~32.30mg/g和0.17~5.39mg/g;AVS与CRS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剖面自下而上减少,且AVS先于CRS被氧化.2个剖面元素硫(ES)含量为0~8.83和0~3.62mg/g,随深度变化无明显规律.硫酸根硫(SO42--S)含量为8.44~66.34和8.48~29.87mg/g,自下而上呈降低趋势,且分别在剖面的氢氧化物薄膜层(11.5~16.5cm和18~54cm)出现高值区.2个剖面总硫(TS)含量为9.18~109.69和12.38~37.72mg/g,表层由于淋滤含量较低,底层变化则不大.位于斜坡上的SP剖面TS及各形态硫含量均低于S剖面,表明淋滤对硫含量影响更明显.硫酸根硫同位素δ34S为-3.32‰~13.43‰和-3.08‰~1.80‰,S-9硫酸根δ34S为13.43‰,指示其来自于伴生硬石膏,其余层位δ34S偏负且变幅较小,指示其硫酸根主要来源于硫化物的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