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19篇 |
免费 | 3893篇 |
国内免费 | 80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68篇 |
废物处理 | 417篇 |
环保管理 | 1979篇 |
综合类 | 18725篇 |
基础理论 | 3237篇 |
污染及防治 | 1683篇 |
评价与监测 | 1329篇 |
社会与环境 | 1502篇 |
灾害及防治 | 1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8篇 |
2023年 | 789篇 |
2022年 | 1773篇 |
2021年 | 1781篇 |
2020年 | 2115篇 |
2019年 | 1412篇 |
2018年 | 1393篇 |
2017年 | 1588篇 |
2016年 | 1298篇 |
2015年 | 1484篇 |
2014年 | 1341篇 |
2013年 | 1750篇 |
2012年 | 2177篇 |
2011年 | 2098篇 |
2010年 | 1931篇 |
2009年 | 1762篇 |
2008年 | 1699篇 |
2007年 | 1701篇 |
2006年 | 1671篇 |
2005年 | 1215篇 |
2004年 | 843篇 |
2003年 | 566篇 |
2002年 | 530篇 |
2001年 | 402篇 |
2000年 | 355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52.
853.
854.
855.
向北京市沙河水库投放大型溞(Daphnia magna),利用其摄食藻类、促进悬浮颗粒态污染物沉降的特性,以提升水体的透明度,为后续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创造条件,并探索大型溞的投放密度,以及投放后对水质及底泥主要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沙河水库投加大型溞的最佳密度为5~15 ind·L−1;在该条件下,水体透明度可在3~5 d由40 cm提升至100 cm,浊度由19.7 NTU降至3 NTU,藻密度由2.4×106 cell·mL−1降至(4~6)×104 cell·mL−1;大型溞可在沙河水库长期存活,并可长期抑制藻类、维持水体的透明度;水体COD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大型溞的分泌物促进了悬浮颗粒态氮、磷的沉降,使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2%和54.9%;由于投溞后藻类浓度迅速下降,藻对NH3-N的吸收量降低,使水体NH3-N升高了32.2%;底泥中有机质、TN、TP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高。针对于湖库水体透明度低的问题,应投放适宜密度的大型溞,调整水质状态,并结合水中藻类、底泥污染物等条件,综合考虑有效改善水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6.
857.
为研究城市高密度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2019年秋季对上海市某高密度街区道路大气颗粒物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地理位置、车辆与道路图像视频信息进行了同步移动在线监测,并结合街区内固定站数据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总结了影响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拟合值处于较低水平时,街区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和影响因素易被识别;机动车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浓度贡献大,其中大型机动车的影响明显;户外施工和道路清扫会引起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其中PM10上升更明显;交通密度大的十字路口大气颗粒物浓度通常较高;城市高架的盖状结构会阻碍大气颗粒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引起局部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街区内高大浓密的乔木对近地面的大气颗粒物屏蔽效果不理想,甚至有助于颗粒物累积;早晚高峰时段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非高峰时段高。 相似文献
858.
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