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3篇
  免费   3885篇
  国内免费   7996篇
安全科学   4257篇
废物处理   407篇
环保管理   1964篇
综合类   18637篇
基础理论   3198篇
污染及防治   1580篇
评价与监测   1325篇
社会与环境   1496篇
灾害及防治   1130篇
  2024年   298篇
  2023年   787篇
  2022年   1761篇
  2021年   1775篇
  2020年   2102篇
  2019年   1403篇
  2018年   1390篇
  2017年   1577篇
  2016年   1284篇
  2015年   1465篇
  2014年   1330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2166篇
  2011年   2078篇
  2010年   1918篇
  2009年   1748篇
  2008年   1683篇
  2007年   1686篇
  2006年   1654篇
  2005年   1206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流域氮素主要输出途径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流域农业面源输出氮素是湖泊流域水体中氮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水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不同流域间地形、水文、植被覆盖等因子的差异及气象条件的变化,造成氮的输出途径具有流域异质性及时间变化特征.本研究以高原湖泊典型流域——凤羽河流域为例,基于2011-06~2013-05期间径流水量、水质高频监测数据,应用基流分割的方法,通过分析流域产流与氮素输出途径的季节性变化,探讨了流域氮素输出的主要途径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流是高原湖泊流域水量输出的主要形式和总氮输出的主要途径;基流输出水量及总氮负荷分别占流域总输出水量的80. 0%和流域总氮输负荷的71. 1%;降雨显著增加了流域水量和总氮负荷的输出量,同时改变了总氮的输出途径;降雨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进而使流域输出水量和总氮输出负荷中地表径流途径的比重升高;当地表径流占流域输出水量的比重约达40%以上时,流域总氮输出的主要途径由基流转变为地表径流;监测周期内,地表径流输出的总氮负荷占流域总输出负荷的比重最高达65. 6%.  相似文献   
272.
为研究工程项目系统中,操作者安全行为与管理者奖惩行为的相互博弈情况,确定操作者和管理者收益,提出博弈演化与收益分析方法。操作者代表系统实际使用者,行为包括安全和不安全行为;管理者代表系统管理者和所有者,行为包括奖励和惩罚行为。确定方法的基本参数;研究博弈演化过程的博弈逻辑关系,从悲观和乐观角度研究二者不同行为相互作用后的收益关系,给出操作者收益和管理者收益的逻辑表达式。结果表明:方法能得到博弈过程演化结果,同时能根据收益结果表达式判断博弈胜出方。  相似文献   
273.
轻质高强多功能点阵夹层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材料类型和点阵结构,对点阵夹层结构进行了分类简述,并从静态、动态力学性能上,分析了各类点阵夹层结构的优缺点。简要叙述了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材料、结构以及功能等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使用工况的要求,可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匹配设计,以实现传热特性、电磁波屏蔽特性、声学特性等不同的功能性需求。然后介绍了复合点阵夹层结构(嵌锁组装、模具热压成形、穿插编织)和金属点阵夹层结构(冲压成形、挤压线切割、拉伸网折叠、搭接拼装、熔模铸造以及增材制造)的主要制造工艺。最后提出如何将设计因子与多目标进行匹配及优化设计,是轻质高强点阵夹层结构的重点研究方向,轻质高强点阵夹层结构将朝多材料及多结构复合方向发展,开发新的制造工艺,提高费效比,是点阵夹层结构材料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4.
基于长江流域138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别对各站点的月降水序列进行EEMD分解,然后,运用时滞相关分析和逐步变量选择的方法,以识别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和长期趋势的显著影响因子,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长江流域月降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近50多年来,长江流域各站点的月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振荡特征。(2)流域内各站点月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以及鄱阳湖流域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增加的集中区,而岷江中游以及洞庭湖流域的南部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减少的集中区。(3)厄尔尼诺1+2区的平均海表温度(NINO1+2)的过去模式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GlobalT)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长期趋势的主要气候因子。(4)基于已识别的影响因子构建的月降水量预测模型在旱季的预报性能高于雨季,并在长江上游地区的预报性能高于其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275.
以湖北和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权稳定性的调节作用以及经营规模影响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经营规模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地权稳定对经营规模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的作用效果存在调节效应;(3)经营规模通过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的行为态度和能力,正向激励农户有机肥施用;(4)有机肥施用行为能力的中介效应强于行为态度。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经济偏好的理论解释,并对有效激励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对策措施提供了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76.
从田园综合体概念出发,量化评价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为农地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以镇级尺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TOPSIS、障碍度模型等探析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及其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建设能力空间差异显著;(2)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现代农业等3个维度对田园综合体建设作用程度和方向不一;(3)影响各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主要障碍因子互有差异,各因子间具复合制约功效;(4)研究针对东部慢城生态区、中南部环湖湿地区、西部水乡圩网区、中北部中心老城区的土地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77.
基于2018年4月15日至4月24日在长江口北港主槽大小潮连续10天的定点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枯季期间北港上段河道悬沙浓度的垂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悬沙浓度较低,大小潮平均值仅为0.17 kg/m3,悬沙浓度具有大潮显著高于小潮,涨落潮平均浓度接近的特点;水动力则具有大潮明显强于小潮、落潮明显强于涨潮的特点;观测期间的盐度值很低,平均值仅为0.16 psu,盐度的大小潮变化、涨落潮变化以及垂向变化都非常小,盐度密度分层对悬沙剖面影响微弱。在这种动力、泥沙和盐度环境下,大潮期间的悬沙剖面主要为斜线型和指数型;小潮期间的悬沙剖面有斜线型、垂线型和指数型,其中以斜线型占主导。通过Rouse公式拟合发现,大部分的实测悬沙剖面较符合Rouse公式,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悬沙沉降速度介于0.36~2.89 mm/s。Soulsby公式能够对实测的斜线型和垂线型悬沙剖面进行较准确预测,平均误差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278.
交通与经济系统相互影响又互为合作,二者的良性反馈与循环是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切实保证。基于安徽省77个县(市)域研究单元,利用公路交通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交通优势度模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考量分析了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省县域公路交通路网密度北高南低,总体较优;交通可达性呈"单核"圈层分异;区位优势度呈"多核"圈层分异;交通优势度正介于"多核"向"单核"圈层转变的过渡状态。(2)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分化,低发展水平单元基数较大;优势单元多集中于皖江城市带地域;地级市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周边县(市)。(3)全省县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整体良好,但协调度水平总体偏低,绝大多数县(市)公路交通发展超前经济。如何依托既有公路交通支撑,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打造全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9.
基于小流域单元的怒江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了解区域泥石流易发程度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异质性,为区域宏观层面国土空间布局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提供依据。基于小流域评价单元,选择距断裂带距离、岩性、melton比率、流域延伸率、流域高差率、河流弯曲系数、流域水系密度、平均植被覆盖度、年均降水量、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等11个评价指标,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和多因子叠加权重确定法开展怒江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将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并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灾害对易发性评价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1%,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数量占泥石流总数的29.75%;高易发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29%,发生泥石流的数量占22.59%。最后通过独立样本验证,易发性评价模型性能(AUC=0.742)良好。怒江州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历史泥石流灾害点空间分布较为吻合,表明选取的易发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为怒江州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0.
利用1961~2018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暴雨初终日和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站平均暴雨初日为5月19~7月16日,最早暴雨初日为1月28日~5月25日,均由南向北明显推迟,由西向东明显提前,由平原向山区明显推迟。(2)河南省各站平均暴雨终日为8月5日~8月30日,最晚暴雨终日为9月9日~11月29日,均由南向北明显日期提前,由西向东明显推迟,由平原向山区最晚暴雨终日明显提前。(3)河南省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数为0.7~4.3天,由南向北明显减少,由西向东明显增多,由平原向山区明显减少。(4)河南省平均暴雨初日和平均暴雨终日均有提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2和0.2 d·(10 a)~(-1);平均暴雨日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呈明显减少趋势;各站暴雨初日、暴雨终日和暴雨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别在-9.3~9.3、-2.4~5.4和-3.0~3.2 d·(10 a)~(-1)之间,但仅有少数站点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