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四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红莉  李国刚  杨帆  高虹  宫正宇  朱晨  连军 《环境科学》2007,28(7):1590-1594
通过对采集于南四湖湖区的沉积物柱状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GC-ECD定量分析测定,并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分析,重建了南四湖湖区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史.结果表明,样品中OCPs、HCHs、DDTs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64~17.9、0.66~12.5、0.24~2.99和7.84~42.8 ng·g-1.柱状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为0.330 cm·a-1,平均沉积通量为0.237 g·(cm2·a)-1,所采集的样品沉积时间为1899~2000年.OCPs和PCBs分别在1960和1970年左右出现浓度峰值,随后含量逐渐下降.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HCHs来源于新的工业HCH和林丹2种工业品,HCH和DDT污染主要源于历史上的使用;PCBs主要来自于造纸漂白过程和焚烧炉排放.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β-HCH、γ-HCH和艾氏剂3种污染物在14~16 cm附近、对应沉积时间为1960年左右测试数据略高于风险水平低值,其余污染物的所有数据均低于风险水平低值.整体而言,南四湖柱状沉积物中的OCPs和PCBs含量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62.
磷对赤潮生物塔马亚历山大藻的增殖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对塔马亚历山大藻进行了一次性培养,探讨藻体对磷酸的利用和溶生无机磷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浓度为4.0和4.5μmol/L时,藻细胞生长快,叶绿素含量高,能维持较高速度的增。而在高P浓度(5.0μmol/L下,灌细胞生长受抑制,当P源耗尽时,藻体逐渐消讯。  相似文献   
63.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经炭化、KMnO4预氧化和FeSO4溶液改性后,制备得到低成本的改性炭化水稻秸秆(modified carbonized rice straw,MCRS).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红外光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多种手段,分析了炭化水稻秸秆和MCRS的理化性能.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pH值和温度对MCRS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CRS对磷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其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当投加量为4g·L^-1、pH值为7时,MCRS对水溶液中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依据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30℃条件下,MCRS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5.49 mg·g^-1.  相似文献   
64.
选取3种钝化材料(赤泥、硼泥、钙镁磷肥),通过盆栽试验,观测了在不同铜污染水平红壤上,3种钝化材料对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 var Conmunis)吸收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污染红壤上,3种钝化材料降低土壤EDTA提取态铜含量的效果显著。其中,在高铜污染水平红壤上,施用高量赤泥、硼泥处理降低效果最为明显,较污染对照降低了41.48%、44.44%。在低铜污染水平红壤上,施用高量赤泥处理降低效果最为明显,较对照处理降低了35.83%。施用3种钝化材料均能促进小油菜生长,增加小油菜的生物量,降低小油菜对铜的吸收量。其中,低铜污染水平红壤上,施用高量赤泥、高量硼泥与硼泥-赤泥联合施用处理降低铜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与污染对照相比,小油菜铜含量分别降低82.64%,72.71%,85.14%;在高铜污染水平红壤上,施用高量赤泥与硼泥、赤泥联合施用处理降低小油菜铜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小油菜铜含量分别为36.37,36.32 mg.kg^-1。结果表明,用量为45 000 kg.hm^-2的赤泥是最佳的功能钝化材料。  相似文献   
65.
火灾烟气中有毒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布与危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火灾烟气的成分与其体积分数分布是火灾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研究建筑火灾烟气的释放过程并为建筑材料评价提供依据,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论述了建筑火灾烟气的主要有毒成分、体积分数范围(即浓度范围)与危险含量(即危险浓度),还介绍了常用的烟气分析方法,说明了对火灾烟气的产生机理和火灾烟气成分的检测方法等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微塑料对农作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了两种粒径(20 nm和100 nm)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PSNPs)在6个浓度梯度(0、50、100、200、500和1000 mg·L-1)下对大豆(Glycine max)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粒径PSNPs均抑制种子发芽能力(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和发芽率),其中,发芽抑制率在一定程度上与暴露时间呈负相关关系.20 nm和100 nm PSNPs对根长、芽长和苗长的影响整体呈"低浓度促进,中高浓度抑制"的规律.20 nm PSNPs对根尖数量无显著影响,而100 nm PSNPs则表现出促进作用.20 nm和100 nm PSNPs对根直径和干重均有抑制作用.综上,PSNPs的植物毒性与粒径和浓度密切相关,在中等浓度(200 mg·L-1)时,其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67.
“三下”开采资源补偿费减征的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三下”开采资源补偿费征收现状与存在问题,基于资源价值理论及现行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通过理论分析、实例计算和计算机模拟,给出了“三下”开采资源补偿费减征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三下”开采资源回收难度综合评价模型、补偿费征收模型、合理采出率等有关参数的确定模型,研究了“三下”边界及压煤量、采出率快速准确确定方法,设计开发了程序系统,为搞好“三下”资源补偿费征收、提高矿产资源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68.
硝基苯类、氯酚类化合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硝基苯类和氯酚类化合物对鲤科金鱼(Carasscas auratus)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①硝基苯类化合物随硝基数目在苯环上的增加,其急性毒性增加.②氯酚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随苯环上氯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实验为定量评估和预测同类型化合物的生物急性毒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纳米乳化油缓解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缓解乳化油在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过程中所产生的堵塞及修复效率降低的问题,采用升温相转变技术手段,制备纳米乳化油.并采用一维柱实验,开展微米及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研究,对比分析微米及纳米乳化油造成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损失、在多孔介质中的截留比率及迁移距离等问题,探究纳米乳化油缓解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微米及纳米乳化油所导致的中砂介质渗透性损失分别为20.40%和3.20%,乳化油截留比率分别为28.51%和20.15%.由此可见,乳化油截留是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重要原因,减小乳化油粒径可有效缓解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损失.与微米乳化油相比,纳米乳化油有效降低中、细砂介质渗透性损失84.3%和47.5%.此外,乳化油截留对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距离,微米及纳米乳化油在中砂介质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6.53 m和8.19 m.相比之下,纳米乳化油所导致的细砂介质渗透性损失为10.70%,截留比率为25.71%,迁移距离为7.36 m,说明纳米乳化油迁移效果更佳,可适用介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70.
本文研究铜绿微囊藻生长与铁氧化物吸附解吸磷的相互作用机制,旨在为富营养化池塘、水库调控和治理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化学方法合成铁氧化物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性和铜绿微囊藻生长与铁氧化物吸附解吸磷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铁氧化物的物相组成与自然界土壤和底泥中铁氧化物存在形态相似;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属于专性吸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含铁氧化物的BG11培养基中培养铜绿微囊藻,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导致培养液中总磷(TP)和水溶性磷(SWP)浓度降低,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铜绿微囊藻在含吸附磷的铁氧化物而无磷的BG11培养基(4.02 < pH < 10.05)中能够正常生长,藻生长导致溶液pH升高是诱导铁氧化物解吸磷的主要因素,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以抑制三价铁向二价铁的转化。针对铜绿微囊藻诱导铁氧化物释放磷并被其吸收的机制,要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蓝藻爆发,除控制外源磷输入外,应该抑制底泥中铁磷释放,或通过藻细胞的收集和移除来降低底泥中铁氧化物的磷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