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53篇
安全科学   278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895篇
基础理论   262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甜高粱生物量大,镉(Cd)吸收能力强,具有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力.为研究柠檬酸辅助甜高粱对南方典型母质土壤的Cd修复效应,在湖南省2种典型成土母质(中性紫泥田和黄麻砂泥田)Cd污染农田,开展甜高粱植物修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柠檬酸对甜高粱生长无抑制,施用柠檬酸后甜高粱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均呈现增大趋势,增幅为10.1%~24.7%;②甜高粱种植和柠檬酸施用降低了土壤pH值,其中柠檬酸施用进一步降低甜高粱各生育期土壤pH值,且在中性紫泥田降幅更大,降低了0.24~0.72个单位;③甜高粱种植和柠檬酸施用降低了土壤Cd总量,中性紫泥田和黄麻砂泥田降幅分别为23.8%~52.2%和17.1%~31.8%,并同时增大两地土壤Cd酸可提取态占比38.6%~147.7%和4.8%~22.7%;④柠檬酸施用显著提高甜高粱各部位Cd含量,中性紫泥田甜高粱茎和叶ω(Cd)分别为0.25~1.90 mg·kg-1和0.21~0.64 mg·kg-1,均高于黄麻砂泥田;⑤施用柠檬酸后中性紫泥田甜高粱成熟期地上部Cd提取量可达47.56 g·hm-2.综上,柠檬酸可强化甜高粱修复Cd污染土壤效率,在中性紫泥田上效果更好,该技术具有重金属污染农田的边生产边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重庆市南部某历史遗留铁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污染来源,在铁矿渣场周边采集了34个耕地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重金属Cd、Hg、As、Pb、Cr、Cu、Ni和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铁矿渣场周边耕地土壤污染进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识别铁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除Cr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超过重庆市土壤背景值,且有20.6%的土壤点位Cd以及2.94%的土壤点位Hg、Cu和Ni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地累积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主要受Cd和Hg污染,呈现无污染到中度污染等级,并且Cd与Hg对潜在生态污染指数(RI)贡献率分别达到24.47%和60.33%.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绝对主成分(PCA/APCS)受体模型分析结果表明,Cr、Cu、Ni和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和Pb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及交通运输,Cd和As主要来源于采矿冶炼、施用化肥等采矿工业活动及农业活动...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近海点带石斑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点带石斑鱼分别于2005年6月和9月取自海南万宁石斑鱼养殖基地和三亚近海,均为20尾,取全血以酚-氯仿抽提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产物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显色,并计算了相应的遗传学参数.结果表明,在野生和养殖群体中, 7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平均数(A)分别为3.29和3.29,每个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90~3.68和1.83~4.06,野生和养殖群体平均杂合度(Ho)分别为0.790 4和0.833 7;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32 5,遗传距离为0.183 4.由此可知,点带石斑鱼野生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等于养殖群体,而杂合度两群体相当(P=0.637>0.05),说明海南近海点带石斑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较好.  相似文献   
994.
微波诱变选育耐酸高效厌氧产氢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获得厌氧产氢菌的高效突变株,以产氢菌H-8为原始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对微波诱变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产氢特性及耐酸性.经过微波(低火)物理诱变得到5株高产氢突变株HW7、HW33、HW181、HW184和HW195,多次传代实验表明, HW195是稳定的高产突变株.突变株HW195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值为2.8时仍能生长.通过间歇发酵实验,其最大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分别达到2 460 mL/L培养基和340 mL L-1 h-1,比原始菌分别提高了50.7%和41.7%.图7表2参13  相似文献   
995.
GIS在环境健康信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与健康研究已经由传统的疾病控制转变为对福利、生活质量、人体体能状态与环境关系的全面探讨.环境健康信息学是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新学科.本文回顾了环境健康信息学的建立与发展,系统总结了其特点和主要应用领域、关键技术,提出了环境与健康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96.
该研究测定了2018年间采集于雅砻江干流甘孜、雅江、锦屏和金河江段的4个长丝裂腹鱼野生群体共118尾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yt b基因全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18条长丝裂腹鱼序列共定义了19个单倍型,29个多态位点,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50 ± 0.01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3 35 ± 0.001 89,各群体Hd范围0.697 ± 0.069 ~ 0.831 ± 0.022,π范围0.000 92 ± 0.000 79 ~ 0.006 22 ± 0.003 36。中性检验结果表明,Tajima′s D 和Fu′s Fs均为显著性负值,单倍型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呈典型单峰,表明雅砻江长丝裂腹鱼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84.84%的分子差异来源于群体内部,15.16%的分子差异来源于群体之间。FST值统计检验表明,除甘孜群体和雅江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两两群体之间FST值统计检验均显著。根据研究所揭示的雅砻江长丝裂腹鱼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尽管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但分化水平仍属于种群内分化,建议将分布在雅砻江干流的长丝裂腹鱼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97.
新能源变流产品应用环境复杂,针对高温高湿应用环境下的光伏兆瓦房内部变流产品结构件并没有锈蚀的反常现象,通过对兆瓦房内外各部位的温湿度数据采集,掌握了产品现场运行过程中环境温湿度参数并深入分析其变化规律与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对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的变流产品,提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余热控湿新方法,为产品在高湿环境防凝露和防腐蚀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为科学指导广东省进一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运用统计分析和空气质量模拟方法,分析广东省实现各城市PM_(2.5)浓度全面达标的污染物减排需求,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结合各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识别广东省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行业领域,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仅依靠既定的末端治理和能源、交通结构调整措施无法实现2020年广东省各城市PM_(2.5)浓度全面达标的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在SO_2、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减排中至少需发挥11%~19%的减排贡献作用,重点应针对区域内的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造纸、纺织印染、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进行调控,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相似文献   
999.
企业对所在场地地下水定期开展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预防地下水污染。本文结合飞机制造企业生产活动及污染物排放特点,对场地地下水进行监测布点,并分析地下水可能的污染途径,发现良好的管理手段和环境特性能保证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而企业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着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江西省市售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重金属元素蓄积水平及食用安全性,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了草鱼肌肉中的Mg、Ca、Cr、Mn、Fe、Ni、Cu、Zn、As、Cd、Hg和Pb共12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营养质量指数法、单项污染指数法、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目标危害系数法及每周可耐受摄入量对其营养价值、污染程度、健康风险与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样品中Mg、Ca、Cr、Mn、Fe、Ni、Cu、Zn、As、Cd、Hg和Pb的含量均低于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的标准.营养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草鱼是人体必需元素Mg和Cu的良好食物源.污染程度分析表明,有小部分样品中Zn(3.17%)和As (4.76%)处于微污染水平,As(1.59%)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均处于无污染水平.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江西省市售草鱼中重金属对当地居民无明显的健康风险;但As、Zn和Cu对复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的贡献率达到60.85%,是草鱼重金属污染中主要的风险因子; As、Cd和Cr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Pb无致癌风险;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每周实际摄入重金属的量(EWI)占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比值小于10%,表明江西省草鱼食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