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853篇
安全科学   390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2106篇
基础理论   520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142篇
社会与环境   130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我国水资源需求量动力学预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通过动力学模型,对未来20年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及总需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方案1,到2022年我国需水量约为5 500亿m3,按方案2,需水量约为7 400亿m3。而到2022年全国供水能力可能达到6 500亿m3 左右,可供水量为6 100~6 500亿m3 。方案1的预测结果小于可供水量,但这种方案很难实现。方案2的预测结果大于可供水量,出现较大缺口,在GDP增加1%的情况下,需水量增加1 800亿m3 左右,这也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52.
近年来,江苏省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能源的高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运用LEAP模型建立了JSLEAP模型,并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根据影响江苏省能源需求的因素设定了参照情景和可持续发展情景两个情景,系统地、全面地对江苏省未来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江苏省中长期能源发展对策,对江苏省制定正确的能源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两种情景下江苏省未来能源需求总量将持续增加,直到2045年后才有所下降;居民生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部门能源需求情况都将有所变化;人均CO2排放量、单位GDP的CO2排放量都将降低。但是无论是能源需求或碳排放方面,可持续发展情景都优于参照情景  相似文献   
953.
重庆市涪陵区G319公路洪灾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洪灾对公路安全畅通与发展建设具有重大威胁,并给公路行业带来巨大损失。以重庆市涪陵区境内国道319(G319)线为研究对象,依照该公路沿线地貌和水系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340段作为风险评价尺度单元。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因子和灾情因子等4个方面构建由15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通过相应的方法获取研究路线各路段洪灾风险评估各指标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并据此计算得到涪陵区G319线各单元路段洪灾风险综合指数值,依据各风险等级阈值对路段洪灾风险进行综合分区。研究表明:涪陵区G319线洪灾风险以中风险为主,占路段总长度的65.17%;极高风险占0.76%;高风险占23.10%;低风险占10.96%,研究成果为公路防灾减灾及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4.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of a novel bioflocculant MMF1 produced by multiple-microorganism consortia MM1 was investigated. MM1 was composed of strain BAFRT4 identified as Staphylococcus sp. and strain CYGS1 identified as Pseudomonas sp.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of MMF1 isolated from the screening medium was 82.9%, which i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ioflocculant produced by either of the strain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Brewery wastewater was also used as the carbon source for MM1, and the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medium for MM1 mainly comprised 1.0 L brewery wate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5000 mg/L), 0.5 g/L urea, 0.5 g/L yeast extract, and 0.2 g/L (NH4)2SO4.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MF1 was inoculum size 2%, initial pH 6.0, cultivating temperature 30℃, and shaking speed 160 r/min, under which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of the MMF1 reached 96.8%. Fifteen grams of purified bioflocculant could be recovered from 1.0 L of fermentation broth. MMF1 was identified as a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 containing both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 It showed good flocculating performance in treating indigotin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and the maximal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 and chroma were 79.2% and 86.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55.
Effect of organic matter and pH on mercury release from soi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effect of organic matter(OM)and pH on mercury(Hg)release from soils.Hg release flux was measured using the dynamic flux chamber(DFC)combined with the Lumex multifunctional mercury analyzer in both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field monitor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g emission from the OM-added soils was apparently low because of the high affinity of OM to Hg,resulting in the reverse order as the amount of OM addition.Meanwhile,Hg release flux from different pH value soils exhibited the same trend for both Hg~(2 )and Hg_2~(2 )treatment,increasing the Hg flux with pH value of soils increasing.The trend of Hg release in the pH dependence experiment has been well in agreement with that from the field test.In addition,Hg release seemed to be related to its species in the soil,the flux from Hg~(2 )-added soil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Hg_2~(2 )-added soil by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956.
改造型生态工业园清洁生产推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洁生产是实现工业园园区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改造型生态工业园中清洁生产推进方法对于园区的生态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改造型生态工业园清洁生产推进程序和方法,并以龙门工业园为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7.
采用粘质沙雷菌气溶胶,对具有超压/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性进行试验考核。分别测试气溶胶发生后30s,1min,5min,10min时,车厢在超压防护和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其结果表明:急救车在超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9%,不开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5%;在负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3%,不开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5%。证明急救车能够通过生物污染区域安全运送、急救伤病员,也能够运送、急救生物污染伤病员或烈性传染病员确保沿途环境不受污染,该研究成果为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烈性传染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机动医疗救治平台。  相似文献   
958.
为了解煤在中等温度(150~400℃)下氧化的特点,对贫煤和褐煤进行了系列恒温加热.重点考察在超过加热温度后煤的升温速率,以分析其氧化放热反应的特点.不同条件实验中,贫煤的升温速率曲线都在相同的一些温度点附近出现峰值;褐煤也有相同的规律.这表明在特定温度附近氧化反应加强是由煤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煤样的厚度越小、粒度越大都使得升温速率数值增大,说明厚度小、粒度大有利于氧气的输运,而导致氧化反应加快.  相似文献   
959.
科学构建化工园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关键要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质安全等现代先进安全管理理念,系统地分析了强化化工园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关键要素的手段和措施,为提高化工园区和相关行业的安全管理现状提供了科学依据。指出当前强化园区总体规划和布局论证以及严格执行园区准入制度的重要性;阐明建设项目本质安全化是重要关键所在,应通过在项目构建的不同阶段,分步实施本质安全化设计策略;考虑到园区重大事故多米诺效应概率显著增加,理论研究确定了爆炸和火灾触发多米诺效应的概率和临界距离;特别强调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是核心问题,提出了园区重大危险源的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和园区应急资源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960.
从业人员安全卫生权利法律定位及保护问题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安全卫生权本质的解析和法理学分析,明确安全卫生权的法律定位,并指出民法上的物质性人身权与劳动法上的职业安全卫生权存在的区别。根据安全卫生权的法律定位,并结合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权利法律保护研究现状,对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法律制度的综合性调节功能欠缺,法律制度的内容不够系统、完善,侵权责任中的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等主要问题进行研讨。经过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只有向着职业安全卫生法律一体化方向发展,方能从制度层面有效解决现存的问题;应采用"补充模式"解决侵权责任事故中的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