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7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844篇
安全科学   383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2088篇
基础理论   516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上海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6—2016年上海市的监测数据发现,臭氧(O_3)浓度存在逐年上升趋势,污染持续时间有所增加,但除水平风速有下降趋势外,其他相关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O_3超标主要集中在西南部郊区,但市区O_3超标潜势不容忽视。O_3污染高发季节的污染玫瑰图分析发现,上海市南部地区是影响上海市O_3污染的关键区域;对于NO_2减排的影响分析发现,尽管上海市O_3平均浓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在NO_2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的内环市区和北部郊区,O_3上升幅度低于NO_2下降幅度较小的内外环区域和西部郊区,表明上海市的O_3污染控制仍需持续推进NOx的减排,并同步推进VOCs的减排。  相似文献   
252.
以沈阳2013—2015年臭氧(O_3)监测数据为基础,从地域差异及时间变化上分析了沈阳O_3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城市外围O_3浓度高于城市中心;O_3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夏季O_3浓度最高,冬季最低;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峰值出现在14:00;O_3浓度出现明显"周末效应",周末白天O_3浓度高于工作日O_3浓度,夜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53.
海口市臭氧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基于2013—2015年海口市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海口市O_3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海口市O_3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9.4%,污染天数均为轻度污染;在良和污染天数中,O_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40%,超过其他5项污染物占比。海口市10月O_3浓度最高。O_3月均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与风向有密切关系:5—8月气温较高,以南风为主,O_3浓度较低;1月北风频率较高,易受外来污染传输作用,O_3浓度相对较高。O_3超标日以东北风为主,日变化并未呈现单峰型特征,12:00—22:00时段O_3浓度在10%范围内小幅变化。台风外围型和北方冷高压底部型是造成海口市O_3超标的2类典型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254.
采用分段采样的方式收集杭州市2018年8月2日—3日一场降水样品,测定其中16种全氟化合物(PFCs)及主要化学组分浓度。结果发现,此次降雨过程水样的pH值范围为5.04~5.32,均为弱酸性降水,酸雨类型为复合型,检出的主要阳离子为NH+4,主要阴离子为SO2-4和NO-3;样品中检出7种中短链PFCs,包括2种全氟烷基磺酸(PFSAs)和5种全氟烷基羧酸(PFCAs),ΣPFCs质量浓度范围为4.41 ng/L~25.2 ng/L,主要污染因子全氟辛酸(PFOA)质量浓度范围为096 ng/L~13.1 ng/L;降雨过程对大气污染清除作用的统计结果表明,区域大气环境中的主要化学组分及除全氟丁酸(PFBA)之外的PFCs污染主要吸附在云下大气颗粒物上;雨水中各污染因子浓度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统计结果提示,杭州市大气中PFCAs和PFSAs两类PFCs可能来自不同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255.
典型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下水污染是由含水层本身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造成的。污染物的荷载可以控制或改变,但是含水层的敏感性是本质的、天然的特性。污染风险不仅取决于相对稳定、不宜改变的含水层天然特征,还取决于主观的污染活动。因此,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地下水污染源荷载以及地下水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典型水源地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56.
苏州市区灰霾现象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灰霾现象的发生有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的身心健康。苏州市的灰霾现象发生频率1—2月最高,7—8月最低。通过寻找形成灰霾现象的主要气象控制因子,有助于判别不同气象条件在灰霾天气形成中的作用。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提取方法,将6个气象因子观测资料整合为3个主成分,并逐一揭示4个典型季节各主成分的支配因子在灰霾天气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热量条件是影响1—2月、4—5月和7—8月霾日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动力条件是10—11月霾日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水分条件影响相对较弱,仅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57.
太阳辐射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目前人们对自然界利用太阳能途径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具有生物光采集系统(如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而对于非生物光采集系统是否广泛存在于地表水体中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测定全国范围内151个地表水样光生电子的能力,绘制了中国内陆流域地表水体光电化学特征图谱.通过利用XPS、XRD和EEM等手段表征水样悬浮态和溶解态物质组成,揭示了地表水体光电化学活性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地表水体普遍存在光电化学活性.按生物质换算,我国地表水体光生电子每年可转化生物质当量约为1.4×103~1.1×104万t葡萄糖,相当于光合作用固碳总量的0.51%~4.02%.地表水体的光电流大小与光强和光敏物质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和0.99.水体的光电化学活性主要来源于悬浮态物质,其贡献度大于60%,与含Ti或含S的半导体矿物丰度呈正相关;而溶解态物质贡献较小(<40%),其光电化学成分主要为溶解性有机质,并与腐殖酸类或富里酸类物质浓度呈正相关.本研究为自然界微生物光电能营养作用的发生提供线索,同时也为量化自然地表水...  相似文献   
258.
目前全球面临巨大能源、水污染及资源危机,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实现能源自给、污水再生及资源回收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是未来水厂重要实施路径.污水处理厂实现能源自给的关键一是"开源",即高效回收污水中有机物化学能、低品位热能,并利用外源有机物厌氧共消化、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开发能源;二是"节流",即利用高效...  相似文献   
259.
林青 《环境技术》2010,29(4):47-50
介绍了ISO10605:2008相对于ISO10605:2001在一般要求,放电方法,判定准则方面的最新要求,并主要对二者在测试布置和测试等级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60.
以某钢铁厂配套大型脉冲袋式除尘器的控制系统为背景,通过具体的硬件配置、软件设计及系统结构介绍,阐述了一种基于SLC500的远程RIO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较好地实现了脉冲袋式除尘控制系统的自动运行,且实际运行效果良好.该系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业运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