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850篇
安全科学   387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211篇
综合类   2076篇
基础理论   528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144篇
社会与环境   130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根据实践,介绍控制图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控制图法应用于安全风险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对风险指标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判断,评价系统安全状态是否有明显好转或恶化,检验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是否有效。以样本矿井为例,分别以月平均受伤人数、月平均计划外瓦斯超限次数为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控制图分析。应用伤亡事故控制图进行安全管理,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明确伤亡事故管理目标,掌握事故发展规律与趋势,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动态中进行安全管理。控制图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有着简便、实用、动态、预测等多种优点,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2.
低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近期发生在一些低瓦斯矿井的瓦斯爆炸事故,结合对福建煤矿曾经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和研讨,认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对瓦斯防治重视不够、未能准确地确定瓦斯的爆炸下限浓度及瓦斯混合气体在强点火能下会降低瓦斯爆炸浓度下限等主观上的原因,还有因采深加大致使瓦斯涌出量增加、瓦斯监测系统不到位等客观上的原因。着重从大量的试验证明了在强点火能下瓦斯混合气体爆炸浓度下限大幅降低的事实,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对瓦斯防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3.
基于流体力学中空气射流理论,建立气幕旋风排风罩流场的三维数学模型。影响气幕旋风排风罩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射流气动参数、吹吸气动参数以及流动空间的边界条件和装置结构等。针对不同送风速度、不同送风角度下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FLUENT计算动力学软件对这两种情况下气幕旋风排风罩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经过比较确定出最佳效果时的参数,并利用示综烟雾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气幕旋风排风罩流场的数学模型完全正确,所确定的最佳效果时的参数和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可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54.
155.
基于2015~2018年苏州张家港站CO2在线观测数据,采用时序检查、选取稳定性数据、异常值剔除等质量控制方法获得可靠数据,并通过平均移动过滤(MAF)本底筛分法获得本底数据,讨论苏南地区CO2变化特征.结果发现:CO2本底浓度日变化为单峰结构,谷值和峰值分别出现在下午15:00和凌晨5:00前后;季节变化为双峰结构,峰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日、季节变化的分布特征均与陆地生态系统、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有关.此外,2015~2018年CO2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抬升浓度占比逐年增加,吸收浓度占比波动较小,表明人类活动对CO2浓度的影响正在逐年增加;而陆地生态系统对CO2吸收汇的作用则相对稳定.源汇分析显示,CO2抬升浓度随季节小幅波动;吸收浓度则夏半年较低,冬半年较高;抬升浓度日变化为单峰结构,谷值和峰值分别出现在15:00和8:00前后,早晨正值上班高峰,机动车排放可能为早晨峰值的主要因素;吸收浓度日间低、夜间高,这主要与植物光合作用及对流输送有关.分析CO2浓度与风的关系发现,所有季节静风情况下,CO2浓度偏高均最为明显,大部分方向CO2浓度高低与风速大小有明显的负相关,其中S~WNW方向偏高最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SW~NW方向主要为内陆城市群,且测站周边建筑区主要位于W~N方向,弱风有利于本地排放累积的结果.此外,WNW方向风速较大时浓度仍偏高明显,可能与测站W~N方向为建筑区及内陆城市群有关;而测站偏东方向主要为农田和林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且海上气流较为洁净,故偏东风较弱时浓度也不高;说明了CO2浓度除了与风速大小有关外,与周边下垫面类型及较远距离环境特征(城市群或海洋)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6.
iththeintroductionofagriculturalandindustrial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ofhumanlife ,environmentalpollutionbecomesmoreandmoreofconcernforpeople.MeHgisoneoforganiclipidsoluble ,heavymetallicpollutants.Althoughitsbiologicaleffectswerestudiedinmanyfieldsbyre…  相似文献   
157.
158.
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解毒性能的影响。研究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筛选出最能表征李氏禾生长特性的指标,进而较科学的研究外源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解毒性能的影响。Cr质量浓度为0、200、400 mg/kg的土壤中,适当浓度草酸对李氏禾CAT影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当土壤中Cr质量浓度200 mg/kg,草酸质量浓度为80、120 mg/kg时,可溶性糖浓度分别比本组对照降低了23.59%、32.65%;株高可作为关键因子的关键变量。外源草酸可以增强李氏禾对Cr的解毒性能且与草酸浓度有关,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李氏禾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9.
氧化性物质作为饮用水中一种特殊污染物已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危害,如何有效地去除这些物质迫在眉睫。对水中氧化性物质的产生、危害及其处理技术进行总结,详述了物化处理和氢自养生物还原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循环伏安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电吸附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单组分和多组分溶液中不同离子在活性炭纤维电极表面的选择性电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电吸附选择性能与离子的水合半径、离子价态、离子浓度有关;增大初始浓度可以提高电吸附容量;并且,由于强烈的选择吸附作用,Ca2+离子可以吸附取代其它已经被吸附的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