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8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828篇
安全科学   381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200篇
综合类   2045篇
基础理论   516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能源利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其碳足迹及生态压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5-2006年上海市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和产业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函数进行STIRPAT模型拟合,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足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适应性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总碳足迹从1995年的1.05 hm~2/人上升到2006年的1.36 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1995-2006年各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分配率均以煤炭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小,且煤炭利用的碳足迹分配率逐年下降,石油与天然气与之相反;③2001-2006年第一、二产业的碳足迹变化不明显,而第三产业与产业总碳足迹呈明显上升趋势;④能源利用的碳足迹产值从1995年的1.79万元/hm~2增加至2006年的3.79万元/hm~2,碳足迹的生态压力也从1995年的129.6上升至2006年的231.8;⑤能源利用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拟合研究结果中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证实能源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92.
以东方化工厂煤粉锅炉碱法烟气脱硫项目为例,分析了pH值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响吸收剂pH值的因素,并提出了调整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3.
通过系统分析烧结机头除尘灰的成分和化学结构,研究制定了利用烧结除尘灰生产复合肥的配方和工艺,该研究为烧结除尘灰的利用开发了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94.
采用润湿好气-腐解培养法,研究有机物料对废碱锰电池的溶解作用,分析了培养时间对pH值,N,K,Zn和Mn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鸡粪和鸽子粪处理培养过程中产生腐殖酸对废电池干粉均有溶解作用,其pH值明显降低;所有处理TN,Zn,Mn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5 d时溶量最大,以鸽子粪处理溶出较多;TK的溶出较慢,培养到10 d后才有溶出,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TP溶出则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5.
结合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了我国旅游线路与市场期望之间的差距,从市场需求的角度上提出了线路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几大环境要素。以四川地区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环境要素体系的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思路,其线路产品的最终表述方式有别于传统方式。  相似文献   
196.
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迅猛,涌现出大批乡村旅游接待点。但由于专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理念不成熟,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乡村旅游产品系统出发,以文化提升、整合提升、体验提升和服务提升策略进行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保障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7.
国际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国际海洋保护区的各类融资渠道为出发点,从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的理论框架、融资可持续的机制优选和技术保障、海洋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融资的关系,以及世界各地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及评估的案例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问题的国际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海洋保护区可持续融资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海洋保护区融资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其一,环境介质影响、所辖区域海洋资源空间分布、生物运动和物质能量循环以及海洋生态系统沿海和大洋的两性特征等因素,导致的陆海保护区资金需求差异,决定了海洋保护区融资机制选择和融资运作有着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陆地保护区的特征。其二,国际海洋保护区区位、资源禀赋以及区域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决定了各海洋保护区的可持续融资并无一个统一的可资套用的模式,因此,开展对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性融资的本土化研究和区域性评估,应成为各保护区探索适合本区域特征的融资体系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8.
利用湖北省19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6~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基于聚类分析碎石图和聚类树状图来探索最适宜的分区方案,对湖北省全年、逐月降水进行了分区,并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探讨了分区的合理性,之后逐区进行了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全年降水分区为5区,1~12月降水分区分别为3、3、4、3、5、4、3、3、3、4、3、3个区。各月降水分区的差异性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有密切关系,副高脊线在北纬18°以南、北纬20°以北,以及缓慢南退过程中,分区形式有较大差异。自相关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气象站不能代表所在分区的气候特点,而所在分区又不能代表湖北省的气候特点,基于不同目的,进行分区和综合,将有助于研究特定区域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99.
三峡蓄水成库后仍属于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其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性符合一维水流水质运动规律。针对三峡库区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性,采用一维水流水质模型对三峡库区水流和水质进行了模拟。以该模型为核心,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开发并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模型服务,在此基础上采用成熟的WebGIS和富客户端Flex等技术构建了适用于三峡库区的干流水质模拟平台;能够实现包括各计算断面流速、流量、水位以及污染物浓度时空过程在内的三峡库区干流流速场和浓度场的数值模拟。以库区干流清溪场至十里铺断面内的江段作为模拟实例,利用该平台模拟计算江段内水流和水质状况,并以水文水质同步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为三峡库区污染物总体输移扩散特性研究提供了有利工具,同时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库区水环境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0.
利用海南省18个气象台站的雷暴人工观测资料和海南闪电定位网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场的雷暴特征和雷电环境,结果表明:海南岛的中部和北部雷暴活动较强,西部、东部和南部近海地区的雷暴活动较弱,文昌发射场处在北部较强的雷暴区;采用Krigine(克里格)方法拟合的结果为文昌火箭发射场雷暴日数的年变化从1982年以后逐渐减少,发射场一年中各月都有雷暴发生,4-10月为雷暴高发期;发射场西部、西北部和北部区域雷暴活动较其它区域要强,79%的雷电流强度小于40 kA,而只有5.9%的雷电流强度大于60 kA,一天中闪电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时段,一个出现在凌晨5时到6时,另一个时段出现在14时到18时,午后15时左右是闪电活动最频繁的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