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综合分析了最近20年来青藏高原盐湖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的主要成果,着重对青藏高原高盐湖沉积的年代学研究、盐湖环境演化的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研究、盐湖沉积反映的环境演化过程研究、现代盐湖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今后青藏高原盐湖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更为精准的测年方法及盐湖沉积高分辨率年代序列的建立、古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运用与新指标探究、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关系的定量研究、盐湖沉积与环境演化的区域对比及驱动机制研究、青藏高原盐湖信息数据库平台与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362.
高效复合混凝剂净化含油废水技术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混凝剂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对破乳、混凝沉降、粗粒化等单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及破乳剂是净化含油废水的技术关键,工艺采用的混凝剂为NTCF及破乳剂CW01,试验可将CODCr 从932 mg/L降至125.4 mg/L,最佳可降至77.88 mg/L,排水口含油量降至8.7 mg/L,透光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363.
污泥干化床与芦苇床稳定化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传统污泥干化床和芦苇床污泥稳定系统的比较,研究有无植物污泥稳定系统中污泥所含多环芳烃的去除效能差异.中试规模的污泥干化床和芦苇床规格相同,长宽高皆为3.0 m×1.0 m×1.3 m,其中高度由65 cm填料层和65 cm超高组成.二者填料底部均设通风管,直接与大气相连.试验共进行了3 a,前两年为污泥负荷期,第三年为自然稳定期.两年期间进泥总厚度为8.4 m,污泥负荷(以TSS计)平均41.3 kg·(m2.a)-1.经过3 a的稳定化处理,污泥干化床和芦苇床中污泥多环芳烃含量随着污泥稳定时间的延长,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皆呈明显下降趋势.污泥干化床表层、中层和底层污泥的总PAHs含量分别为4.161、3.543和3.118 mg·kg-1(DW),对应的去除率为26.91%、37.77%和45.23%.芦苇床表层、中层和底层污泥的总PAHs含量分别为2.722、1.648和1.218 mg·kg-1(DW).对应的去除率为52.18%、71.05%和78.60%.芦苇床较传统干化床去除污泥中PAHs的效率平均高出29.86个百分点,去除的PAHs中以2~3环芳烃为主,芦苇在稳定污泥中PAHs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64.
通过自组装技术在CoFe2O4表面包裹分子筛MCM-48,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CoFeM48.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ET比表面积仪、振荡样品磁强计(VSM)等分别对CoFeM48的晶型、形貌、比表面积及磁性能等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该复合材料对水中5种常见磺胺类抗生素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15℃时的平衡吸附量在68.9 μg·g-1(磺胺二甲嘧啶)至99.6μg·g-1(磺胺甲二唑)之间.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能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oFeM48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自发放热过程.红外结果表明氢键是CoFeM48表面官能团和磺胺之间的一个主要作用力.此外,分子筛外壳有序的二氧化硅结构和磺胺之间的π-π电子共轭作用也可能促进两者之间的吸附.  相似文献   
365.
报道了谭峪沟隧道和梧桐山隧道实验中机动车流量及其变化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得出了机动车流量的日变化趋势及车辆构成特点,并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6.
正交实验选择嗜碱细菌降解木质素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复合碳源的碱性液体培养条件下(pH≈10.5),用正交实验法对嗜碱木质素降解细菌6号菌株降解木质素的金属离子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金属离子对6号菌株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Lac-case和MnP以及木质素降解率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分析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其中Mn2+和Cu2+是量主要的影响因素.各种金属离子的最佳综合水平为MnSO4@H2O0.7g/L、CuSO4@5H2O1mg/L、FeSO4@7H2O5mg/L、ZnSO4@7H2O30mg/L、CaCl2@2H2O50mg/L.  相似文献   
367.
通过对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探讨了生成原油的烃源岩的母质的沉积环境。该带原油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正常原油 ,另一种是生物降解油。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正常原油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 ,生物降解原油饱和烃含量低 ,非烃含量高 ;碳同位素表明为典型的湖相Ⅰ Ⅱ有机质生成的原油 ;原油饱和烃具有较低的异戊二稀烃 ,Pr/Ph一般在 1.5左右 ,表现为弱的姥鲛烷优势 ,具有较完整的重排甾烷和新藿烷系列 ,γ蜡烷含量较低 ;重排甾烷含量高 ,C2 7、C2 8、C2 9甾烷呈“V”字型分布 ,具有较丰富的4 甲基甾烷。原油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主要的烃源岩为弱氧化—弱还原、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 ,有机质为水生生物和细菌改造的陆源有机质的混合输入 ,为一种以生油为主生气较少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368.
为掌握秋冬季方斑东风螺养殖系统细菌数量变动情况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试验采用TCBS培养法分别检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e)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底沙弧菌数量(Sediment Vibrio,SV),用营养琼脂培养法检测螺消化道异养菌数量(Heterotrophic Bacteria of Alimentarytract,AHB),用荧光显微镜法检测水体总细菌数量(Water Total Bacteria,WTB),并对养殖理化因子(水温(T)、盐度(S)、pH、溶解氧(DO)、氨氮(AN)、亚硝酸盐氮(Nitrite))及底质营养盐(总氮(TN)、总磷(TP))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消化道异养菌数量为4.3×104~5.9×106 CFU/g,弧菌(AlimentarytractVibrio,AV)为2.0×102~7.5×105 CFU/g;水体总细菌、水体弧菌(WaterVibrio,WV)数量分别为4.8×104~3.8×105 cells/mL、2.1×102~1.2×104 CFU/mL;底沙弧菌数量为6.0×104~1.9×106 CFU/g。消化道内异养菌及弧菌分别与亚硝酸盐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pH、盐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水体中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弧菌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底沙中弧菌数量与各理化因子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东风螺消化道细菌、养殖水体总细菌及弧菌、底沙弧菌数量在秋季主要受温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影响,而冬季受水体溶解氧的影响更多,在整个养殖期间,需加强对盐度及pH的监控。  相似文献   
369.
将海藻酸钠与纳米α-Fe2O3制成微球,用于吸附U(Ⅵ)。探讨了纳米α-Fe2O3含量、交联时间、pH值、投加量、浓度、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U(Ⅵ)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pH值为3。U(Ⅵ)在微球上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初始阶段(1.5 h)反应进行得很快,9 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为2.64mg/g。准二级动力方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且R2>0.99。吸附率与温度呈正相关,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固定化微球对U(Ⅵ)的吸附过程(R2>0.99),但Freundlich等温线效果更好。吸附反应中ΔG<0,ΔH>0且小于40 kJ/mol,ΔS>0,这表明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370.
河岸带表层土壤的铁氨氧化(Feammox)脱氮机制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厌氧氨氧化耦合三价铁还原(称为铁氨氧化)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氮循环路径.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河岸带的氮素铁氨氧化路径.本研究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证明了铁氨氧化在河岸带表层土壤(0~20 cm)的存在.结果表明,铁氨氧化过程能够在河岸带4个不同土壤层(A:0~5 cm,B:5~10 cm,C:10~15 cm,D:15~20 cm)发生,铁氨氧化的速率范围介于0.25~0.29 mg·(kg·d)-1之间,其中B土壤层铁氨氧化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此外,铁还原菌与铁氨氧化密切相关,地杆菌属(Geobacter)和厌氧黏细菌(Anaeromyxobacter)作为铁还原菌在4个土壤层均被检出.在B土壤层中,铁还原菌(AnaeromyxobacterGeobacter)的丰度显著高于其它土壤层(P<0.05).总之,厌氧氨氧化耦合三价铁还原共同发生表明铁氨氧化是河岸带氮素去除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