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2篇
  免费   3132篇
  国内免费   5678篇
安全科学   3368篇
废物处理   335篇
环保管理   1653篇
综合类   14592篇
基础理论   2731篇
污染及防治   1107篇
评价与监测   1202篇
社会与环境   1421篇
灾害及防治   873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01篇
  2022年   1306篇
  2021年   1280篇
  2020年   1650篇
  2019年   1080篇
  2018年   943篇
  2017年   1051篇
  2016年   943篇
  2015年   1202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1486篇
  2012年   1747篇
  2011年   1715篇
  2010年   1530篇
  2009年   1512篇
  2008年   1342篇
  2007年   1370篇
  2006年   1426篇
  2005年   1042篇
  2004年   719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01.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了莱州湾及主要入海河流水体中的5种典型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含量,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人兽共用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在河水中广泛存在,具有80%以上的检出率和较高的含量(99~120 ng/L)。同时它们在海水中亦具有很高检出率(>88%),但含量(31~62 ng/L)明显低于河流中含量,表明河流输入是莱州湾抗生素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不同喹诺酮药物在河水与海水中的稀释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河流之外的其它污染源或药物间迁移转化特征存在差异。河流之间化合物组成差异较大,反应出污染类型的差异。虞河、堤河中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比重较大(>75%)可能受养殖业的影响较重,而小清河、白浪河中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比重较大(>78%)则可能受生活污水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02.
海洋中丙烯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酸是海洋中的短链脂肪酸,是海洋中主要含硫化合物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裂解的产物之一。本文综述了海洋中丙烯酸的来源、性质、在海洋中的作用以及海水中丙烯酸的测定方法。通过观测海水中丙烯酸的含量、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助于了解丙烯酸对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硫循环的贡献。并对海洋中丙烯酸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3.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烟台海域柄海鞘中Mg,Fe,Ca,Mn,Zn,Co,Cu,Ni,Pb,Cr,Cd共11种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7%~2.85%,回收率95%~103%。柄海鞘的外背囊和内囊中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Cu,Zn,Fe,Mn,Co,Ni,Cr,Ca,Mg和少量的有害元素Cd和Pb,它们的含量顺序依次为:Mg>Mn>Fe>Ni>Ca>Zn>Cu>Cr>Pb>Co>Cd。大规格的海鞘中的各种矿物元素含量均高于中、小规格的海鞘。各种元素在外被囊中的含量要高于内囊。  相似文献   
904.
大窑湾海域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麻痹性贝毒是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甲藻类毒素。2007~2008年,大窑湾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2周年的调查发现,其含量与组分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4-7月份麻痹性贝毒含量较高,4月份最高,平均含量可达378.32μg STXeq/100 g,有C1、C2、GTX1、GTX2、GTX3、GTX5、dcGTX2、dcGTX3、neoSTX、STX等10种毒素组分。大窑湾虾夷扇贝体内麻痹行贝毒组分显著增多,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05.
基于GIS的海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空间插值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地理信息系统即GIS的支持下,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规则样条(regularize spline,RS)和张力样条(tension spline,TS)4种插值方法对2006年7月获得的大连湾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并对插值结果的精确度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和比较不同插值方法获得的分布图。结果表明,插值精确度普通克里格>反距离加权>张力样条>规则样条;4种方法均能较客观的模拟出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分布趋势,但是在整体趋势和局部趋势两方面的综合考虑下,普通克里格的表现效果更好。文章进一步指出,在确定站位数量及分布前提下,插值结果的精确度可以通过选择空间插值方法得以改善,但其根本还是取决于站位布置的数量和其分布合理性。  相似文献   
906.
湛江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湛江港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d和Hg的含量,并与有机质含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沉积物中Cu、Pb、Zn、Cd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5~27.2)×10-6、(24.4~68.1)×10-6、(15.7~115.2)×10-6、(未检出~0.202)×10-6和(0.026~0.167)×10-6,平均含量分别为17.6×10-6、36.9×10-6、67.0×10-6、0.065×10-6和0.091×10-6。除Pb与Hg之间,各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除Pb和Cd之外,各种重金属与有机质之间相关系数较高。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湛江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较小,属轻微生态危害。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Hg>Pb>Cd>Cu>Zn。  相似文献   
907.
漫衰减系数是水体重要的光学参数,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2009年4月和2010年5月太湖实测数据,基于光学闭合原理,首先求解出490 nm处水体总的吸收系数[a(490)]和后向散射系数[bb(490)],进而研究了其与模拟的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不同波段遥感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太湖春季水体Kd(490)反演的半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环境一号卫星影像上进行了太湖春季水体Kd(490)的遥感反演.结果表明,①基于光学闭合原理,可以较为准确地求解出a(490)和bb(490),a(490)实测值与求解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1%,bb(490)与模拟的环境一号卫星第四波段的遥感反射率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②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利用与卫星影像准同步的地面采样点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出模型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6%,均方根误差为1.68 m-1;③太湖春季水体Kd(490)具有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太湖北部和东太湖大部分区域为Kd(490)的低值区,太湖西部和南部为Kd(490)的高值区,而太湖中部大部分区域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908.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8种定鞭金藻、2种硅藻在对数生长期的光合色素组成,比较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路氏巴夫藻(Pavlova luth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在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光合色素组成和比值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8种定鞭金藻根据光合色素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的存在与否可分为两类,其中不含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的定鞭金藻与硅藻光合色素组成相似。通过对比不同生长阶段的样品发现稳定期硅藻(中肋骨条藻)中叶绿素c1+c2,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与总叶绿素a比值显著高于它们在定鞭金藻(路氏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中与叶绿素a的比值(P<0.05),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而路氏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中叶绿素c1+c2,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与总叶绿素a比值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该结果可以作为基于CHEMTAX软件的化学分类法的依据,以提高定量分析硅藻和定鞭金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09.
大连小窑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9年在大连小窑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监测数据,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湾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地理空间表达,结果表明:调查研究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该海域的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因子为Cd和Hg。  相似文献   
910.
山东半岛典型海湾中烷基酚及双酚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烷基酚和双酚A是环境中最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本研究对烟台四十里湾和套子湾以及青岛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壬/辛基酚(NP/OP)、壬/辛基酚单聚氧乙烯醚(NP1EO/OP1EO)以及双酚A(BPA)的浓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P和NP1EO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河口和港口是海湾中污染物浓度最高的区域。总体而言,四十里湾中各污染物的浓度最高,其次为胶州湾,套子湾最低,与国内其他海湾区域相比,污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相对于2005年,胶州湾水体中的烷基酚浓度明显降低。文章同时分析了几个湾的主要入海河流河水样品以及烟台污水处理厂出厂水样,发现污水处理厂出水是烟台四十里湾烷基酚的主要来源。在三个海湾中,烷基酚的分布主要受河流输入、生活污水排放和港口经济活动影响,同时,洋流和潮汐的稀释作用对污染物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