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57篇 |
免费 | 3131篇 |
国内免费 | 689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97篇 |
废物处理 | 365篇 |
环保管理 | 1628篇 |
综合类 | 15453篇 |
基础理论 | 2746篇 |
污染及防治 | 1814篇 |
评价与监测 | 1176篇 |
社会与环境 | 1406篇 |
灾害及防治 | 8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3篇 |
2023年 | 718篇 |
2022年 | 1455篇 |
2021年 | 1469篇 |
2020年 | 1772篇 |
2019年 | 1204篇 |
2018年 | 1076篇 |
2017年 | 1273篇 |
2016年 | 1112篇 |
2015年 | 1283篇 |
2014年 | 1180篇 |
2013年 | 1525篇 |
2012年 | 1796篇 |
2011年 | 1741篇 |
2010年 | 1557篇 |
2009年 | 1522篇 |
2008年 | 1341篇 |
2007年 | 1357篇 |
2006年 | 1423篇 |
2005年 | 1024篇 |
2004年 | 695篇 |
2003年 | 487篇 |
2002年 | 419篇 |
2001年 | 387篇 |
2000年 | 321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为了描述混凝土高温爆裂对构件热传导过程的影响,结合钢筋混凝土梁火灾试验,考虑爆裂时间和区域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梁数值分析模型,分析爆裂深度、爆裂面积比、爆裂位置等爆裂参数对梁跨中截面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钢筋混凝土梁发生受火爆裂,梁截面的温度显著升高,并随爆裂深度的增大而进一步增强;爆裂面积比对截面温度场影响不显著,当爆裂深度、爆裂位置一定,爆裂面积比增加达到13%左右时,截面温度场基本上不再变化;爆裂深度、爆裂面积比一定,梁跨中爆裂对截面温度场影响最大,但是底部纵筋处温度较顶部纵筋处温度升高较快。 相似文献
332.
采用基于16S rDNA 的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覆土中Ⅱ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比较了不同填埋操作方式对Ⅱ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铺有HDPE 膜、无填埋气体渗入的填埋覆土中未发现Ⅱ型甲烷氧化菌;而有填埋气体渗入时,进行渗滤液亚表面灌溉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无论是否同时进行层内回灌,其覆土中均检测到甲烷孢囊菌(Methylocystis).卫生填埋场填埋龄长达5a 的填埋覆土中发现了甲基弯菌(Methylosinus),填埋龄较低的填埋场覆土中未发现II 型甲烷氧化菌.渗滤液亚表面灌溉及长时间填埋气体驯化能促进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生长.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丰富而NH4+-N浓度较低的填埋覆土有利于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33.
刘江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3):22-26
针对盐池地区配电网线路长,分支多,运行条件恶劣,故障多发,监控手段薄弱,查找困难等问题,采用 TAS 配网运行监控系统,实现了配电网故障判断、故障隔离、故障报警、运行监控、异常运行情况告警、远程设定保护定值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快速排除故障,缩短故障排查处理时间,缩小停电范围,减少了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334.
苯并噻吩脱硫菌株的筛选及脱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孤岛油田油浸土样中筛选到1株能降解苯并噻吩(BT)的脱硫菌,经初步鉴定该菌为戈登氏菌属(Gordona sp.).实验证明:该菌能以类似于4S途径脱除BT及其衍生物中的硫,但是不能脱除二苯并噻吩(DBT)及其衍生物中的硫.GC-MS分析表明该途径的终产物为邻羟基苯乙醛或其异构体苯并呋喃.在以BT为唯一硫源的培养基中30℃培养48h,Gordona sp.C-6能降解0.15mmol/L的BT,终产物占发酵培养基中BT加入量的50%,其余BT在有氧培养过程中挥发.通过Matlab拟合曲线确定以邻羟基苯乙酸为标准品进行产物定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5.
强化供氧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运行特性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针对潜流型人工湿地中溶解氧浓度和脱氮率偏低的问题,试验研究了强化供氧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及人工湿地内溶解氧浓度、净化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强化供氧宜在湿地前端进行,最佳气水比为6左右,可采用连续供氧方式.供氧对湿地植物生理特性无明显不良影响,可显著增加湿地中硝化菌、反硝化菌数量,硝化菌可比供氧前高出1~2个数量级,反硝化菌高出1个数量级.强化供氧有效改善了湿地内氧环境,供氧前湿地内溶氧浓度普遍低于0.6 mg/L,供氧后氧浓度上升至1 mg/L以上.强化供氧有利于各类污染物质尤其是有机物和氮类物质的去除,有机物去除率比原湿地高出10%左右, TN去除率能够达到60%以上.因此,强化充氧措施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6.
鄱阳湖微囊藻毒素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于2012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3年1月(冬季)在鄱阳湖进行了4次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鄱阳湖水柱中常见的3种微囊藻毒素(MC-RR、MC-YR和MCLR)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探寻了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湖泊环境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C-RR是鄱阳湖MCs的主要毒素种类.胞内微囊藻毒素(intracellular MCs,IMCs)与微囊藻生物量(r=0.47,P0.01)、颤藻生物量(r=0.68,P0.01)、蓝藻生物量(r=0.56,P0.01)、Chl-a(r=0.28,P0.01)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鱼腥藻生物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这说明微囊藻和颤藻是鄱阳湖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产毒藻类.IMCs与水温(r=0.51,P0.01)、透明度(r=0.69,P0.01)、Fe(r=0.43,P0.01)和Zn(r=0.43,P0.01)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TN(r=-0.44,P0.01)、TP(r=-0.29,P0.01)、NO-2-N(r=-0.28,P0.05)、NH+4-N(r=-0.33,P0.05)、Ca(r=-0.34,P0.01)和Mg(r=-0.35,P0.05)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pH、PO3-4-P、NO-3-N、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Cu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这说明光照强度(透明度反映)、氮、磷、水温是控制鄱阳湖微囊藻毒素产生的重要因子,金属离子Ca、Mg、Fe、Zn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微囊藻毒素的产生.鄱阳湖IMCs和胞外微囊藻毒素(extracellular MCs,EMCs)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即夏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冬季和春季较低.鄱阳湖IMCs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东部湖汊群、松门山周围以及蚌湖和蚌湖进入鄱阳湖的入湖口较高,其它区域较低的趋势,而EMCs的高值区位于松门山周围和蚌湖及其入湖口. 相似文献
337.
基于InVEST-PLUS模型的碳储量空间关联性及预测——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土地利用碳储量数据库,基于InVEST模型Carbon模块,得到广东省1990~2020年碳储量时空分布情况.用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分析格网尺度下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用Anselin Local Moran’s I得到LISA集聚图.然后运用PLUS模型和14个土地利用驱动因子预测2050年土地利用及其碳储量分布.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区域碳储量高低,林地、草地等具有生态服务功能地类碳密度最高,分别是188.44,329.34Mg/hm2.碳储量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中部低、北部高、东西中等的特点.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特征一致,碳储量显著高值集聚区域分布在建设用地少、生态用地多且连片的粤北地区,显著低值区域分布在国土开发强度和生态用地破碎化程度高的珠三角地带.在自然发展情景下,到2050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碳储量将减少4327.21万Mg,随着国土空间进一步开发,环珠江口沿岸城市碳储量持续下降.增加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要继续维持粤北山区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地位,减缓珠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能力,形成平衡协调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格局. 相似文献
338.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企业和消费者日益认识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任何单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巨大挑战。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为气候减缓做出努力。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大多从企业的生产方面入手。最终消费者作为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是所有生产者的最终服务对象,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碳减排作用以及应承担的碳减排责任。本文提出以产品为导向,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建立产品碳排放基准值,对基于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主体进行责任分配,进而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碳责任账户。本文构建的责任体系框架具有更广泛、更有前景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39.
进入新时代,具有“邻避”效应的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刚需”和重要支撑,环境“邻避”问题必将是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常态。本文选取南方某省作为典型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邻避”问题总体风险形势平稳可控,防控重点领域仍以传统领域为主,公众诉求反应和抗争表达方式由激烈转变为相对理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矛盾风险问题增多,风险传播快传导性强。本文系统总结出明确组织领导统筹机制、强化联动发挥协作效能、建设项目高标准实施、惠民措施灵活有效、社会力量聚合治理等地方实践经验。建议重点着力防范化解好传统领域风险,常态化推动机制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作用,以环境社会治理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环境“邻避”问题系统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40.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理论框架,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以此修正场地放大因子,发展了一种可考虑盆地效应的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基于该方法,模拟了 2021 年 2 月 13 日日本 MW7.1 海域地震中日本关东盆地地震反应,并与常规随机有限断层法及实测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常规随机有限断层法相比,采用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盆地地震动表现出更显著的空间变异性,盆地边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较常规方法放大了 6.24 倍,与实测地震记录吻合度更高;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空间分布整体特征与实测地震记录基本一致;相较于不考虑场地影响下的结果盆地内部分台站长周期下的谱加速度值扩大了近 5 倍,表明深厚沉积盆地在长周期范围内的场地放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