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74篇 |
免费 | 7141篇 |
国内免费 | 382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738篇 |
废物处理 | 268篇 |
环保管理 | 1481篇 |
综合类 | 14897篇 |
基础理论 | 3332篇 |
污染及防治 | 1498篇 |
评价与监测 | 1116篇 |
社会与环境 | 1352篇 |
灾害及防治 | 8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709篇 |
2023年 | 983篇 |
2022年 | 1581篇 |
2021年 | 1544篇 |
2020年 | 1751篇 |
2019年 | 1306篇 |
2018年 | 1191篇 |
2017年 | 1368篇 |
2016年 | 1129篇 |
2015年 | 1202篇 |
2014年 | 1070篇 |
2013年 | 1356篇 |
2012年 | 1676篇 |
2011年 | 1615篇 |
2010年 | 1439篇 |
2009年 | 1433篇 |
2008年 | 1246篇 |
2007年 | 1273篇 |
2006年 | 1341篇 |
2005年 | 963篇 |
2004年 | 656篇 |
2003年 | 450篇 |
2002年 | 378篇 |
2001年 | 346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81.
582.
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VOC)气体高效处理技术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关注的重点。采用微气泡臭氧化在水介质中通过吸收-氧化过程对高浓度甲苯气体进行处理,考察微气泡臭氧化强化甲苯吸收-氧化去除性能、机理以及水介质pH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能够强化甲苯气体在水介质中的吸收过程,氮气/甲苯微气泡在水介质中的甲苯去除率和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氮气/甲苯传统气泡,同时氮气/甲苯微气泡通过产生·OH氧化反应,使得平均甲苯氧化矿化率达到40.97%。微气泡臭氧化在水介质中对甲苯气体具有更高效的去除性能,臭氧/甲苯微气泡处理中甲苯平均去除率为97.08%,甲苯可被完全矿化而几乎无中间产物积累,其平均氧化矿化率为88.56%、平均臭氧利用率为82.54%、臭氧投加量与甲苯矿化量比值为1.26,处理性能显著优于臭氧/甲苯传统气泡处理。水介质pH对臭氧/甲苯微气泡处理甲苯气体具有一定影响,不同pH条件下甲苯气体去除率基本相当,但中性条件下甲苯氧化矿化率最高;碱性和酸性条件下甲苯氧化矿化率有所下降。微气泡臭氧化为高浓度VOC气体高效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83.
为解决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存在膜污染和高能耗的问题,通过电氧化聚合法将聚吡咯(polypyrrole,PPy)沉积在PVDF/碳纤维膜上,制备高活性的PPy-PVDF/碳纤维膜;研究不同沉积时间对电催化膜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微电场环境对PPy-PVDF/碳纤维膜污染的影响;并构建MFC-电催化膜反应器,测试反应器在处理污水时的产能效果。结果表明,恒电位(0.8 V)聚合10 min时,PPy10-PVDF/碳纤维膜的催化活性最高,PPy的最佳沉积密度为0.75 mg·cm−2。抗污染通量测试结果表明,在0.4 V·cm−1的微电场下,PPy10-PVDF/碳纤维膜的稳定通量(317 L·(m2·h)−1)比无电场时(212 L·(m2·h)−1)提高了约49.5%,说明MFC-电催化膜反应器中的微电场可以有效减缓膜污染。在MFC-电催化膜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反应器对COD去除率高达96%以上;反应器产能最大功率密度为166 mW·m−3,与空白PVDF/碳纤维膜(产能密度为99 mW·m−3)相比提高了约67%。PPy10-PVDF/碳纤维膜在MFC-电催化膜反应器表现出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能源回收效率及对膜污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84.
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基于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17年工程建设过程中,库区及上游开展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得当,移民及工矿搬迁环境压力降低,干流水质基本稳定,地质灾害防控得当,库区及上游生态恢复加速,库底清理清漂彻底,媒介生物密度下降,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鉴于库区“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滞后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特从管理、技术与经济三方面对三峡水库运行管理期内的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5.
漫湾大坝上下游沉积物重金属与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漫湾水电站大坝上下游11个采样断面的沉积物中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和金属元素Al、As、Cd、Cr、Cu、Mn、Ni、Pb、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s、Cd、Cr、Cu、Mn、Ni、Pb、Zn的平均年含量分别为31.88、0.80、63.26、32.55、607.81、32.11、36.54、132.29 mg·kg-1,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相比,重金属元素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和As比其他金属元素污染重,处于中-强度污染状态.在大坝上游干流中靠近大坝的断面环境风险最高,支流断面风险水平普遍低于附近的干流断面,大坝下游断面的风险值明显低于大坝上游断面.干流沉积物重金属蓄积明显受大坝建设影响,支流则受其上游区域人类活动和大坝建设的共同影响.营养元素在村庄聚集区和坝前地区含量较高,干流断面含量高于临近的支流断面,表明大坝建设和库区居民生产生活共同影响沉积物营养元素的分布.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表明,毒性较高的重金属元素Cd、As、Pb可以聚为一类,而且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与OM呈正相关关系.虽然沉积物的有机污染在大部分地区呈现清洁或较清洁的水平,但是有机质可以吸附Cd和As,对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586.
预酸析-厌氧流化床处理碱法草浆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预酸析多孔高分子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厌氧流化床(AFB)处理碱法草浆黑液的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酸析预处理,去除了黑液中大部分难生化降解的高分子物质后,AFB的厌氧消化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预酸析AFB处理比直接AFB处理更为有利.对黑液中木质素的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厌氧处理前后的黑液中木质素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保持不变,但分子量大的木质素有向小分子转化的趋势.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除了产甲烷菌外,还发现了硫酸盐还原菌和硫细菌. 相似文献
587.
北极冰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北极冰主要化学元素的浓度分布及其变化,在测定的31种成分中,高于仪器检测限的10种元素B,Mg,V,As,Rb,SDr,Ca,K,S,Na的硬度被用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元素浓度相对稳定,不同地区浓度有较大差异。元素浓度与纬度关系的相关分析显示,随纬度增加,各元素显降低。 相似文献
588.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质量控制基准的研究Ⅱ.相平衡分配方法(EqP)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江西乐安江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利用热力学相平衡分配法(EqP)和相关基础数据库,研究探讨了该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数值型质量控制基准(SQC).结果表明,铜矿采矿活动导致某些江段沉积物中铜实际污染程度远高于相应的SQC水平.另外, 由于沿江中、小工矿企业废水的随意排放,同样造成附近沉积物中铅、锌、铬等重金属含量不同程度地超出各自的基准数值.此SQC的建立为制订该流域沉积物质量管理标准(SQS)及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9.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