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45篇
  免费   8863篇
  国内免费   30875篇
安全科学   7492篇
废物处理   845篇
环保管理   3925篇
综合类   47720篇
基础理论   7019篇
污染及防治   7525篇
评价与监测   3197篇
社会与环境   2815篇
灾害及防治   1945篇
  2024年   459篇
  2023年   1318篇
  2022年   2760篇
  2021年   2851篇
  2020年   3678篇
  2019年   3164篇
  2018年   3154篇
  2017年   3564篇
  2016年   2963篇
  2015年   3764篇
  2014年   4174篇
  2013年   4854篇
  2012年   5630篇
  2011年   5120篇
  2010年   4771篇
  2009年   4437篇
  2008年   3916篇
  2007年   3989篇
  2006年   3521篇
  2005年   2649篇
  2004年   2017篇
  2003年   1467篇
  2002年   1256篇
  2001年   1209篇
  2000年   1188篇
  1999年   826篇
  1998年   483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465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不同深度浮游细菌群落组成、 氮磷循环功能及其驱动因素尚未清晰. 选取丹江口水库5个生态点位,采用宏基因组学研究表层、 中层和底层垂直分布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分析预测氮磷循环功能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主要由变形菌门、 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等优势种群组成,不同深度来源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水温(T)、 氧化还原电位(ORP)、 溶解氧(DO)和Chla是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氮循环功能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涉及生物固氮过程、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和异化硝酸盐还原作用等7个主要途径的gltBglnAgltDgdhANRT等39个氮循环功能基因. 磷循环功能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涉及有机磷矿化、 无机磷溶解、 调节等6个主要途径的pstSppx-gppAglpQppk1等54个磷循环功能基因. 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深度是影响氮磷循环功能基因组成和丰度的主要因素,表层和底层氮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高于中层样品. 奇异球菌属、 嗜氢菌属、 Limnohabitans和棍状杆菌属等是氮磷循环的关键物种. DO、 pH、 T、 总溶解性固体(TDS)、 电导率(EC)和Chla与氮磷循环功能基因显著相关,以上环境因子随丹江口水库深度增加浓度降低或升高,导致浮游细菌氮磷循环功能基因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揭示丹江口水库不同深度浮游细菌群落组成、 氮磷循环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丹江口浮游细菌生态功能和多样性保护发挥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在连续流条件下,快速培养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颗粒污泥是实现污水高效生物脱氮处理的关键技术. 与PN/A污泥相比,亚硝化(PN)颗粒污泥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批量化培养的优点,并可作为富集厌氧氨氧化菌(AMX)的载体. 在3个完全混合流反应器(R1~R3)中,分别按照质量比3∶1、1∶1和1∶3混合接种PN/A和PN颗粒污泥,并通过设置高氨氮负荷、短水力停留时间和强水力剪切条件,成功启动了连续流自养生物脱氮工艺. 结果表明,尽管R3的启动时长较R1和R2更长,但污泥接种比并未显著影响连续流反应器在稳定状态下的脱氮性能,总氮去除负荷均可达到2.6 kg·(m3·d)-1以上. 接种的PN颗粒污泥通过提供好氧氨氧化菌种(AOB),为AMX生长供给了充足的亚硝态氮基质,充分发挥了培养PN/A颗粒污泥的前驱体作用. 由高通量测序结果可知,R1~R3中成熟颗粒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接种污泥. AOB(Nitrosomonas属)和AMX(Candidatus KueneniaBrocadia属)与Chloroflexi、Bacteroidetes和Chlorobi等异养菌门是驱动自养生物脱氮和维持颗粒结构稳定的关键菌群. 总之,PN与PN/A颗粒污泥的混合接种是快速启动连续流自养脱氮工艺的可行策略,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充分保障大规模人群疏散安全目标的实现,进行Revit二次开发,构建建筑物节点状态数据智能提取系统,自动生成建筑物节点初始状态数据库,利用自适应蚁群算法,以全体待疏散人群完成安全疏散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开发人群应急疏散路径优化及智能诱导模型.通过对有无疏散诱导情况下某医院火灾中人员完成疏散所需时间及各出口人员滞留情况...  相似文献   
104.
以新疆油田红浅稠油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稠油废水再生后回用热采锅炉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除氧工艺对稠油废水进行处理,出水各指标可达到热采锅炉给水水质标准,该工艺在油田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5.
电凝聚过程中消除电极钝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凝聚法是一种对环境二次污染很小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因其电化学过程中可溶性铝或铁阳极的钝化现象而限制了其高效低能耗应用。从电凝聚电极过程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电极钝化的本质原因及消除电极钝化的措施,并介绍了笔者采用自行研制的交变脉冲电凝聚专用电源,彻底消除电极钝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6.
张计荣  陆彬  王稹  梁飞  李世军  吴波 《四川环境》2021,40(2):187-192
通过调研对国内外文丘里洗涤过滤型FCVS性能评价进展进行了阐述与比较,指出国内开展文丘里洗涤过滤型FCVS出厂性能评价不全面,需进一步开展相关性能评价技术研究;FCVS在现场的安装质量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变化如何,并未开展试验验证,结合法规要求等,建议开展FCVS现场试验评价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弃土管理和处置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产生大量弃土。简要分析了弃土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弃土管理和处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立法和管理、优化施工方法和技术、对弃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置已污染的弃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8.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点方向与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信息披露作为治理企业水污染的首要环节、重要手段,在国内还未充分引起企业与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构建中国上市公司水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弥补了我国多年来在水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中的不足。基于该指标体系,结合三维度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本研究人工搜集整理既往企业水信息并从披露整体情况、披露水平以及披露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水信息披露现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企业水信息披露还存在披露程度低、披露差异明显、披露内容可靠性不强等问题,其根源来自政府政策滞后、社会面监督不充分、企业战略缺失等因素。为此,本文从健全水信息披露框架、完善法律制度、落实法律监督、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等方面为推动企业水信息披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喀斯特坡地地表径流系数监测初报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27  
通过对喀斯特坡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径流小区的地表径流和植被穿透雨量以及地下水出口水位变化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6个径流小区地表径流系数均非常小,介于0.01%~12.81%。显然,喀斯特坡地的地表径流易于入渗转化为地下径流。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径流小区,地表径流系数随降雨量的变化呈指数函数型变化特征,容易产生地表径流系数的突变式增长。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假设市场价值评估法(CVM)调查了华北高产农业区桓台县公众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地下水所需费用的支付意愿;评价了公众对技术、经济、政策等解决手段的期望和行为选择。调查表明,有60%以上的公众表现出能够为后代人着想而保护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有76%的人对污染现状的改善和治理持积极态度,人均支付意愿为22.8元·a-1,但公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影响农民公众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经推算,该县公众1a总支付意愿大约是1114.8~1320.2万元。可采取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以改良耕作习惯、控制化肥施用量为主,法制化的环保手段需要与公众环保意识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