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424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将Visual basic.net 2003作为前台界面开发,Access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用于环境监测报告和报表的编制时,既提高了报告的编制速度和质量,又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监测数据应用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622.
蚀刻废液中铜回收条件的选择及废液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和法回收含铜蚀刻废液中的铜时pH值、温度及亚铜离子含量等因素对回收率的影响,给出了最佳沉淀工艺条件的选择方案。同时探讨了沉铜后母液中少量铜的回收方法及母液的再生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623.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全球重要的生态区,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对于鄱阳湖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鄱阳湖区1995、2005、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湖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情况;利用像元二分法,对生境退化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分析,明确了湖区生境退化的阈值;结合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探讨了不同生态类型生境质量优势变迁情况.结果 表明:(1)鄱阳湖区1995~2015年建设用地大幅增长,耕地、林地面积小幅下降,草地面积严重减少,水域、其他用地面积小幅增加.(2)鄱阳湖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生境的强干扰阈值,分别为各自生境适宜度的70%、85%、81%、78%.水域、林地、草地受到的干扰逐渐增强,耕地受到的干扰逐渐减弱.(3)鄱阳湖区1995~2015年生境质量略微下降,中心地带的水域以及北部地区的林地干扰较弱,区域生境质量较高;中心地带外沿环层生境质量一般;西南部耕地干扰较强,区域生境质量较低.高质量生境向低质量生境演化现象严峻.(4)耕地变迁态势反映出耕地保护政策的严格化;林草地变迁态势受到地形梯度因素的影响;水域变迁态势受围湖造田和城镇扩张共同影响,单一从土地利用层面解释湿地水域生境质量演变存在局限性.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24.
应用CMB模型和FA法对区域大气颗粒物的综合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受体模型CMB法和FA法的综合解析技术,对武汉某区域的14个TSP(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点及4种主要尘源的元素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TSP的主要污染源及各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将两种方法所得解析结果相互验证,得到和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的结论.CMB模型分析结果为: A区域TSP主要污染源为土壤尘源(贡献率为54.09%)、交通道路尘源(30.47%)和煤烟尘源(9.33%); B区域主要污染尘源为土壤尘源(41.65%)和建筑尘源(19.05%).对TSP元素组分数据进行FA法分析,结果为: 该区域TSP污染源约有5种,分别为建筑尘源(57.524%)、土壤尘源(19.46%)、煤烟尘源(14.50%)、交通道路尘源(6.74%)和钢铁尘源(0.95%).CMB法和FA法综合解析结果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主要污染源为土壤尘源、建筑尘源和交通道路尘源.根据解析结果及研究区域的TSP实际污染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各污染源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25.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土层预应力锚索工作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土层预应力锚索进行了检测与监测,同时进行了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检测结果表明,土层预应力锚索的主要失效模式是注浆体与土层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其破坏形式是渐进缓变型;受拔时锚-土界面位移占锚头累计位移的80%~90%,其抗拔承载能力与锚索的二次注浆工艺密切相关.监测成果表明,二次张拉能显著减少预应力损失,同时土层预应力锚索对桩锚支护结构的顶部变形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锚索锁定后.后续工况引起的顶部变形增加量较小时,不会对锚索锁定荷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26.
洁净厂房的高密封性和生产工艺过程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导致发生火灾后洁净室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工作难度增加,因此洁净厂房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可靠的安全疏散体系,以保证员工的安全疏散和减少财产的损失.本文从洁净厂房建筑物和工艺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洁净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及其在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建立洁净厂房的安全疏散系统时需采取的安全疏散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27.
曹攀  龙炳清  公培宝  方绪坤  姜鹏飞 《四川环境》2009,28(4):128-130,135
价值工程法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用价值工程法对环境工程的工艺方法论进行了研究,并且揭示了其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628.
孙彦君  龙炳清  舒曼  叼剑 《四川环境》2009,28(6):132-135
移植嫁接法是环境工艺创新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从环境工艺的角度阐述了移植嫁接法的定义,从学科方法和自然过程移植两方面枚举了该法在环境工艺中的应用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移植嫁接法中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629.
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旅游开发作为适应性管理的有效手段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提出较晚,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则涉及更少.在对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从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提出了从江"农业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风情"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同时对旅游开发的前提、目标、原则、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0.
采用新型一体化多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氮小城镇污水,在反应器中实现了高效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同时采用多点进水方式解决了脱氮低碳源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有机负荷(COD)为0.85 kg·m-3·d-1、氮负荷为0.27 kg·m-3·d-1、HRT为9h、分点进水条件下,可使进水COD为320 mg.L-1,TN为97 mg.L-1,NH;.N为84mg·L-1左右的高氮城镇污水,出水COD、TN、NH4 -N分别为16 mg·L-1、19.1mg·L-1、6.86 mg·L-1,达到国家一级排放B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