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Landfill leachates with di erent ages (mature leachate, 11 years; semi-mature leachate, 5 years; fresh leachate, under oper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Laogang Refuse Landfill, Shanghai to characterize the colloid siz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of leachate. These leachates were separated using micro-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into specific size fractions, i.e., suspended particles (SP) (> 1.2 m), coarse colloids (CC) (1.2–0.45 m), fine colloids (FC) (0.45 m, 5 kDa/1 kDa molecular weight (MW)),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M, < 5 kDa/1 kDa MW). The specific colloids in each size fraction were qua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throu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s (COD), total solid (TS), pH, NH4 +-N,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fixed solid (FS). It was found that COD, NH4 +-N and TS in leach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ages, while pH increased. The dissolved fractions (< 5 kDa/1 kDa) dominated (over 50%) in three leachates in terms of COD, and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dissolved fraction of leachates decreased and the inorganic matter increased as the disposal time extended, with the TOC/COD ratio 30%–7%. Dissolved fractions decreased from 82% to 40% in terms of TOC as the disposal time extended, suggested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remained in leachate would form into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substances dur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02.
三丁基锡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研究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FL(human amniotic cells)的Bcl-2、Bax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2、3、4μmol·L-1三丁基锡下作用2 h后,FL细胞的Bax蛋白表达量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仅在3、4μmol·L-1浓度组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作为凋亡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Bax/Bcl-2比值在三丁基锡高浓度组(3、4μmol·L-1)相比于对照有显著升高;而p53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Bcl-2和Bax参与了TBT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3.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一艘港作拖轮船进行了在变工况航行作业下的排放试验,研究了该船舶CO、碳氢化合物(THC)和NOx的瞬态特性、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主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因子.结果 表明:拖轮主机在日常航行工况和不同发动机负荷下,颗粒物排放粒径呈单峰或双峰分布,第一峰值粒径在30~40nm之间,第二峰值...  相似文献   
104.
讨论了不同Rayleigh 阻尼矩阵建模方式对时域内高拱坝地震反应计算准确度的影响。以某一高240 m 的混凝土拱坝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分别计算了结构在双向和三向地震作用下,当采用不同Rayleigh 阻尼矩阵模型时的结构动力反应。建立了8 种Rayleigh 阻尼矩阵双参数模型,其中第一参数频率取拱坝第1、2 阶频率,第二参数频率取拱坝第5、6 阶频率及地震波反应谱的峰值频率和重心频率。计算结果表明:当高拱坝的自振特性相比于地震波频谱分布表现出长周期结构动力特征时,不同Rayleigh 阻尼矩阵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建议采用拱坝顺河向基频和地震波反应谱峰值频率作为两个参数频率,由该模型计算所得的坝体地震反应的主要计算结果总体上计算误差为正,且误差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5.
温州城市不同下垫面径流中无机氮的含量及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州两个采样区分别监测了4场降雨事件,选取交通干道、停车场、小区屋面、小区路面、城市排水系统汇流口、草地等6种下垫面,测定地表降雨径流中溶解铵态氮(NH+4-N)、溶解硝态氮(NO-3-N)、溶解亚硝态氮(NO-2-N)的含量及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温州城市降雨径流中NH+4-N、NO-3-N和NO-2-N的降雨事件平均浓度(EMC)值分别介于0.40~5.55、0.01~4.70、0~0.87mg·L-1(以N计)之间,九山外河区域氮污染比山下河区域严重,交通干道、居民生活区是氮污染严重的地方,应加以重视.多数下垫面径流中溶解态无机氮以NH+4-N为主,比例可达50%以上,九山外河区域各下垫面径流中NH+4-N普遍超过了地表水环境V类水标准.除小区路面以外,各下垫面径流多次出现NH+4-N的初期冲刷效应,仅小区屋面和汇流口径流中出现过NO--N初期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106.
针对低C/N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因碳源不足存在能耗、药耗高以及脱氮除磷效率低等问题,开发一体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PN/A) 耦合强化生物除磷工艺 (EBPR) ,以降低碳源消耗和能耗、提高脱氮除磷效率,从而实现高效低耗减污降碳。通过构建悬浮污泥和生物膜共存的混合系统,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模式以及间歇曝气,考察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与强化生物除磷过程的耦合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能长期稳定运行,出水总无机氮 (TIN) 质量浓度稳定低于4 mg·L−1,溶解态磷 (DP) 质量浓度约0.2 mg·L−1,TIN平均去除率大于90%,DP的平均去除率大于85%,平均脱氮负荷为53 mg·(g·d)−1,强化间歇曝气能够在系统内实现NOB抑制,亚硝氮积累率可达60%以上,甚至100%。控制悬浮污泥好氧污泥龄为3.5 d,NOB由悬浮污泥向填料转移。由于生物膜传质受限,系统的亚硝氮积累率并未受到影响。该系统内厌氧氨氧化活性提高了5倍,厌氧氨氧化菌以Candidatus Brocadia为主,相对丰度为1.1%,较主流条件下提高了2.75倍。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主流条件下厌氧氨氧化与传统脱氮除磷工艺耦合的可行性,这表明此耦合工艺具备更好应对水质波动的能力,能保证稳定良好的出水水质。该案例可为低C/N城市污水实现高效低耗减污降碳的脱氮除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从两种土壤粒径分布分形模型的推导入手,分析得出的土颗粒质量-粒径分布分形模型(模型二)仅是在土颗粒密度相同的假定条件下对土颗粒数量-粒径分布分形模型(模型一)的近似替代,并以某滑坡滑带土为例,分别运用这两种模型对该滑带土样进行粒度分形特征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模型二计算的粒径分布分维数和相关系数均比模型一的小,其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土颗粒密度由于矿物成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模型二的计算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试样的分形特征,其原因是各粒组的各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相差不大,土颗粒的平均密度近似相等,假定条件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8.
杭州市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iolog技术,研究了杭州市4个样点,即延安路商业街(Yan’an Road Business Street,YRBS)、天目山路与教工路口(Tianmushan Jiaogong Cross Road,TJCR)、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Jiaogong Campus,ZJGUSJC)、西湖曲院风荷(Breeze-ruffled Lotus at Quyuan Garden,BLQG)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点空气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在培养240 h后达到稳定,并且4个样点的AWCD值即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具有显著差异,YRBS>TJCR≈ZJGSUJC>BLQG;YRBS、TJCR、ZJGSUJC和BLQG空气中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依次减少;不同样点空气微生物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对其它碳源利用程度较低,且同一样点对不同单一碳源的利用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YRBS对糖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聚合物类碳源利用程度最低,BLQG对糖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胺类碳源利用程度最低;不同样点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基质主成分1(PC1)贡献度为43.8%,主成分2(PC2)贡献度23.4%,YRBS、BLQG和TJCR的空气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碳代谢功能差异显著,而TJCR与ZJGSUJC碳代谢功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9.
国Ⅳ天然气公交车实际道路颗粒物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狄明  成伟  冯谦 《环境科学》2014,35(3):864-869
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国Ⅳ天然气公交车进行了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研究其颗粒物排放特征及粒径分布随车速、加速度及比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气公交车的颗粒物数量和质量排放率随车速的增加均逐渐升高,而排放因子均逐渐减小;怠速、低速、中速和高速工况下颗粒数量浓度均呈多峰对数分布,核态颗粒数在总颗粒数中占大多数比例.随加速度的增大,颗粒物排放率逐渐升高;快加速工况颗粒物排放率明显高于匀速和慢减速工况,而后二者之间相差不大.颗粒物的高排放集中在高车辆比功率(VSP)区间内,并随VSP绝对值的增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0.
西湖底泥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在海洋氮素循环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有关天然淡水生态系统中anammox的研究报道并不多.本研究采用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首次考察了西湖淡水底泥中anammox菌的分布与种群多样性水平.16SrR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西湖底泥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