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作为研究区,以植被覆盖度(FVC)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的NDVI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20年FVC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并量化了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近20年来贵州省FVC整体呈增加趋势,FVC分布整体水平较高,主要以中等、中高和高度覆盖为主,三者面积占比之和约为89.7%,年均增长率为0.52%,平均FVC为0.53.(2)近20年来贵州省FVC变化趋势以轻微改善、基本不变为主,两者面积占比之和为68.94%,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57.93%,西部区域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镇周边,总体动态变化趋于稳定且向好改善.(3)FVC空间分布格局演变深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因子的双重影响,且人类活动对于植被恢复的驱动作用更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降水是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因子主导驱动力.(4)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及不断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积极的人类活动为贵州省实现经济增速与植被恢复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42.
对Anammox-DAMO系统、Nitrite-DAMO系统、Nitrate-DAMO系统进行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建立了3个DAMO系统温度耦合模型,并对建立的温度耦合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二级基质降解动力学能更好地描述Anammox-DAMO系统脱氮动力学行为,半级基质降解动力学能更好地描述Nitrite-DAMO系统和Nitrate-DAMO系统脱氮动力学过程.在15~50℃条件下,3个系统脱氮效率均在35℃时达到最高,对脱氮动力学的评估表明,3个系统反应动力学均符合Arrhenius方程.根据动力学模拟得出,Anammox-DAMO系统受高温影响更明显,而另外两个系统则受低温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3.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期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污染源监测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库区化学需氧量(CODCr)和氨氮总污染负荷现状及历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上游。近5 a来,进入三峡水库的CODCr污染负荷平均为528.6万t/a,氨氮负荷平均为7.28万t/a,其中上游来水和库区CODCr负荷约为443.2万t/a和85.42万t/a,分别占83.8%和16.2%;上游来水和库区氨氮负荷约为4.75万t/a和253万t/a,分别占652%和348%。废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重庆主城区。1997~2009年,尤其是三峡水库蓄水运用期内,库区废污水排放总量随库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显著增加,但主要污染物CODCr和氨氮排放量增加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尤其是生活污水中的COD Cr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尽管如此,库区和上游水污染防治仍然不容疏忽  相似文献   
244.
浙江省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07年浙江省环太湖河道水量巡测资料及水质监测资料,分析2005-2007年浙江省环太湖河流进出水量、水质及污染负荷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近几年浙江环太湖河道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净入湖水最保持负值,其中苕溪是浙江入湖和出湖水量的最大贡献者.环太湖河流的入湖、出湖CODMn和总磷污染负荷通量呈增加趋势,而氨氮入湖与出湖通世下降.从净入湖量分析,CODMn和总磷污染负荷以外流为主,而氨氮以入流为主,存在一定程度的滞留.  相似文献   
245.
建筑火灾发生频繁且对钢结构危害严重,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火灾并未造成钢结构的根本性破坏,尽快鉴定其火灾后安全性并进行加固修复,对于减小灾后间接经济损失意义重大。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是钢结构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其火灾后受力性能对整个结构灾后承载的安全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对高强度螺栓连接高温过火冷却后的受力性能研究极少。本文对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进行了火灾后抗剪试验研究,得到了连接的抗滑移承载力、极限承载力以及荷载—变形曲线,研究了过火温度、冷却方式对连接受力性能的影响。为模拟火灾中的可能情况,试验考虑了自然冷却、泼水冷却两种冷却方式。试验表明,当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过火温度不超过400°C时,连接的抗滑移承载力、极限承载力下降小,可判定连接仍能承受外部设计荷载,不需要对连接进行加固或替换螺栓;当过火温度超过400°C时,连接的抗滑移承载力、极限承载力开始显著下降,需连接更进一步的检测并进行仔细的结构分析,以确定连接能否继续承受外部设计荷载,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加固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46.
鄱阳湖氮、磷营养盐的滞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鄱阳湖2010、2011年氮、磷输入与输出量的监测,分析鄱阳湖对氮、磷的滞留效应,探讨了影响氮、磷滞留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1年鄱阳湖输入、输出的TP,总溶解性无机氮(DIN)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输入浓度均明显高于输出浓度,表明鄱阳湖对氮、磷具有显著的滞留作用;TP浓度滞留效率普遍高于DIN浓度滞留效率,丰水期和枯水期TP、DIN浓度的年平均滞留效率分别为92.5%、87.5%和81.7%、80.4%,枯水期两者的差异较小;氮的实际滞留效率要高于磷的实际滞留效率,DIN的年平均实际滞留效率是TP的1.5倍,从季节分布上来看,丰水期氮、磷的实际滞留效率均高于枯水期,且TP、DIN的实际滞留效率随季节变化呈现出较一致的周期波动性;TP、DIN滞留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输入、非点源污染输入以及经湖口的输出,降雨、降尘、底泥释放、生物滞留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鄱阳湖氮、磷收支估算结果表明,氮的实际滞留效率稍高于磷的实际滞留效率,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氮输入量大于磷输入量,以及氮、磷的滞留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7.
利用基于电凝聚-紫外-膜联合工艺开发的便携式供水设备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了该联合处理工艺对水源水样中TOC、细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2.57 mA/cm2,通电时间20 min,水流量20 L/h,沉降时间20 min,紫外照射30 min时,为延缓电极钝化,兼顾处理TOC和细菌,必要时向水样中投加的NaCl要小于3 g/L.净化后的水质相比于原水样,TOC去除率达82%;杀菌率为99.3%;浊度去除率为99.6%,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研究表明,电凝聚-紫外-膜联合工艺净化水源水具有可行性,利用该工艺开发的便携式供水设备净化水质也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8.
蒋慧  赵力  娄彩荣 《四川环境》2010,29(6):147-150
探讨了环境中多氯联苯(PCBs)来源特性和分析检测方法。讨论了目前较为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溶剂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等,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并对PCBs分析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9.
2012—2017年鄱阳湖水位变化与氮磷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0.
某城市公路隧道采用半横向通风方式进行火灾排烟,其排风孔位于隧道侧壁顶部.针对该城市公路隧道,运用CFD数值仿真方法建立1:1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开启不同形状排风孔时,隧道内的风速、风压以及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排风孔所在位置的隧道横断面上,形成一个左侧区域负压较高、压强变化梯度大而右侧区域负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