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重点介绍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瑞典、挪威、西班牙、瑞士和俄联邦等21个欧洲国家的国民健康水平,以及职业病和劳动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92.
钱塘江枯水期主要污染物水环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立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污染物水环境模拟技术框架,建立水环境空间模型,基于MapInfo和Delft3D平台对钱塘江枯水期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进行模拟,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观测断面污染物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表明,对于NH+4-N,兰江口、严陵坞断面实测值较模拟值分别偏大0.19 mg/L、0.66 mg/L,窄溪、渔山和袁浦断面实测值较模拟值分别小0.16 mg/L、0.54 mg/L和0.49 mg/L;对于TP,梅城水厂、严陵坞断面的实测值高出模拟值分别为0.13 mg/L、0.14 mg/L,窄溪、渔山、浦阳江出口和袁浦等断面实测值均较模拟值略小,其沿途变化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结果表明,钱塘江污染物主要来自上游兰江、富春江、浦阳江的贡献,其中兰江、浦阳江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水质较差,对沿途及下游影响较大;兰江污染物是富春江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当新安江下泄流量小时,可能发生回流而导致新安江部分河段受污染,当新安江下泄流量较大时,则对富春江水质起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于浦阳江,除了上游带来的污染物质,从尖山到浦阳江出口断面沿途两岸排放的污水也较严重,是影响钱塘江水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3.
毛竹林地磷素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在四岭水库流域代表性毛竹林地设置定位径流小区,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毛竹林地磷素流失状况.该定位试验设有对照(CK,不施肥),农民常规高产栽培(FFP)与适地养分科学管理(SSNM)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2009年6月~2010年2月这9个月的监测期内,各次自然降雨条件下毛竹林地表径流中总磷(TP)平均浓度为0.59 ...  相似文献   
294.
本文以贵阳乌当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土壤的矿物学、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探讨该地红土与基岩(桐梓组白云岩)以及上覆地层(红花园组灰岩和湄潭组下段碎屑岩)之间的物源关系。结果显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以石英为主,红土与碎屑岩具有相似矿物组合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证据显示湄潭组碎屑岩、红花园组灰岩和桐梓组白云岩酸不溶物都为红土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其中可能以湄潭组碎屑岩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95.
以一台汽车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采用发动机尾气颗粒粒径谱仪EEPS研究了发动机燃用天然气制油(GTL柴油)的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布规律.所用燃油分别为纯柴油(G0)、纯GTL柴油(G100)及GTL柴油掺混比为10%、20%的燃料(分别表示为G10、G20).试验工况为最大转矩转速1500r.min-1和标定转速2300r.min-1的负荷特性试验,负荷百分比分别为10%、25%、50%、75%和100%.结果表明:无论燃用柴油,还是GTL柴油或混合燃料,该机排气颗粒数量随粒径变化大都呈现明显的双峰对数分布状态,其排气核态颗粒的峰值粒径在10nm附近,聚集态颗粒峰值集中出现在40~50nm之间.随着GTL柴油配比的增加,各工况下不同粒径的颗粒数量大都持续下降,其中,排气核态颗粒数量明显下降,在高速高负荷下更为显著;而聚集态颗粒也较纯柴油有一定的降幅,其中,G20和G100柴油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96.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和纳米级Ni/Fe,利用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对六价铬[Cr(Ⅵ)]与对硝基氯苯(p-NCB)进行同步修复研究.主要探讨纳米级Fe及纳米级Ni/Fe对Cr(Ⅵ)和p-NCB同步修复过程中,受污染水体中Cr(Ⅵ)和对硝基氯苯(p-NCB)的相互影响.实验表明,纳米级Fe可将p-NCB降解为对氯苯胺(p-CAN),并不能进一步脱氯,Cr(Ⅵ)与p-NCB的降解存在着竞争关系.纳米级Ni/Fe双金属应用于p-NCB和Cr(Ⅵ)同步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修复效率,反应产物为Cr(Ⅲ)和苯胺,并不产生中间产物.Ni(Ⅱ)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脱氯反应的进行,最佳Ni/Fe质量比为1∶50.而Cr(Ⅵ)、p-NCB初始浓度增加会导致脱氯率的下降.Cr(Ⅵ)浓度为20 mg/L时,对应的最大脱氯效率为43.0%,而p-NCB的浓度为40 mg/L时,对应的六价铬还原效率为71.4%.  相似文献   
297.
一种新型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农村生活垃圾于生物反应器厌氧发酵处理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2种供氧方式,研究了厌氧发酵龄3、 5和7个月的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技术.结果表明,曝气对发酵垃圾不仅具有较好的除水效果,而且可加速有机质的降解.从曝气角度而言,连续曝气的除水效果优于间歇曝气,间歇曝气对不同发酵龄垃圾除水效果有显著性差异,除水效果随着发酵龄的增加而降低.从有机质降解角度而言,连续曝气去除有机质的效果不如间歇曝气,不同发酵龄垃圾有机质去除效果之间呈极显著性差异,去除效果随着发酵龄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宜采用间歇曝气0.06 m3/(min·m3),厌氧发酵龄3、 5和7个月垃圾经曝气21 d,除水率分别为49.1%、 45.3%和44.0%,有机质去除率分别为41.9%、 24.8%和13.1%.农村生活垃圾厌氧发酵时间以3个月和5个月较适宜.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经曝气呈现“浓缩效应”,曝气提高了垃圾的肥效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8.
利用IPCC-AR4模式对未来预估的结果,分析了在不同排放情景下(A2、B1)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和水资源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降水虽然也增加,但变化的趋势很弱,在A2情景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幅度要大于B1情景。未来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表明,蒸发量的变化最明显,在A2情景下增加了12.3%~14.4%,其次是地表径流,在A2情景下减少了4%~ 4.7%,而浅层和深层含水量虽然也是呈减少趋势,但是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99.
钠化氧化法回收电镀污泥中铬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温焙烧-钠化氧化法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重金属铬,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为:焙烧温度、污泥与碳酸钠之比、水浸时间、焙烧时间。采用正交实验找出最优的操作条件为焙烧温度650℃、污泥:Na2CO3为1:1、水浸时间1.0h、焙烧时间2h。试验表明回收铬的质量可达到污泥质量的8.34%,铬回收率可>90%。  相似文献   
300.
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油耗与排放模拟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际行驶状态下重型车动力需求和传动系统变化规律,建立了重型柴油车整车的瞬态油耗和排放模拟方法,可实现整车发动机工况及油耗与排放的实时模拟.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利用重型车车载排放测试手段,以柴油公交车为研究案例,模拟并验证了车辆在实际运营线路上的油耗与排放水平.公交车综合线路实测百公里油耗为16.38L,NOx、CO和THC排放因子分别为4.44、3.35、1.96g·km-1,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其油耗与排放因子与实测值之比均在1.06倍左右.模拟结果显示,实测公交车怠速、NOx控制区及其它区域工况点分别占32.6%、7.1%和60.4%,增加10t负载或提高1.5倍车速可使发动机负荷利用率上升,控制区比例上升至18.4%和18.8%,同时增加负载和提高车速,控制区工况可提高至33.9%.相应地,增加负载或提高车速情景分别使车辆油耗与排放上升至1.5~1.7倍和1.6~1.8倍,同时增加负载和提高车速,油耗与排放可增至2.5倍~3.0倍,控制区油耗与排放比例均有大幅度上升.总体上,该模型方法可以为评价和研究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上的能耗及其排放状况提供新的模拟方法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