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楼菊青  杨东叶  曹永青  孙培德  郑平 《环境科学》2014,35(11):4205-4211
水蚯蚓污泥减量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但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尤其是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剩余污泥中往往含有各种重金属污染物.为了将水蚯蚓的应用范围拓宽至含重金属污染的城镇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本文选取典型重金属铬作为研究污染物,以呼吸速率和LC50为指标,考察在Cr胁迫下水蚯蚓的响应机制.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曝露时间的增加,半致死浓度LC50降低,24 h LC50和96 h LC50分别为7.94 mg·L-1和0.49 mg·L-1,Cr(Ⅵ)对水蚯蚓的安全浓度为0.09 mg·L-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为2.50 mg·L-1、温度26℃、pH=6.0、DO为6.0 mg·L-1时,水蚯蚓呼吸速率最高.对水蚯蚓呼吸速率影响的因素从主到次为Cr(Ⅵ)浓度、温度、DO浓度、pH值.在本试验中,当六价铬浓度低于2.50 mg·L-1时,铬对水蚯蚓的呼吸速率有促进作用,反之,当六价铬浓度高于8.00mg·L-1时,则对水蚯蚓的呼吸速率起到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92.
磷石膏和碱蓬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  杨树青  张万锋  娄帅 《环境科学》2023,44(4):2325-2337
盐渍土改良是农田土壤环境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土壤盐分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试验基于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土,以当地无改良措施枸杞园为对照(CK),设施加磷石膏(LSG)、枸杞间种碱蓬(JP)及施加磷石膏和枸杞间种碱蓬(LSG+JP)的改良处理,探究枸杞生育期内不同改良方式对土壤水分、盐分、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CK,在开花期至落叶期LSG+JP显著降低了土壤EC值和pH值(P<0.05),平均降低39.96%和7.25%;全生育期内LSG+JP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OM)和速效磷(AP)含量(P<0.05),年平均提高81.85%和203.50%;开花期和落叶期LSG+JP显著提高了全氮(TN)含量(P<0.05),年平均提高48.91%.改良初期LSG+JP的Shannon指数较CK提高了3.31%和6.54%,Chao1指数较CK提高了24.95%和43.26%;土壤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优势菌属为鞘脂单胞菌属.开花期至落叶期改良处理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CK增加了0.50%~16.27%,改良处理的放线菌门相对...  相似文献   
393.
利用新建立的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CASM3),在完成FCASM3对德清县狮山污水处理厂现场模拟校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模拟分析了溶解氧浓度、污泥停留时间和混合液回流比等单因素作用以及多因素共同作用对该厂AAO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是一个影响脱氮除磷效果十分重要而敏感的因素,低溶解氧浓度有利于系统内的脱氮反应朝着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方向进行,利用FCASM3模拟多因素正交试验的结果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到了德清县狮山污水处理厂AAO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维持好氧池内平均溶解氧浓度为0.3g·m-3,污泥停留时间为20d,混合液回流比为5,在该条件下,该厂既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又可使污水处理系统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节约了运行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94.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的沼泽植被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高分辨率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对沼泽植被群丛识别能力,在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建立典型样区,通过低空无人机搭载的RGB及多光谱相机获取研究区正射影像,构建多维数据集并确立4种分类方案.采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RF)算法,对输入的多维数据集进行变量选择和参数(mtry、ntree)调优,构建适合沼泽植被群丛尺度识别模型.结果表明:优化的面向对象的RF算法对沼泽湿地植被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95%的置信区间内,核心区方案四(结合了光谱波段、纹理特征、几何特征、位置特征、地表高程信息和植被指数)获得最高总体精度为87.12%,kappa系数为0.850,比方案二(结合了光谱波段、几何特征和位置特征)总体精度高12.27%,kappa系数高0.140;对于单一典型沼泽湿地植被识别精度中,芦苇获得最高的用户精度高于88%,生产者精度高于90%,小叶章的生产者精度高于85%,但是在核心区用户精度较低,仅为78%.该方法可以作为沼泽植被群丛识别的有效方法,为研究沼泽湿地生态环境变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95.
从制药厂周边土壤分离获得一株哌嗪高效降解菌株PIPA-6,其能在以哌嗪为唯一能量来源的无机培养基中生长,30h对100mg/L的哌嗪降解率达100%.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为嗜烟碱类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菌株PIPA-6具有广泛的温度(10~40℃)和pH(5~10)适应范围、优良的钠盐耐受性(50g/L)和极强的哌嗪抗性(300mg/L),其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H,8.体系中额外添加有机碳能提高菌株的降解效率.降解效应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IPA-6能在50L模拟罐中稳定发挥降解作用,制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哌嗪降解率在30d达98%.宏基因组测序证实该菌株能在水体中稳定定殖,改变了污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中所获菌株充实了哌嗪降解菌种资源库,实验结果为菌株的实际开发应用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6.
2015年12月中国长三角区域经历了4次高浓度、大范围、长时间的颗粒物污染.本研究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和长三角区域15个主要城市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利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CWT)分析了2015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主要气流轨迹方向和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潜在来源分布,探讨了不同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和影响气团分布.结果表明,2015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主要受到来自西北和北方气流影响(B、C、D类),其出现概率分别为39.5%、20.0%和25.8%;西方内陆(A类)出现概率最低,仅为14.7%.西北内陆方向长距离输送(B类)对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在此类气团主导下,长三角区域颗粒物(PM2.5、PM10)质量浓度和气态污染物(SO2、NO2、CO)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0.9、135.1、32.4、54.4和1200 μg·m-3,且粗颗粒物比重较其它3类聚类高;经过东北海面气团(C类)携带的颗粒物浓度也较高,且PM2.5/PM10比值最高,可能是其水汽含量较高加剧了污染物的二次生成.PSCF和CWT分析结果表明,污染过程1(12月5-8日)期间,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主要受内蒙东部、京津冀、山东和江苏东部等地影响;污染过程2(12月10-11日)和污染过程3(12月13-15日)期间,京津冀地区对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的贡献都较低,污染过程2的主要潜在源区较为集中,主要为内蒙东部、辽宁、山东东部、江苏和上海;而污染过程3的潜在源区较广,内蒙西南地区、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南部、山东、安徽北部等地及长三角本地对区域PM2.5浓度均有重要贡献;污染过程4(12月20-27日)持续时间最长,相较前3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和西南地区对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的贡献相对增加.总体来说,2015年12月4次污染过程期间长三角区域PM2.5污染的潜在贡献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长三角)地区,区域性污染和长距离输送对冬季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97.
沼泽湿地开垦后土壤水热条件变化与碳、氮动态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垦殖对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沼泽湿地开垦前,6~9月湿地表层土壤(10cm)温度均值为12.72℃±4.12℃,明显低于垦后农田(16.71℃±3.81℃).湿地垦殖后土壤温度的增高及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呼吸通量的增大, 垦后农田8~9月土壤平均呼吸通量[(946.36±195.78)mg·(m2·h)-1]是天然沼泽湿地[(153.75±82.59)mg·(m2·h)-1]的6倍.土壤有机碳及氮素含量随湿地开垦及开垦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沼泽湿地开垦初期5~7a,土壤有机碳及其它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持续耕作15~20a后,土壤有机碳损失曲线趋于相对稳定值.土壤有机质输入量的减少及分解作用加强导致土壤持水量降低,其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损失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398.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上海老港填埋场1991年填埋单元渗滤液和各处理工艺出水渗滤液,水样经过不同孔径膜微滤和超滤后,比较了各自COD值和UVA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样COD浓度愈低,与其对应的UVA相关性愈好.由于有机物的组成不同,对应的特征吸收范围存在差别,因此,不同渗滤液的UVA与COD的关系也不同.渗滤液中的胶体物质对COD值有贡献,微滤和超滤系统使渗滤液中的胶体物质被截留,COD值减小,测定得到对应的UVA值也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399.
硫酸厂污泥中砷(As)的含量和浸出毒性高,环境危害大,处理难度高.以9家硫酸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污泥中As的赋存形态、浸出毒性和来源,探讨污泥中As的浸出机制,以期为含砷污泥的处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9家硫酸厂污泥中As含量高达2.61×104~1.50×105mg·kg-1,浸出浓度为73.6~1....  相似文献   
400.
为实现对城市污水泵站格栅间内H2S和CO有害气体浓度实时准确监测分析,设计气体传感器阵列监测系统,建立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体浓度样本进行训练,确定网络隐含层数为9,训练函数为traindm,模型优化后输出的H2S和CO气体浓度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与0.4%。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传感器阵列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可提高其测量精度,提升精度范围在57%~75%之间,能够满足对污水泵站有害气体监测的基本要求,所建立模型表现出良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污水格栅间有害气体监测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