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1篇 |
免费 | 594篇 |
国内免费 | 12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11篇 |
废物处理 | 70篇 |
环保管理 | 413篇 |
综合类 | 2963篇 |
基础理论 | 548篇 |
污染及防治 | 247篇 |
评价与监测 | 320篇 |
社会与环境 | 297篇 |
灾害及防治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312篇 |
2019年 | 197篇 |
2018年 | 216篇 |
2017年 | 218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24篇 |
2014年 | 221篇 |
2013年 | 247篇 |
2012年 | 351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10篇 |
2008年 | 295篇 |
2007年 | 321篇 |
2006年 | 324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262.
263.
渤海赤潮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渤海赤潮发生的历史、现状与特点,并且较详实地阐明了渤海赤潮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趋势,赤潮优势种类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点发生赤潮的海域为: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两部海域、辽东湾中部海域和营口鲅鱼圈附近海域;重点发生时间段为:每年的6~8月;主要的优势种类为:夜光藻、球形棕囊藻、叉角藻、红色中缢虫、中肋骨条藻等.2000年到2006年共记录到赤潮80次,累计赤潮面积约19 800 km2,年平均发生赤潮次数和面积分别是90年代年均值的4.2倍和1.6倍;而且近年来渤海赤潮的发生特点明显呈现出时间段延长、次数和面积增加、分布空间扩大、优势种类增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4.
265.
266.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 总被引:204,自引:16,他引:204
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化评估方法在中国直接运用存在一些缺陷:低估或者忽略了某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此,笔者在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在2002年和2006年对中国700位具有生态学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单价体系。通过对比发现,调查获得的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价体系与基于物质量估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该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可以用于已知土地利用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7.
臭氧催化氧化控制溴酸盐生成效能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比较了单独臭氧氧化和金属氧化物存在下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规律,探讨了催化剂投量、溴离子浓度、水的pH值、反应温度等对臭氧催化氧化控制溴酸盐生成的影响规律及在催化剂存在下控制溴酸盐生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投量从0 mg/L增加到250 mg/L,能减少溴酸盐生成量85.1%;当溴离子浓度为0.5、1.0、2.0 mg/L时,臭氧催化氧化分别能减少溴酸盐生成量69.2%、83.5%和15.2%,溴离子浓度变化对催化作用的影响无明显规律;pH值升高会降低催化作用的效果;反应温度在5~25℃之间时,臭氧催化氧化能降低43%~59%的溴酸根生成量(溴离子浓度1.5 mg/L),反应温度变化不影响催化效果.催化剂通过抑制臭氧对次溴酸的氧化减少了溴酸根的生成量.催化剂表面的某些基团与硫酸根络合会削弱臭氧催化氧化控制溴酸根生成的能力,因此,利用催化剂控制溴酸盐的机理与催化剂表面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8.
根据1979年5月,8月,11月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并且与近几十年来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和研究胶州湾重金属Hg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分布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胶州湾东北部海域春季污染较为严重,西南部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春季和夏季的表层含量大于底层含量,秋季时底层含量高于表层含量;而且春季Hg污染较为严重,秋季水质状况最好.从历史资料来看,1979年到1982年,Hg污染在加剧;1982年到1997年,从污染严重到缓和,在1997年就达到了一类水质的要求;1997年到1999年,水质更加清洁. 相似文献
269.
In recent years, with control of the main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point pollution sourc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eaning
for some inne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water body, the discharge of point source pollution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stressing in Dianchi Lake catchments. As one of the major targets 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 integrated solid waste controlling strategy combined with a technological solu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waste disposa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olid waste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As the key technology in rur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both centralized plant-scale composting and a dispersed
farmer-operated waste treating system showed promise in rendering timely benefits in efficiency, large handling capacity,
high quality of the end product, as well as good economic return.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multi-substrates co-composting
such as pathogens, high moisture content, asynchronism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low quality of the
end product can all be tackled. 92.5% of solid waste was collected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while the treating and recycling
ratio reached 87.9%, which prevented 32.2 t nitrogen and 3.9 t phosphorus per year from entering the water body of Dianchi
Lake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相似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