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反应条件对零价铁去除As(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摇床转速、Fe0粒径、溶液pH、溶解氧以及背景电解质等条件对Fe0去除As(Ⅲ)速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转速高于100 r·min-1时,Fe0腐蚀速率明显加快,As(Ⅲ)去除速率提高,在50 r·min-1时,Fe0腐蚀速率和As(Ⅲ)去除速率接近静止状态;Fe0粒径显著地影响A...  相似文献   
52.
污水输送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CH4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总结了污水厌氧生化处理过程中CH4产生的机制,列举了产甲烷菌的种类。同时,分析了在污水生化处理各单元CH4产生与排放的影响因素:污水处理过程中,DO、pH、温度、污泥负荷、硝酸盐浓度和亚硝酸盐浓度等因素会影响CH4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厌氧段,CH4的排放主要是与CH4产生量及CH4在污水中的溶解度有关;在好氧段,CH4的排放与机械搅拌或曝气作用对水流的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53.
以秸秆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醚化和接枝化修饰方法赋予其纤维结构的季胺基(-N+)、羧基(-COOH)等,从而制备出多基团纤维材料(NCS)。在一元和二元吸附体系中,考察了NCS对不同pH水体中铜/磺胺甲恶唑(SMZ-Cu)复合污染物的去除效果。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NCS对SMZ和Cu(Ⅱ)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59.76 mg·g−1和4.71 mg·g−1,以及对络合物中SMZ和Cu(Ⅱ)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56.21 mg·g−1和5.54 mg·g−1。吸附过程也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属于化学吸附。相比而言,NCS在一元吸附体系中更倾向单一吸附SMZ而不是Cu(II)。而且,多重相互作用使NCS在二元吸附体系中主要吸附SMZ-Cu为主,而不是单一污染物。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不但验证了上述结果,还定量地解释在单一吸附系统中,NCS的-N+结构中-COOH与SMZ中磺酰氨氮结合最稳定,而C-N则与Cu结合能最大;在二元吸附体系中,最主要的吸附结构是SMZ-Cu以Cu接近NCS方式,而络合-解络合-再络合模式是该体系中Cu被吸附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对Streptoverticilliummobaraense分批发酵合成谷氨酰胺转胺酶 (MTG)的氨基酸代谢流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 ;通过考察MTG分批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参数的变化情况 ,包括菌体干重 (DCW )、MTG酶活及残糖 (RSC)、菌体产率系数、MTG产率系数以及MTG的生产强度等 ,确定了适宜的初始淀粉浓度 ;对MTG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代谢流分布进行了计算并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初始淀粉浓度 30g/L较适宜 ,DCW最高达 2 0 .9g/L ,酶活最高可达 2 .8UmL-1,菌体产率系数、MTG产率系数和MTG的生产强度分别为 0 .94g/g、12 5 .4U/g和 5 1.9UL-1h-1.氨基酸代谢流分布表明 ,只要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充分 ,则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就会活跃 ,限制细胞生长和产物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MTG对氨基酸氮源的交联行为 ,表明可以采用不同氮源和控制氮源水平的方法改进菌体生长和MTG合成 .图 9表 2参 9  相似文献   
55.
人气气溶胶巾水溶性有机物成分极其复杂,并且在大气中的浓度极低,能够检测到的组分仅局限于小分了羧酸等,分析测试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针对样品采集,处理(提取、分离、浓缩等)、组分测定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目前水溶性有机物的分析测定手段丰要有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离子色谱(IC)、质子核磁共振(HNMR)等.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评述了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分析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6.
在简述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TOF-SIM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TOF-SIMS应用于气溶胶表面化学表征、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深度剖析、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表面毒性,以及气溶胶污染源排放特征与污染源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TOF-SIMS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17α-ethynylestradiol(EE2) biodegradation process and primary metabolic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microorganism dur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using reclaimed water. The attenuation rate is 1.58 times higher in wetting and drying alternative recharge(WDAR) than in continual recharge(CR). The primary biotransformation pathways of EE2 in WDAR system began with the oxidation of C-17 on ring D to form a ketone group, and D-ring was subsequently hydroxylated and cleaved. In the CR system, the metabolic pathway changed from the oxidation of C-17 on ring D to hydroxylation of C-4 on ring A, and ring A or B subsequently cleaved; this transition was related to DO,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Four hundred fifty four pyrosequencing of 16 s r RNA genes indicated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WDAR system were more diverse than those found in the bottom layer of the CR system; this result was reversed for archaea. Unweighted Uni Frac and taxonomic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relate the change i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o the metabolic pathway. Microorganism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were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xygen, EE2 and its intermediates in the system. Five known bacterial classes and one known archaeal class, five major bacterial genera and one major archaeal genus might be involved in EE2 degrada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EE2 biodegradation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areas under different recharging modes and can facilitate the prediction of the fate of EE2 in underground aquifers.  相似文献   
58.
鄱阳湖枯水期沉积物磷释放特征及对水位变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沉积物磷释放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试图建立沉积物磷释放与水位间响应关系,进一步揭示由于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磷释放风险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沉积物高程越高,即出露时间越长,中部和"五河"尾闾区沉积物EC0、DTP、DOP和SRP最大释放量及初始释放速率(0~5 min释放速率)越大,而北部湖区因采砂活动等影响,变化不明显.(2)鄱阳湖水位的持续下降引起的沉积物出露时间延长和出露面积增加,导致全湖沉积物DTP、DOP和SRP最大释放量分别增加了91、81和34 t,虽然该增加量对全湖磷负荷贡献较小(占外源P输入负荷的4.1%、3.7%和1.5%),但"五河"尾闾区沉积物磷释放增加强度为全湖平均值的3倍,意味着随江湖关系的持续变化,来年丰水期鄱阳湖沉积物磷将会集中释放,尤其是"五河"尾闾区等重点敏感区域,其沉积物磷释放量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大鄱阳湖局部湖区水质下降风险.  相似文献   
59.
洞庭湖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洞庭湖水环境,本研究基于1991—2015年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文情势变化与湖泊水环境监测数据,从水质和藻类水华两方面探讨了洞庭湖水环境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确定了主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识别了不同阶段洞庭湖水环境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1—2015年,洞庭湖水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91—2002年洞庭湖水质下降较为缓慢,藻类水华程度总体稳定,影响水环境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流域污染负荷输入,其中农业面源贡献相对较大;2003—2015年洞庭湖水质呈加速下降趋势,藻类水华程度也明显加重,局部水域已出现明显藻类水华现象,该阶段水环境演变主要受流域污染负荷输入和水文情势变化共同影响.因此,今后洞庭湖水环境保护不仅要继续加强流域污染控制,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也要密切关注水文情势变化对洞庭湖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科学恢复或调整江湖关系,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0.
含对苯二甲酸有机废水厌氧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易降解有机物的对苯二甲酸(TA)有机废水在厌氧处理时,其中易降解有机质通过甲烷发酵被优先利用,其中间代谢物对对苯二甲酸的降解有抑制作用,同时,TA自身的降解也存在底物抑制现象本文建立了有易降解有机质存在时TA厌氧降解的抑制动力学模型方程并利用非残性回归,确定了模型参数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段厌氧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