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8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安全科学   534篇
废物处理   96篇
环保管理   328篇
综合类   2673篇
基础理论   568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232篇
社会与环境   215篇
灾害及防治   13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的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系统,研究了烟气在反应器内的滞留时间、烟气流速和NO浓度对NO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流速的增加会抑制电晕放电的发展,而烟气中NO浓度的增加则使放电变得更加容易.NO的氧化受烟气在反应器内滞留时间的影响较小,而它受烟气流速的影响较大.在2W的输入功率下,当烟气在反应器内的滞留时间从8.5s增加到34.2s时,NO的氧化率只从54.5 %提高到57.6 %.而在1.7W·h/m3的能量密度下,当烟气流速从1.4cm/s增加到6.3cm/s时,NO的氧化率从60.0%减少到38.6%,能量利用率也从20.8g/(kW·h)下降到了13.3g/(kW·h).在湿空气流量一定的情况下,NO初始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本实验中最佳的NO浓度为100×10-6左右.  相似文献   
992.
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空间分布及组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DGGE技术对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垂直分布及组成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组成波动较大,某些种群对环境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填埋年龄已达3a的取样点,细菌种群的多样性随着垃圾填埋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多—少—多”的变化趋势。各种群间相对密度也呈现由不均一到均一的变化规律,部分层次优势种和非优势种发生较大变化.填埋深度4.0m至6.25m左右的区域是填埋场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生变化的过渡区,该区域细菌种群的多样性较小,亲缘关系相差比较大的种交叉在一起,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从时间因素来看,填埋场同层次微生物群落组成随时间延长,种群构成趋于稳定.表层垃圾1~2a内,细菌种群处于交替更叠的阶段,日趋发育成熟.8.25m以下层次的细菌种群主要受填埋深度影响,与填埋时间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993.
生物除磷过程厌氧释磷的代谢机理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充分曝气后的好氧末端活性污泥进行了厌氧释磷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释磷过程中VSS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MLSS及灰分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微生物体内的糖原耗尽时,会引起厌氧吸收HAc及释磷过程的中断.得出ΔρPΔρPHB、ΔρGLYΔρPHB、ΔρPΔCOD、ΔρPHBΔCOD各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48、0.50、0.44、0.92.通过对厌氧吸收HAc及释磷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得到QHAc,max为164mg·g-1·h-1,QP,max为69.9mg·g-1·h-1,KGYL为0.005,KCOD为3mg·L-1.ΔρPΔCOD与溶液中pH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且得到了二者之间的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994.
华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安全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结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研究工作,论述华北地区紧迫的水安全问题与反思,展望国际水科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介绍中国科学院在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安全研究的阶段成果和近期研究行动计划,提出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的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几点建议。目的是研讨未来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国家需求中的长远发展的前沿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5.
用电性拓扑态预测苯砜基乙酸酯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电性拓扑态(Electrotopological State, E-state)指数模拟分析了a-取代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15min-EC50, mmol/L),构建了一个4变量QSA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adj)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44和0.062,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模型分析表明,砜基和酯基是该类化合物的活性中心;化合物的疏水能力以及化合物与受体分子间的偶极/极化作用和氢键效应对化合物毒性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就思想认识、安全投入、安全法制建设等方面,详实地论述了工会组织在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中的地位、作用及历史赋予的职责。  相似文献   
997.
珠江广州河段局部水体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珠江广州河段10多a来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BOD5不高,但DO较低.这种特征至今仍未改变,甚至发展到局部水质出现发黑发臭的现象.文章从污染物耗氧、污染物降解能力、水体氧平衡和水文条件等方面剖析这种水质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8.
2019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沿海城市珠海观测到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本文对此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进行了研究.通过 采集PM2.5样品,分析了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等化学组分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进一步结合污染过程中的不利天气形势、72 h后向气流轨迹及PM2.5的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的形成机制和来源.结果表明,有机物(OM)是污染时期PM2.5中增长最快的组分,其次是占WSIIs约82.46%的SO42-、NO3-和NH4+(SNA). NO3-/SO42-均值为0.20,表明珠海以固定源污染为主;硫氧化率(SOR)均值为0.65,氮氧化率(NOR)均值为0.08,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可能是 造成珠海比中国其他城市SOR偏高而NOR偏低的原因.在污染时段,二次有机碳(SOC)明显增加,WSOC/SOC随污染物的升高而降低并趋近于1,因此, 污染时期的WSOC可能主要是二次生成的.副高控制型、台风外围型和高压出海型等天气形势控制着整个珠三角地区时,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使污染加剧.后向气流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时期的气团轨迹主要来自于高污染的内陆地区,这可能是造成此次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和来源.WPSCF和WCWT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等内陆地区,因此,珠海在控制本地排放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上风向临近省市的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999.
选用石灰石-石膏工艺对山西某电厂2×300MW机组进行烟气脱硫,对其核心设备吸收塔的本体进行设计计算,并对其中的设备进行了选型.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WFGD)中2台增压风机并联运行的入口压力控制问题,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馈--反馈加偏置的脱硫系统入口压力自动控制方案,并以某600MW超临界机组双增压风机脱硫系统的入口压力控制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