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4篇 |
免费 | 429篇 |
国内免费 | 8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7篇 |
废物处理 | 49篇 |
环保管理 | 266篇 |
综合类 | 2036篇 |
基础理论 | 443篇 |
污染及防治 | 157篇 |
评价与监测 | 165篇 |
社会与环境 | 170篇 |
灾害及防治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233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88篇 |
2012年 | 223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63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199篇 |
2007年 | 171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71.
372.
373.
酸碱复合改性海泡石亚结构特征及其对Cd(Ⅱ)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强化海泡石(Sep)对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采用酸碱复合改性处理获得改性海泡石(ABsep),借助氮气吸脱附等温线、SEM-EDS、TEM、FTIR和XRD等技术分析了改性前后海泡石的结构特征,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时间、ABsep/Cd2+质量比、温度、吸附剂用量、pH及共存离子等因素对ABsep吸附Cd2+的影响.结果表明,ABsep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容分别较改性前增加66.1%、15.7%和34.8%,可交换性离子含量有所增加,主要成分为SiO2和Mg(OH)2.改性前后海泡石对Cd2+吸附过程能较好地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且均为自发吸热反应,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伴有物理性吸附;最佳ABsep/Cd2+质量比为3:1;298 K时Sips拟合ABsep对Cd2+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42.43 mg·g-1,为改性前海泡石的3.55倍;随着吸... 相似文献
374.
高浓度含盐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反渗透、离子交换、蒸馏等,目前处理成本比较高。为改变当前高盐废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受渗透的基本原理启发,以分析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提出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新工艺。以溶质氨的设计溶液为例,分析高盐废水处理的新工艺流程及工艺的可行性,井对比反渗透工艺,详细阐述新工艺的特点。经计算分析认为。基于渗透原理的高盐废水处理工艺可降低高盐废水的处理成本,可作为高含盐废水处理方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5.
人工湿地中磷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的,其中基质对磷的吸附和沉淀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方面。构筑两个以碎石和细砂为填料的人工湿地模拟单元,一个种上芦苇,另一个不种任何植物,研究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前期试验表明,种芦苇的湿地总磷去除率可以迭到92%,其中,总磷的67.35%在湿地上部就得以去除,有相当一部分磷是由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加速去除的。最后对人工湿地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6.
利用佛山地区2013年12月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风温资料和相应逐日AQI资料、逐时PM_(2.5)浓度资料,研究了佛山地区大气边界层垂直风温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佛山地区干季持续存在的逆温结构是导致PM_(2.5)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干季污染日近60%的最低逆温层高度低于1000 m,而非污染日低于1000 m的最低逆温层仅占36%,污染日佛山贴地逆温频率高达31.2%.逆温层出现高度较低,将污染物压缩积累在贴地层大气中导致污染较重.在大陆冷高压控制下,佛山地区的边界层结构演化非常典型,最大边界层高度和最大边界层通风量表现出了显著相关,污染日日平均边界层高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多数时候不足500 m,最大边界层高度则大部分小于1000 m,日平均边界层通风量主要分布在500~1500 m~2·s~(-1)之间,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足300 m~2·s~(-1),最大边界层通风量大部分处于1500~5000 m~2·s~(-1)之间,导致污染物始终聚集在较低的大气边界层内,使得PM_(2.5)浓度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污染水平.佛山地区风场存在显著的3层结构,较小的底层风速意味着大气的输送和扩散能力较弱,高度较低的中层使得污染物进一步被压缩累积在大气底层,垂直风场的不稳定性使得污染日佛山地区局地回流活跃,回流(RF)指数极小值多分布在0.2~0.4之间,污染日RF指数普遍小于非污染日,垂直风场的有效输送能力被显著削弱. 相似文献
378.
目的研究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与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的等效性。方法针对6141硅橡胶,在高原、沙漠、湿热三个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玻璃框、黑箱、强制通风玻璃框、单轴跟踪太阳4种已有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开展4种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与户外暴露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的对比试验,运用图形与秩和检验法分析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与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的等效性。结果在高原、沙漠、湿热三个典型环境条件下,采用6141硅橡胶对比开展的玻璃框、黑箱、强制通风玻璃框、单轴跟踪太阳4种自然环境加速试验与三个典型环境条件下的户外暴露试验中,其拉伸强度服从同一性能变化规律。结论在高原、沙漠、湿热三个典型环境条件下,开展的6141硅橡胶玻璃框、黑箱、强制通风玻璃框、单轴跟踪太阳4种自然环境加速试验与三个典型环境条件下的户外暴露试验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379.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二者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体现,构建二者的联动方式,服务于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及治理的全过程。“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共同组成底线管控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开展底线管控的基础,后者是底线管控的路径和手段,两者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的重要工具,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80.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对水环境的胁迫日益突出。基于土地遥感数据、城市排水管网等资料,构建流域—海湾一体化水环境模型,探讨深圳湾流域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雨季COD、NH3-N和TP单位面积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负荷分别为17.21 t/km2与10.21 t/km2、0.17 t/km2与0.69 t/km2、0.04 t/km2与0.07 t/km2;(2)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大雨及以上等级降水较多的5月和8月,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截排工程集中、下垫面面积较大且坡度较陡的深圳河、大沙河和新洲河流域;(3)面源与截排溢流水体COD、NH3-N和TP浓度可达地表水V类标准的3.7倍、18.2倍和8.5倍;(4)雨季COD、NH3-N和TP浓度高于旱季的区域分别超过深圳湾总面积的40%、60%和6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