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852篇
安全科学   416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266篇
综合类   2037篇
基础理论   443篇
污染及防治   157篇
评价与监测   165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胞外多聚物对酶催化污泥厌氧水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伟  贾原媛  郑伟  李小明  周俊  杨麒  罗琨 《环境科学》2011,32(8):2334-2339
研究了胞外多聚物对酶催化污泥溶解效果和催化过程中污泥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向原污泥及去除胞外多聚物的剩余污泥外加酶,并与未加酶组水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酶浓度〈20 mg/g时仅水解污泥胞外物质,加大酶量能显著引起污泥破解.溶菌酶用于原污泥水解效果较好,SCOD/TCOD最高可达28.14%,投加量60 mg/g,反...  相似文献   
952.
文章以内江市为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流经内江市区的沱江消落带农产品中重金属铅(Pb)和镉(Cd)的含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农产品中Pb的含量范围为0~0.175 mg/kg,平均值为0.040 mg/kg;Cd的含量范围为0.007~0.077 mg/kg,平均值为0.023 mg/kg;根...  相似文献   
95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是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垃圾填埋场运行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文章利用铁碳床技术在模拟试验装置中进行垃圾渗滤液原位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装置经过26周的运行表明,结合铁碳床的垃圾填埋工艺装置COD去除率为93.88%,BOD5脱除率达到93.64%,氨氮去除率为42.13%,渗滤液的BOD5/COD比值从0.276升高到0.287。与回灌技术和渗滤液铁碳后处理工艺相比,结合铁碳床的垃圾填埋工艺在渗滤液各指标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处理效果优于回灌技术和渗滤液铁碳后处理结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4.
2009年春季成都城区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于2009年4月19日至5月17日在成都城区每天采集PM2.5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8种碳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左旋葡聚糖及水溶性离子分析,初步探讨了碳气溶胶的来源.结果发现:成都春季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为(133.2±55.5)μg·m^-3,TC、OC、EC和WSOC质量浓度分别为(26.4±7.2),(20.7±...  相似文献   
955.
近年发现土壤可以排放亚硝酸(HONO),对大气氧化性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施肥能增加土壤含氮气体的排放,通常用排放因子表征气体排放量对化肥的响应关系.但HONO的相关研究尚为空白,制约了对这一新的地气交换机制的环境效应的评估.为此,在珠三角对一块菜地施用3种化肥(复合肥、碳酸氢铵和尿素),利用动态箱测量施肥前后的HON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施用3种氮肥后的最大HONO排放通量分别为23.1、19.5和57.4 ng·m-2·s-1,分别是施肥前最大值的3.5、3.2和9.4倍;3种氮肥的HONO排放因子分别为8.60×10-5、1.44×10-4和2.48×10-4;施肥后HONO排放通量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特征,且与土壤温度、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在低含水量区间)呈正相关关系.证实了施肥对HONO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外场实测获得的3种化肥HONO排放因子,将为编制HONO排放清单等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6.
γ-射线辐照对太湖原水中越冬蓝藻复苏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60Co衰变产生的γ-射线辐照太湖原水,研究其对水中越冬蓝藻复苏的抑制,分析不同吸收剂量和添加物(甲醇、碳酸钠)对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能有效抑制太湖水中越冬蓝藻的复苏,吸收剂量越大,抑制蓝藻复苏的效果越好.吸收剂量为5kGy的水样,培养40d,水中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藻蓝素(PC)含量分别为对照样的8.66%、16.8%和17.2%,抑制了越冬蓝藻的复苏.0.5%甲醇和0.22mmol/LNa2CO3添加物抑制了辐照过程,与不含添加物水样相比,相同吸收剂量下,相同培养时间内,含添加物水样中Chl-a、Chl-b和PC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957.
流域总量控制下赣江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的关键环节,控制单元的概念、内涵及划分方法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在分析欧美控制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单元的概念(基于“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的理念,为实现水环境容量总量的计算、分配和管理等目标,综合考虑水文、水环境、水生态和水体使用功能等因素而人为划分的水质目标管理单元),并阐述了其内涵. 基于GIS技术,采用多指标空间叠加分析和专家判断方法,提出了不同尺度流域的控制单元的划分原则、指标体系及技术路线,并以赣江和锦江流域为例进行了控制单元的划分,赣江流域划分为17个1级控制单元、57个2级控制单元;锦江流域划分为4个控制单元. 对锦江流域开展了非点源参与下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及控制单元总量动态分配,丰水期CODMn和NH4+-N水环境容量分别占研究区年总容量的63.4%和60.6%. 假设总量利用率为70%,将控制单元的分配结果作为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点源输入,验证控制单元划分方案的可行性,模拟结果显示,良田和均车断面的ρ(NH4+-N)均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说明划分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58.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净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免耕技术近年来在南方稻区被广泛推广应用,但该项技术是否有利于减缓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本文以双季稻-紫云英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双季稻产量、土壤固碳、稻田净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HGI)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常规翻耕(CT)、旋耕(RT)和免耕(NT).结果表明,稻田周年CH4累积排放量为233.5~404.0kg·hm-2·a-1,NT和RT处理分别比CT增加73.1%和35.1%.晚稻生长季CH4排放量占周年CH4排放量的53.7%~66.5%,其中,晚稻移栽至烤田期间CH4累积排放通量占晚稻季排放总量的77.0%~81.3%.稻田N2O累积排放量为4.00~4.82 kg·hm-2·a-1(以N计),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稻田年固碳量为0.36~1.31 t·hm-2·a-1(以C计),其中,NT处理比CT和RT处理分别增加148.4%和261.0%.双季稻周年产量为15.2~17.1 t·hm-2,耕作方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稻田净GWP为5095.4~7788 kg·hm-2(以CO2当量计),其中,RT和NT处理分别比CT增加52.8%和32.2%.稻田GHGI为0.30~0.46 kg·kg-1(以每kg粮食产量产生的CO2当量计),其中,RT和NT处理分别显著高于CT处理50.1%和45.3%.综上所述,免耕在短期内会增加稻田温室效应,但可以促进土壤固碳量的显著增加,因此,其固碳减排的长期效应还有待观测.  相似文献   
959.
U及伴生重金属Mn、Pb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浓度条件下U、Mn、Pb对土壤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对四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随着U浓度的增加而降低;Mn对脲酶、磷酸酶有抑制作用,对过氧化物酶则有促进作用,Mn浓度较低时促进蔗糖酶活性,高浓度时则抑制。Pb对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磷酸酶抑制作用最强烈,然而低浓度Pb促进过氧化物酶活性。脲酶、磷酸酶对U、Mn、Pb污染反应更敏感。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生态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和磷酸酶适于作为监测评价土壤U污染的生物指标。脲酶、磷酸酶比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更适于表征土壤Mn、Pb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60.
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707、D708两种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吸附条件及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表明:NH+4的吸附率随树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在非碱性条件下树脂对NH+4的吸附率随p H的升高而增加;恒速振荡时间达到90 min以上时两种树脂可吸附平衡,当p H为7时,D707、D708树脂对NH+4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96.1、217.4 mg·g-1;D707、D708树脂对NH+4的吸附属吸热过程,随温度的升高树脂对NH+4的吸附率逐渐增大,在298 K温度下D707、D708树脂吸附NH+4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分别为54.67和34.46 k J·mol-1,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主控制;树脂对NH+4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使用2 mol·L-1H2SO4对树脂进行解吸,脱附率达到98%以上,重复实验3次吸附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