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852篇
安全科学   417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266篇
综合类   2036篇
基础理论   443篇
污染及防治   157篇
评价与监测   165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煤燃烧脱硫过程中影响无机矿物转化行为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山煤(HS)和万盛煤(WS)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当石灰石作固硫剂时钙硫比、温度等因素对固硫效率的影响;运用XRD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脱硫条件对其灰渣产物矿相组成的影响规律,并利用CaO-Al2O3-SiO2三元相图进行分析,从而初步揭示出煤燃烧脱硫过程中无机矿物质间的转化行为.实验表明:燃烧温度和钙硫比对固硫率及灰渣产物的矿相组成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升高温度或提高Ca/S,能明显促进CaO与煤粉中无机成分间的固相反应,利于C4AF、C2AS、β-C2S等矿物的形成,但大于1050℃后易使硬石膏发生分解,而引起固硫率下降.固硫产物中含硫矿物的形式与含量决定了不同温度下固硫效率.本实验中,石灰石对合山煤的最佳固硫条件为Ca/S=2~3,t=850~900℃,此时固硫率高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992.
混合堆肥过程中自由空域(FAS)的层次效应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同斌  罗维  高定  郑国砥 《环境科学》2004,25(6):150-153
城市污泥、猪粪混合堆肥试验表明:升温期和高温期FAS分别为42.3%、26.2%,在这2个堆肥期内堆体上部的FAS明显高于下部,堆体内的空气能满足微生物的需求;降温期FAS为52.4%,堆体上部的FAS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下部,FAS呈明显的层次效应;腐熟期FAS为54.7%,FAS的层次效应减弱,堆体上部和中部的通气性明显好于下部.不同堆肥期剖面上下部FAS的差异由大到小分别为:降温期>高温期>后熟期>升温期;堆体内FAS由高到低为:上部>中部>下部.FAS随时间的变化满足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93.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长期活动所致,构造极为复杂。江南大地构造重新划分为三个1级构造单元:扬子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及华夏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II级构造单元5个(宜丰一景德镇一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及丰城一鹰潭一龙游构造混杂岩亚带);各构造单元之间以构造(蛇绿)混杂岩亚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拼接。沿宜丰一景德镇一歙县发育一条构造花岗岩浆带;而沿赣东北断裂带形成了该区重要的燕山期构造岩浆带及Cu、Au、Ag、Pb、zn及金刚石等成矿带。  相似文献   
994.
根据1998年4月对福清湾、湄洲湾北部、湄洲湾南部、旧镇湾等4个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有机质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Cu、Pb、Cd、Zn和有机质含量除1个样品的Pb外,其余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质量状况良好。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机质也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5.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福建省15个缢蛏和牡蛎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s)、PCBs、及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污染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胺磷和有机氯农药滴滴涕的检出率较高,敌敌畏和甲胺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0和2.58×10-9(湿重),滴滴涕平均质量分数为8.84×10-9(湿重)。六六六和多氯联苯未检出。福建省内的闽江口和泉州湾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但贝类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均在食用卫生标准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996.
近40a来博斯腾湖水资源遥感动态监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湖泊水资源变化记录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及时、准确地获取湖泊的水资源变化信息,对认识区域乃至全球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通过多源遥感数据,宏观、动态地监测了近40 a来博斯腾湖的面积、水位和库容等水文信息,分析了时间动态变化过程与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博斯腾湖水资源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变化过程呈现波动性,依次可将整个变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1972—1990年,博斯腾湖处于萎缩阶段。这一阶段湖泊面积持续萎缩,水位持续下降,水量持续减少,1990年最低水位1 045.32 m,湖泊面积为908.12 km2。21990—2002年,博斯腾湖处于显著扩张阶段。这一阶段湖泊经历了水位上升、面积增大和水量增多,其中2000年达到了峰值,此时湖泊最大面积为1 210.68 km2,湖泊最高水位为1 048.5 m,湖泊蓄水量约为90×108m3。32002—2010年,博斯腾湖处于持续萎缩阶段。博斯腾湖的水位、水量和面积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09年湖泊水位较2002年约下降了3.3 m,水资源总量减少了约38.56%。这一变化特征是一定时期内区域水资源补给平衡的结果,其变化原因既有气候波动的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在短期内,博斯腾湖水资源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钢铁炉渣具有环保节能的特性,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因而被认作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按照其特有的性质,可用于许多领域,例如水泥、混凝土骨料、地基改良材、道路、肥料和石棉等。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钢铁炉渣回收再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8.
该研究以探索不同菌群对黄姜废渣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性质为目的,分别以酵母废水活性污泥和实验室驯化的秸秆分解产甲烷菌群为产沼气菌源进行发酵,通过监测厌氧发酵过程中的甲烷生产效率、纤维素酶活性等指标,评价黄姜废渣厌氧发酵产甲烷的能力,同时考察纤维素分解菌群WDC2的加入对黄姜废渣产沼气的影响。该研究对有效处理黄姜皂素生产废渣、促进区域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黄姜废渣在产甲烷菌群的作用下均能生成大量沼气,最高日产气量为可达到2 701 m L/d,最大产气效率为855 m L/g。酵母废水活性污泥产气效率明显优于秸秆分解产甲烷菌群。加入WDC2菌群能显著提高厌氧消化的前期纤维素酶活力,最高酶活分别为达到1.22 U/m L和9.42 U/m L,但WDC2的加入并没有对发酵体系的产甲烷效率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流域总量控制下赣江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的关键环节,控制单元的概念、内涵及划分方法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在分析欧美控制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单元的概念(基于“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的理念,为实现水环境容量总量的计算、分配和管理等目标,综合考虑水文、水环境、水生态和水体使用功能等因素而人为划分的水质目标管理单元),并阐述了其内涵. 基于GIS技术,采用多指标空间叠加分析和专家判断方法,提出了不同尺度流域的控制单元的划分原则、指标体系及技术路线,并以赣江和锦江流域为例进行了控制单元的划分,赣江流域划分为17个1级控制单元、57个2级控制单元;锦江流域划分为4个控制单元. 对锦江流域开展了非点源参与下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及控制单元总量动态分配,丰水期CODMn和NH4+-N水环境容量分别占研究区年总容量的63.4%和60.6%. 假设总量利用率为70%,将控制单元的分配结果作为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点源输入,验证控制单元划分方案的可行性,模拟结果显示,良田和均车断面的ρ(NH4+-N)均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说明划分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净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免耕技术近年来在南方稻区被广泛推广应用,但该项技术是否有利于减缓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本文以双季稻-紫云英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双季稻产量、土壤固碳、稻田净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HGI)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常规翻耕(CT)、旋耕(RT)和免耕(NT).结果表明,稻田周年CH4累积排放量为233.5~404.0kg·hm-2·a-1,NT和RT处理分别比CT增加73.1%和35.1%.晚稻生长季CH4排放量占周年CH4排放量的53.7%~66.5%,其中,晚稻移栽至烤田期间CH4累积排放通量占晚稻季排放总量的77.0%~81.3%.稻田N2O累积排放量为4.00~4.82 kg·hm-2·a-1(以N计),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稻田年固碳量为0.36~1.31 t·hm-2·a-1(以C计),其中,NT处理比CT和RT处理分别增加148.4%和261.0%.双季稻周年产量为15.2~17.1 t·hm-2,耕作方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稻田净GWP为5095.4~7788 kg·hm-2(以CO2当量计),其中,RT和NT处理分别比CT增加52.8%和32.2%.稻田GHGI为0.30~0.46 kg·kg-1(以每kg粮食产量产生的CO2当量计),其中,RT和NT处理分别显著高于CT处理50.1%和45.3%.综上所述,免耕在短期内会增加稻田温室效应,但可以促进土壤固碳量的显著增加,因此,其固碳减排的长期效应还有待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