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71.
从临界力的角度入手分析花键半轴在挤压成形时的稳定性及失稳后可增加约束的计算,研究表明半轴花键实现精密挤压成形不稳定时可增加约束来解决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172.
COD负荷对MBSB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一套特定的MBSBBR系统,研究了COD负荷率对COD和NH4+-N去除率的影响,验证并分析了系统的SND现象。实验结果表明:COD负荷率为2.88~4.96kg/(m3·d)时,NH4+-N的去除率在70%左右,TP去除率在85%左右。系统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可以承受较高的有机负荷率。系统中存在SND现象,反硝化菌大量存在,反硝化过程的碳源主要来自生物膜。系统的污泥产率较低,随着COD负荷率的增大而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3.
在一个连续给煤下排料的实验室规划的流化床煤气化实验台上,对不同煤种,不同温度情况下主要污染物硫化氢,氨,氰化氢的产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各种操作条件对污染物流量的影响,并通过平行实验的比较,考察了在水蒸汽存在的还原气氛中不同温度,不同钙硫比条件下石灰石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74.
针对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构筑物藻类生长与黏附现象严重的问题,采用共混方法制备季铵盐(QAC)/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并探究QAC投加量对复合涂层的性质和抑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AC与环氧树脂涂料成功复合,改性涂层表面的季铵基团(R4N+)数量随QAC投加量增大而增加;QAC改性对涂层的疏水性、耐水性不产生明显影响。但与环氧树脂涂层相比,随QAC浓度的增加,复合涂层表面的Zeta电位向正电性偏移,粗糙度略微减小;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作为模型藻类进行的涂层抑藻性能研究表明,QAC/环氧树脂复合涂层表面黏附的小球藻数目明显少于环氧树脂涂层,且QAC投加量越多,涂层抗藻污染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75.
针对酸溶态占比高的Cr(Ⅵ)污染土壤还原解毒不彻底、后期易返黄的问题,确定了水溶态Cr(Ⅵ)快速还原、酸溶态Cr(Ⅵ)长效缓释还原的修复思路。试验考察了单独添加硫铁矿对Cr(Ⅵ)处理的效果,并采用FeSO4·7H2O、硫铁矿分步还原法探究处理后污染土壤的长效稳定性,进行了540 d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FeSO4·7H2O还原药剂长效性较差,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发生氧化,失去还原效能,无法完全还原缓慢释放的酸溶态Cr(Ⅵ),有必要加入长效还原缓释药剂对酸溶态Cr(Ⅵ)进行持续还原。硫铁矿单独修复水溶态Cr(Ⅵ)为主的污染土壤,在添加20%的硫铁矿,反应14 d的条件下,土壤中Cr(Ⅵ)浸出浓度降至30.4 mg/L。采用FeSO4·7H2O和硫铁矿分步还原酸溶态Cr(Ⅵ)污染土壤,先加入2%的FeSO4·7H2O,养护3 d后再加入3%的硫铁矿反应27 d,Cr(Ⅵ)浸出浓度即降至0.29 mg/L,加入5%的硫铁矿,反应4 d后Cr(Ⅵ)浸出浓度即可降至0.43 mg/L,之后Cr(Ⅵ)浸出浓度保持稳定。经过540 d的长期监测未发现浸出浓度有上升情况。  相似文献   
176.
李迪  陈垚  吕波 《环境工程》2020,38(10):120-127
生物滞留系统对氮、磷营养盐、重金属与病原菌等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常受系统本身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高度变异,甚至发生淋洗现象。虽然国内外对生物滞留系统控污能力进行了大量优化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技术措施,但这些措施往往仅针对单一污染物,尚未从多目标污染物去除的角度提出生物滞留系统的综合优化途径。因此,以生物滞留系统对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途径为主线,结合去除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植物、填料、构型及运行方式等方面综合探析了生物滞留系统对多目标污染物去除的优化途径,以期提出综合优化措施,实现生物滞留系统对多目标污染物的稳定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77.
吕晨  李艳霞  杨楠  刘浩  刘中良 《环境工程》2020,38(11):25-32
基于LEAP模型(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评估北京市历史阶段(2000—2018年)道路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并设置5种情景预测未来阶段(2019—2030年)机动车保有量、能源需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发展趋势,探究达峰年份,寻求最优发展路径。结果显示:未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仍将持续增长,但平均年增长率降低至1.63%。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于2013年达峰,峰值为21758563 t CO2e,对应能源消耗量为306383 TJ,未来所有情景下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单一措施中提高机动车燃料经济性的减排效果最佳,综合3种减排措施的ODS情景(最优发展情景)是最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8.
唐山市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及达峰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楠  李艳霞  吕晨  赵盟  刘中良  刘浩 《环境工程》2020,38(11):44-52
唐山市作为工业密集型城市,2018年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以唐山市为例,研究唐山市钢铁生产碳排放2010—2030年的变化趋势,并确定达峰时间。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的计算方法,初步建立了可根据设备规模、运行时长、产能利用率和单位产品能耗参数来核算企业CO2排放的数值算式,并将其应用于唐山市全部钢铁联合企业,计算得出2017年唐山市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为14042.52万t,碳排放系数为1.616 t CO2/t钢。与文献、统计年鉴数据对比误差均<10%,表明数值算式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自下而上地快速核算企业或区域的钢铁生产碳排放提供参考。同时,结合唐山市钢铁历史生产情况、生产现状及未来规划,借助LEAP构建了能源需求模型,得到2010—2030年唐山市钢铁生产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并确定唐山市钢铁生产碳排放已于2018年达峰。  相似文献   
179.
采用SBR工艺,研究不同生物质原料制成的生物炭粉末对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蛋白质(PN)、多糖(PS)]及其含量的影响;分析活性污泥MLVSS/MLSS的变化以及污水氮、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的生物炭起到连接污泥絮体的作用,菌胶团尺寸增大,污泥中微生物量明显增多。添加生物炭的活性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了62.3%~76.6%。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了17.8%~32.8%,含有更多的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苯丙氨酸。猪粪生物炭(PMB)对活性污泥影响最大,污泥EPS的冻干物中含有更多的芳香族化合物及核酸类物质。添加生物炭后,活性污泥对氮的转化效率提高,氨氮更快地转化为亚硝态氮并使其达到较高的浓度,并且对磷也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0.
批量培养产生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利玛原甲藻,甲醇提取超声破碎后的藻细胞;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富集其胞外毒素并进行毒素的初步纯化。经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别得到毫克级的大田软海绵酸和鳍藻毒素-1固体。经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结构,定量核磁确定纯度,得到的大田软海绵酸和鳍藻毒素-1纯度分别为99.39%和99.26%,满足标准物质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