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化工装置泄漏是造成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80%以上的化工装置泄漏都发生在化学品输送管道,尤其是压力管道上。目前化工园区内多数中小化工企业尚未掌握压力管道泄漏的封堵技术,也未配备相应的设备和材料,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将压力管道泄漏封堵工作纳入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范畴的方案。首先由园区应急管理机构通过现有封堵资源调研、企业封堵资源需求分析,掌握园区压力管道泄漏封堵能力现状及缺口;其次园区应急管理机构通过加强封堵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压力管道泄漏模型、配置封堵工器具、编制应急处置方案等手段整合并完善园区压力管道泄漏封堵能力;最后园区应急管理机构通过搭建泄漏封堵操作平台,以满足高效、机动的封堵要求,从而提高化工园区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明确黑龙江某市泉水水质所包含的主要成分,对可能存在的超标物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提出治理建议。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对泉水水质进行监测和判定,采用NAS提出的四步法模式对泉水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矿泉水中除含有钙、钾、钠等常见元素外还包含偏硅酸、锂、锶、硒等微量元素,在6例样品中发现1例砷含量超标,5例氟含量超标,砷的最大浓度为0.02mg/L,氟的最大浓度为1.41mg/L。经计算,砷的超额健康风险值为:4.34×10-5,氟为:0.25×10-6。结论:泉水中含有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作为销售矿泉水饮用,水中的砷和氟化物不会对人体产生超额的健康风险。考虑到部分人群可能会将此矿泉水作为生活用水使用,建议矿泉水生产企业在该泉水出厂前对其进行降氟处理。  相似文献   
63.
石油业和滨海旅游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关联度较小的两个产业部门,但它们在现代社会共同具备的快速发展特点,使两者之间形成了"破坏与被破坏"的特殊关系。海上石油开采输运、海上船舶运输和港口码头作业等生产活动的快速增长,导致溢油污染事故随之增多,对同样快速发展的滨海旅游业构成威胁和破坏,致使滨海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岸和海洋生态环境遭受损害,带来程度不等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本文以分析导致滨海旅游业受损的溢油污染来源为前提,全面剖析溢油污染对滨海旅游业的损害构成及损害程度影响因素,旨在引起政府和全社会对溢油污染防治的重视,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小对滨海旅游业的威胁和破坏。  相似文献   
64.
针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性与多指标性特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Ⅰ、Ⅱ级指标权重,提高了0.1~0.9标度法所确定权重的客观性并克服了单一性,且避免了同一对指标比较时的不一致性,量化了不连续性基础指标。引入功效系数法对不同类型的基础指标进行功效系数值归一化求解,结合功效系数值与Ⅰ、Ⅱ级指标权重向量计算得出总功效系数值,据总功效系数值大小划分稳定性级别。在模糊层次分析法基础上,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永吉岩质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分级的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证明该方法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分级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65.
城市发展带来的油气运输管道与市政管网的交叉、近距离并排布置等问题十分突出,一旦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流入市政管网并引发爆炸,将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类似事故在国内外屡见不鲜。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关于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了城市排水涵道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针对排水涵道内气体聚集和运移规律的研究较少、缺乏对混合气体在潮湿环境中的爆炸机理以及沼气对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点火能量及爆炸威力影响的研究、缺乏对油气混合气体爆炸在不同断面尺寸和不同排放工况时排水涵道内的传播规律及爆炸效应的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排水涵道内油气混合气体爆炸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6.
污泥活性炭理化性质表征及吸附抗生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北京方庄污水处理厂的浓缩和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ZnCl2活化法分别制备污泥活性炭。对制得的污泥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加替沙星废水的处理。研究2种污泥活性炭吸附反应的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H值、初始浓度4个因子对吸附量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2种污泥活性炭受到4个因子影响程度相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短期吸附时,脱水污泥表现出更好的吸附性能。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最大,获得最大吸附量的条件组合为:初始浓度200 mg/L,投加量0.05 g,pH=9,t=2 h。浓缩和脱水污泥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34.541 mg/g和34.925 mg/g,表明2种污泥活性炭对加替沙星均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污泥活性炭作为一种废水吸附剂,是废水处理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7.
废弃电路板湿法破碎能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Design-Expert 7.1软件对废弃电路板湿法冲击式破碎机能耗试验进行了方案设计和结果分析;拟合出了能耗与试验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给出了能耗的残差分布以及不同操作变量之间的等高线和三维响应关系;利用Design-Expert 7.1对电路板破碎能耗试验的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的操作指标。  相似文献   
68.
刘吉宝  李亚明  吕鑑  魏源送  杨敏  郁达伟 《环境科学》2015,36(10):3794-3800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到后续污泥处理处置.本研究以北京某大型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和A2/O-MBR工艺污泥脱水为对象,基于2013年全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不同工艺的污泥脱水效果、絮凝剂投配率、污泥脱水电耗和污泥脱水成本,并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了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泥脱水性能和絮凝剂投配率均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污泥较难脱水,絮凝剂消耗大.A2/O-MBR工艺的脱水污泥含水率年均值为(81.92±1.64)%,A2/O工艺为(82.56±1.35)%,污泥脱水絮凝剂消耗(以DS计,下同)分别为(8.70±7.25)kg·t-1和(7.42±2.96)kg·t-1,电耗(以DS计,下同)分别为331.82 k W·h·t-1和121.57 k W·h·t-1.A2/O-MBR工艺的污泥脱水絮凝剂成本(以DS计,下同)为204.76元·t-1,用电成本为231.61元·t-1;A2/O工艺的污泥脱水絮凝剂成本为175.00元·t-1,用电成本为84.86元·t-1.RDA分析表明,水温等季节性因素引起污泥有机质变化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污泥龄也与污泥脱水性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太原地区的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雨量器对太原市市中、近郊和远郊三地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为期2年的监测。得到市中、近郊、远郊的NO3--N平均浓度为12.9、18.4、1.3 mg/L,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3.6、2.3、1.6 mg/L。季节变化上看,NH4+-N浓度值四季相对平均,春夏季稍高,而NO3--N浓度变化较大且冬春季浓度值较高。三个采样点大气氮湿沉降量(无机氮)年均沉降量分别为40.0、48.0、14.2 kg/hm2,以近郊的沉降量最高。市中、近郊、远郊的NH4+-N沉降量分别为9.0、5.0、8.2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22%、11%、57%,NO3--N沉降量分别是31.0、43.0、6.0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78%、89%、43%。从上可知城市降水中主要以NO3--N沉降为主,农村则以NH4+-N沉降为主。结合市中、近郊、远郊NH4+-N/NO3--N浓度比值分别为0.54、0.30、1.31,充分表明市中和近郊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源,远郊则来自农业源。另外,市中、近郊月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差异不显著,远郊则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影响市区两点氮湿沉降的因素较为复杂。由以上数据看出市中和近郊氮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各自沉降特点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70.
在对武汉市城郊534个乡村旅游地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地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四个明显的发展时段,旅游极化发展形成的空间冷热点区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现已在武汉市西北、西部和南部形成三大旅游集聚区。(2)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地类型日益多元化,从发展初期的休闲观光和乡村文化两种类型逐步增加至休闲观光、乡村文化、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特色村镇等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发展速度、规模、极化趋势各异。(3)与中心城区距离、相关政策、道路交通条件、水文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等均对乡村旅游地的时空分布特征产生影响,各个因素对不同类型旅游地时空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