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基于流域或区域点源和非点源磷入河过程的水文学差异,以及影响河流持留作用的主要机制,建立了描述河流段末磷负荷量与流量和水温之间定量关系的二元统计模型;通过逐月的河流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中4个系数的有效校正和验证,实现了对点源和非点源磷入河过程的准确定量.与现行的水文估算法相比,该模型既考虑了河流磷的持留能力及其时间变异性,也考虑了上游水体输入的磷负荷量,推进了对磷污染过程的定量认识,满足了我国以行政区为主要水污染控制管理单元的现实需要.应用该模型,计算了浙江长乐江集水区2004~2009年的总磷(TP)入河量.结果表明,TP年入河总量为(54.6±11.9)t.a-1,其上游水体输入、点源和非点源的入河量贡献率分别为5%±1%、12%±3%和83%±3%.夏季5~6月和8~9月的非点源TP累计入河量占其全年的50%±9%,增加了引起下游水体藻类暴发的风险.河流TP持留量为(4.5±0.1)t.a-1,占年入河总量的9%±2%;5~9月的TP累计持留量占全年的55%±2%,表明河流持留能力对流域或区域磷素迁移转化过程的调控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建立的二元统计模型仅需常规的河流水文水质监测数据,无需专业软件知识,且计算结果直接来源于实际的河流水文水质测算值,为实施流域或区域磷污染总量控制策略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可靠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872.
云龙湖水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龙湖水质进行了调查与评价.在云龙湖东湖、西湖区各设置3个采样点,监测水体中TN、TP、Imn、NH3-N、DO和SD指标;分别使用模糊识别法和湖泊综合营养指数对水体进行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水质级别为III类,其中TN、TP超标明显,水体呈现中度富营养化;不同功能区水质差异明显,东湖区水质优于西湖...  相似文献   
873.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氟化氢氯化氢和硫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孔玻板吸收管采样,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氟化氢、氯化氢和硫酸,采样效率>92%。氟化氢在0 mg/L~2.00 mg/L、氯化氢在0 mg/L~2.50 mg/L、硫酸在0 mg/L~4.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03 mg/m3、0.02 mg/m3、0.023 mg/m3(按采样体积60 L计),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8.0%,两个质量浓度水平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92.6%~106%。  相似文献   
874.
连续流动分析-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总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续流动分析-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总氮进行方法适用性验证,6家验证单位验证数据表明:方法在0 mg/L~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4 mg/L,测定下限为0.16 mg/L;6家实验室测定总氮标准溶液 RSD为0.4%~9.6%,测定总氮有证标准物质的结果在允许范围内,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2.0%~111%。该方法与国标方法同时测定多种类型的水样,结果无显著差异。探讨了影响该方法测定的干扰因素和消除方法,并提出方法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875.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总结了近期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的新特点,从应急监测技术路线、技术方法2个方面分析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撑体系的现状,对当前应急监测仪器装备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应急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和应急监测仪器装备及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876.
抗生素在地下环境中的淋溶迁移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总结归类环境中抗生素的基础上,按物理化学以及药物性质对抗生素进行分类,筛选出含列于EPA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计算各种抗生素的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值并估算各类抗生素的淋溶迁移性。同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总结出地下环境中影响抗生素淋溶迁移及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总结出18类196种抗生素(除复合类药物之外)中,可计算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值的抗生素133种,含列于EPA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抗生素有97种;具有高淋溶迁移性的抗生素有123种,占所有抗生素的62.76%。土壤溶液中抗生素浓度和抗生素本身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类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植物覆盖情况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抗生素淋溶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77.
为了研究镇江合流制管网受纳水体污染状况,对古运河市区段5个主要断面进行监测,在水环境评价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评价法,以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CODCr、BOD5、TP、NH3-N作为评价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研究受纳水体污染程度,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予以分级。结果显示,镇江市古运河监测断面在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均为V类,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TP和NH3-N。  相似文献   
878.
为探究纳米零价铁团聚作用和氧化反应等物相转变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果和潜在毒性影响机制,选择纳米零价铁以及其可能的物相转变产物,包括微米零价铁、纳米级Fe2O3、微米级Fe2O3、纳米级Fe3O4等,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纳米零价铁物相转变对砷污染土壤稳定化效果和潜在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而言,纳米Fe0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率最优,当其添加量为5%时,水溶性砷含量由稳定化处理前的2.20 mg/kg降至0.11 mg/kg,稳定化效率为94.90%,同时,砷的环境风险由处理前的中等风险降至无风险;2)由浸出实验结果可知,团聚作用引起纳米零价铁向微米零价铁转变时,其对砷稳定化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3)由植物毒性实验可知,纳米零价铁的团聚和氧化作用产物均会抑制油菜籽根系生长,影响种子相对根长,而对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发芽率指数无抑制作用;4)基于形态分析、植物毒性和风险分析可知,微米级Fe2O3和纳米级Fe3O4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率较低,稳定化处理后仍有一定环境风险。因此,在实际修复过程中,纳米零价铁物相转变引起土壤中砷的环境风险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79.
本文采用改进的Ruttenberg萃取方法对黄河下游表层沉积物钙-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总磷(TP)含量在672.24μg/g1365.37μg/g,其中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平均占TP的比例为95.85%。自生矿和生物所产生的磷灰石和碳酸钙键合磷,岩屑磷灰石和任何其它剩余的无机相磷含量最高,占TP的89.41%-96.11%,探讨了Ca-P对河流和海洋产生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880.
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ODIS数据和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型估算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NPP,利用空间自相关和Sen趋势分析方法,分析16年间江汉平原农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农田年均NPP在2000—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09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009—2015年呈上升趋势;农田年NPP总量在2000—2015年整体上趋于平稳。(2)高中低产田面积占比分别为66.03%、27.04%和6.93%。2000—2015年NPP具有很强的空间聚集性且呈逐年增强趋势,并随空间距离增加聚集性减弱;江汉平原NPP主要呈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特征。(3)江汉平原农田NPP显著上升、无显著变化和显著下降区域面积分别占1.30%、69.50%和29.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