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575篇
安全科学   200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227篇
综合类   1086篇
基础理论   268篇
污染及防治   421篇
评价与监测   108篇
社会与环境   134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卫星数据的灰霾污染遥感监测方法及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为例,建立了卫星遥感参数和空气污染指标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获得灰霾指数和灰霾污染时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的方法和相关的监测系统设计。结合在华北地区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卫星遥感可以较好地反映灰霾污染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发现可能的传输通道,获得宏观的灰霾空间分布状况。在研究时段内,与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相比,88%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误差不大于1个AQI等级,平均的AQI等级偏差为0.7级,并分析了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之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用微宇宙法研究稀土元素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归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大超  戴乐美 《环境化学》1998,17(3):《环境化学》-1998年17卷3期-250--25页-《环境化学》-1998年17卷3期-250--25页
本文利用静态实验室水生微宇宙的方法研究了轻、中、重三类五种稀土混合物(La,Ce,Sm,Gd,Y)在富营养水体、底泥、浮萍、大型蚤、螺蛳和金鱼中的分布和富集。结果表明,稀土在水生微宇宙各组分中的分布和积累的趋势为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稀土元素在水体中6h后基本趋于平衡,其大部分为底泥所吸附;不同生物对稀土的分布和富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趋势为浮萍>大型蚤>螺蛳>金鱼。  相似文献   
993.
二安替比林卤代苯基甲烷衍生物与锰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6个二安替比林卤代苯基甲烷衍生物,研究了它们和锰的显色反应规律,提出了该类试剂的一些新用途,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For better use of solar energy,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broadband photocatalyst has attracted extraordinary attention.In this study,a ternary composite consisting of Sr2 LaF7:Yb3+,Er3+ upconversion(UC) nanocrystals and Bi nanoparticles loaded BiOBr nanosheets with oxygen vacancies(OVs,SLFBB)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multistep solvent-thermal method.Mechanisms of in-situ formation of Bi nanoparticles and OVs in BiOBr/Sr2 LaF7<...  相似文献   
995.
甲氰菊酯降解菌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氰菊酯的光合细菌PSB07-19.鉴定结果表明,PSB07-19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5.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以共代谢方式降解甲氰菊酯,对甲氰菊酯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600 mg/L,培养15 d对400 mg/L甲氰菊酯的降解率达45.51%,降解最适pH、温度分别为7.5、30℃.  相似文献   
996.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膜面污染物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冬季运行时的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出水COD稳定,但出现了亚硝酸盐积累,总氮的去除不是很理想.凝胶过滤色谱测定结果发现,O段混合液经0.45 靘滤膜过滤的滤液和膜面污染物含有重均分子量千万级以上的大分子物质,而进水中并无此类物质.环境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膜面无机污染物的阳离子主要包括Na、Mg、Al、Si、K、Ca和Fe.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膜面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多糖和蛋白质等物质,而且胞外聚合物可能是造成膜面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纳米Bi2O3/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光催化效果为评价标准,采用超声波作用下水解法制备Bi2O3/TiO2复合光催化剂,考察了水解条件和Bi2O3掺入量等制备条件对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当水和乙醇的比例为4∶1时所得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好;Bi2O3的掺入拓宽了TiO2对光的吸收范围,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掺入量(Bi2O3)为0.25%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复合光催化剂对多种水溶性染料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Ⅰ——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蕙  温家洪  司瑞洁  尹占娥 《灾害学》2008,23(2):112-116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途径。概述了近年来3个重要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灾害风险指标计划(Din)、多发区指标计划(Hotspots)和美洲计划(American Programme)的目标与成果。重点介绍了3个国际计划选取的指标:DRI首次开发了2个脆弱性全球指标;Hotspots发展了3个灾害风险指数;美洲计划开发了4个独立的指标体系,用于描述国家级的灾害风险构成要素,同时,提出城市级的风险评估指标。通过比较3个国际计划选择的指标体系的优缺点,提出选择能全面反映脆弱性和风险特征、计算简便的指标是今后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999.
李印  王学辉  汪箭 《火灾科学》2022,31(2):67-75
电缆在实际布置情况下通常是多根成束装配,而电缆的排布数量对运行安全性有很大影响,研究电缆的排布数量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锥形量热仪,对ZR-KVV电缆以不同数量排布,研究分析其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等主要燃烧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电缆受到固定火源的辐射热流影响时,质量损失速率峰值和热释放速率峰值随着水平布置电缆数量的增加呈指数递增;随着外部辐射热流强度的增强,质量损失速率峰值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增加,总热释放速率则减小。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n observation experiment from May 1 to June 30, 2018 in Zhengzhou, a major city in central China, where ground ozone (O3) pollution has become serious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ntrations of O3 and its precursors, as well as H2O2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urban site (Yanchang, YC), suburban (Zhengzhou University, ZZU) and background sites (Ganglishuiku, GLSK).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ates of O3 concentration exceeded Chinese National Air Quality Standard Grade II (93.3 ppbv) were 59.0%, 52.5%, and 55.7% at the above three sites with good consistency,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O3 pollution is a regional problem in Zhengzhou. The daily peak O3 appeared at 15:00–16:00, which was opposite to VOCs, NOx, and CO and consistent with H2O2. The exhaus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chemical effects on O3 formation at YC was advanced.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precursors, high temperature, low relative humidity, and moderately high wind speed together with the wind direction dominated by south and southeast wind contribute to urban O3 episodes in Zhengzhou. O3 form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active alkenes such as isoprene and cis-2-butene contributed most to O3 formation. The VOCs/NOx ratio and smog production model were used to determine O3-VOC-NOx sensitivity. The O3 formation in Zhengzhou during early summer was mainly under VOC-limited and transition regions alternately, which implies that the simultaneous emission reduction of alkenes and NOx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O3 pollution in Zhengzh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