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通过概括国内外泄漏扩散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危险性气体泄漏扩散研究方法,分别从数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详细阐述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优缺点及发展特征,并对3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前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2.
目的研究不同腐蚀环境条件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的防护作用及失效规律。方法采用中性盐雾、酸性盐雾试验方法进行加速试验,对无划线试样腐蚀外观和附着力以及有划线试样的腐蚀形貌等进行检测和考核分析。结果获得了4种铝合金材料阳极氧化膜层在不同试验环境条件下的防护性能、腐蚀失效、附着力变化以及抗腐蚀扩展性能等试验数据。结论铝合金材料类型对未封闭处理的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扩展性能影响明显。封闭处理能够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综合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83.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6辆典型国六重型柴油车开展了实际道路排放试验,并利用功基窗口法分析了重型车实际道路CO、NOx和PN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实际行驶过程中重型柴油车排放后处理装置能有效控制CO和PN排放,但NOx排放存在显著不确定性.现行重型国六排放标准规定的功基窗口法在排放评估过程中最高可剔除46.68%的NOx高比排放窗口,大幅低估了实际道路工况尤其是市区拥堵路况下的重型柴油车NOx实际排放量,建议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价重型车实际道路排放.  相似文献   
184.
在统计了近10年国内重要湿地土壤中汞、砷元素相关文献数据的基础上,该文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湿地土壤中汞、砷的分布和污染情况.结果 表明,以各湿地当地背景值为参考标准,湿地土壤中汞、砷含量超标率分别为57.9%和43.5%.汞、砷含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01.3%和95.0%,表明汞和砷分布不均匀;汞、砷的污染负荷指数法的结果PLLzone为0.24~3.09,均值为1.00;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4.60~268.57,均值为69.83.中国重要湿地土壤中汞、砷的含量较高,且各湿地土壤中汞、砷的分布不均匀,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重要湿地土壤中汞、砷的污染程度为无污染到极强污染,整体体现为中等污染,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到中等,整体体现为轻微风险.  相似文献   
185.
水体富营养化及重金属污染都是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但关于重金属与营养盐间耦合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取乌江高磷背景的构皮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2018年1、4、7、10月的支流表层水、库区分层水和下泄水的营养盐、溶解态重金属及相关水化学参数。通过不同组分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重金属聚类分析,发现As、Ni、Co与Mn可能主要来自于矿山废水,而Zn、Pb、Cd、Cr主要与生活、农业废水排放有关。Fe、DSi可作为指示重金属与营养盐耦合机制的代表元素,Fe用于表征外源及氧化还原条件的贡献,DSi可指示生物作用(包括吸收、分解等)的参与程度。结合DSi/TDN、As/Fe、Zn/As分析,表明该地区重金属及营养盐间的耦合关系主要受径流、硫酸盐还原作用及颗粒态污染物吸附/解吸等综合作用的影响。该研究为重金属及营养盐耦合机制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喀斯特深水型湖库复合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索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规律。方法开展实验室内2A12铝合金的加速腐蚀实验。为实现表面粗糙度与腐蚀损伤相关性的定量研究,首先采用3D扫描成像仪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取得样品微观几何特征,实现表面粗糙度值的数字化定量表征。观察样品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腐蚀形貌的演化过程,测量腐蚀样品蚀坑深度,并分析表面粗糙度对样品腐蚀损伤的影响。结果当腐蚀时间不超过6 h时,2A12铝合金样品在EXCO溶液中的腐蚀类型主要为点蚀,随着时间的延长,将向全面腐蚀发展。粗糙度值高的试件表面有打磨时形成的较深表面纹理,这些纹理制约了点蚀坑的扩展,使蚀坑沿纹理的方向发展,有演化为微裂纹的可能性,蚀坑边界的不规则处也会萌生微裂纹。粗糙度值较小的样品,腐蚀损伤也较小,但粗糙度对腐蚀损伤的影响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结论常温下,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首先发生点蚀,由于蚀坑向四周扩展的速度快于深度方向,使腐蚀类型从点蚀向全面腐蚀演变。表面粗糙度对2A12铝合金样品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有重要影响,表面微观几何特征通过制约蚀坑扩展方向的方式来改变样品的腐蚀行为,并造成腐蚀损伤的明显差异。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材料逐渐失去其原有表面微观几何特征,表面粗糙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下降。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分析新型脱模剂(B脱模剂)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安全性能。方法 从新型脱模剂的成分、稳定性与安全方面入手,借助红外检测、DSC热分析、溶解度测试等测试方法,从理论上验证新型脱模剂的安全性能。在不同型号上应用聚氨酯脱模剂(A脱模剂)与B脱模剂,对比分析2种脱模剂在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力及固体发动机的燃速,探究其工艺性能及其对发动机燃速的影响,从实际应用方面验证新型脱模剂在固体发动机生产中的可靠性。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2种脱模剂的红外谱图、DSC谱图及溶解度,发现B脱模剂的有效成分与A脱模剂相同,且B脱模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B脱模剂的工艺性能结果显示,它具有良好的成模性。使用2种脱模剂测试其脱模力及燃速,发现B脱模剂能大幅度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力,并且对燃速没有影响。结论 B脱模剂在固体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8.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环境保护的最佳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春玲  刘新华  王萍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3):175-177,180
煤炭资源由于地质成因具有在区域范围内高度密集及不可再生的先天性特征,加之粗放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以及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的急剧增长,导致了区域范围内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延长产业链,发挥煤炭企业的“废物资源”优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冲突,实现煤炭企业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9.
为研究狭长管道油气爆炸流场分布特征规律,搭建了狭长管道油气爆炸实验系统 ,并在狭长密闭管道中进行了油气爆炸实验。通过采集爆炸超压值和火焰强度值并进行 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随着初始油气体积分数的增大,管道沿线最大爆炸超压值和升压 速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75%时达到最大,并且初始油气体积分数越接近 1.75%,升压速率增大越快;根据管道沿线最大超压分布规律可将初始油气体积分数分 为1.25%~1.55%、1.55%~2.20%、2.20%~2.65%3个部分;管道末端出现二次爆炸现象,爆 炸超压变化曲线可分为点火延迟、一次爆炸、二次爆炸、振荡衰减4个阶段;火焰持续 时间随油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油气体积分数为1.75%时火焰持续时间最短 。  相似文献   
190.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之一。结合双鸭山矿区新安矿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采用现场煤层高压注水实验方法,研究了高压注水条件下煤体增湿的规律;运用注水实验数据进行反演数值试验,优化煤层高压注水数学模型内部参数,利用注水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综采工作面煤层高压注水减尘技术的最优参数;运用了高压喷雾降尘效率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确定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外置高压喷雾降尘的最优参数,研发了孔径为1.2 mm的7孔高压集成喷嘴。新安二矿、三矿煤层高压注水联合高压喷雾二级防尘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通过二级联合防尘措施,工作面全尘去除率高达96%,呼吸性粉尘去除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