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0篇
  免费   903篇
  国内免费   5959篇
安全科学   1290篇
废物处理   1001篇
环保管理   1337篇
综合类   9586篇
基础理论   2491篇
污染及防治   5297篇
评价与监测   790篇
社会与环境   627篇
灾害及防治   69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803篇
  2021年   752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656篇
  2017年   766篇
  2016年   865篇
  2015年   1062篇
  2014年   1305篇
  2013年   1637篇
  2012年   1392篇
  2011年   1425篇
  2010年   1180篇
  2009年   1160篇
  2008年   1240篇
  2007年   1038篇
  2006年   1029篇
  2005年   667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528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391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effective antialgal allelochemicals from marine macroalgae that inhibit the growth of red tide microalgae. Practically, new algicidal agents were developed to control red tide.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5 marine macroalgae Porphyra tenera, Laminaria japonica, Ulva pertusa, Enteromorpha clathrata, and Undaria pinnatifida on Skeletonema costatum were evaluated by adding crude seawater extracts of macroalgal dry tissue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S. costatum. The 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at 120 h (EC50, 120 h) of the seawater extracts were 0.6, 0.9, 1.0, 1.0, and 4.7 g/L for the five macroalgae above, respectively. E. clathrata, L. japonica and U. pertusa showed strong allelopathic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S. costatum. There have been no previous reports with regard to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the former two macroalgae so far. The possible allelochemicals of 21 compounds of the E. clathrata were detect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crylic acid (C3H4O2), and linolenic acid (C18H30O2) were the most likely allelochemicals in E. clathrata.  相似文献   
872.
反硝化除磷机理及电子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除磷的Comeau-Wentzel模式,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释生物除磷的机理,因此PAOs释磷和吸磷的Comeau-Wentzel模式被借鉴用以分析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反硝化除磷的研究成果,阐述电子受体NOx-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在厌氧区,只有当NO3-浓度较高时,厌氧释磷的效果才会受到影响;在缺氧区,硝酸盐能够做为反硝化除磷的电子受体,但硝酸盐浓度过高会明显降低磷去除速率;亚硝酸盐同样能够作为反硝化除磷的电子受体,前提是亚硝酸盐不超过临界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873.
输电线路除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如何对覆冰输电线路进行融冰、除冰以降低冰灾损失仍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通常的融冰措施可分为热融冰、机械除冰及自然脱冰。该文分别简要阐述了这三类措施,并对每一类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较新颖的融冰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各方案的利弊及应用范围,并介绍了国际上在此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74.
行政问责制是为了加强行政官员的责任感,由行政问责主体对各级行政官员在工作中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作为一项有利于建设廉洁、高效、有作为的责任政府的制度是我国行政制度上的进步。它理应以法治的精神、体现正义的程序实现它预想的效果,但我们看到在重大灾害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往往有着不同于惯常的表现形态。本文试从行政问责在5.12震灾中的表现形态入手,分析这些特殊情景下的表现形态的特点,并对更好地实现法治精神下的问责制提出学理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5.
该滑坡位于长江北岸岸坡云阳段,总体积在2000×104m3以上,目前正处于匀速滑动阶段后期.本文在深入分析滑坡体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体的成因机制及影响因素作了深入研究;并采用折线型滑面条分法和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的稳定性状况作了评价、预测.研究表明,该滑坡体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在三峡库区水位上升或骤降,以及遭受较以前时间更长、强度更高的暴雨时,滑坡体的稳定性将随之降低,甚至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876.
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火灾报警系统的漏检、误报,本文利用网络化多传感器技术设计了数据融合模块,基于神经网络BP算法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同时探测的数据进行智能化融合处理。结果表明:该火灾报警系统能准确地识别火灾信号,明显减少了误报和漏报率。  相似文献   
87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国内外浸出方法标准体系、研究方向、应用目标、方法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了《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和《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的模拟场景、方法学探讨和实验研究结果. 目前,HJ/T299—2007已经成为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的指定标准方法,而HJ/T300—2007也被用于特定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入场检验. 新制定的浸出方法标准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模拟场景假设明确,实验参数由理论计算和系统的实验获得,具有较充分的方法学依据. 尽管如此,对于该标准的客观、全面的评估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执行过程才能获得,新的浸出方法标准只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阶段性成果,还要随着环境管理的需要和细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加以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878.
纸基复合包装中铝塑分离的湿法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纸基复合包装中的纸基部分通过水力碎浆分离后可直接用于生产再生纸. 其铝塑部分由1层0.02~0.03 mm厚的铝箔和2层0.03~0.08 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膜层压复合而成,主要对铝塑的湿法分离进行研究.比较了甲酸、乙酸、盐酸3种剥离剂的分离效果; 用甲酸作为铝塑剥离剂时, 考察了剥离剂的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及破碎尺寸对铝塑分离的影响; 根据铝塑分离时间、分离率、铝的损失率等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优化铝塑分离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甲酸分离铝塑的最优条件: 剥离剂浓度为4 mol/L, 反应温度为60 ℃,液固比为60 L/kg, 破碎尺寸为5 cm×5 cm. 在该条件下, 铝塑的分离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79.
根据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所获资料,分析了育王山山前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新活动时代.断层北起岙张水库大坝东北,向南经河头蕉-竺家-陈家-钱家-俞家-王家一线以西,止于詹家西南,由2条次级段呈羽列式展布,北段为岙张水库-红岩水库段,南段为红岩水库东南-詹家段.剖面上断层地貌显示清楚,西侧为侏罗系构成的育王山低山,东侧为大楔盆地.各条断层皆由多个断面构成宽几米~几十米的断层带.根据探槽、天然剖面特征和OSL、ESR样品年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断层至少有两期活动,早期活动性质为逆断层,时间为早更新世,晚期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或逆断层,时间为中更新世,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通过探槽揭露,确定育王山山前洪积扇陡坎是人类活动造成,而非断层陡坎.  相似文献   
880.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N/C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