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54篇 |
免费 | 4930篇 |
国内免费 | 127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96篇 |
废物处理 | 1000篇 |
环保管理 | 1435篇 |
综合类 | 9528篇 |
基础理论 | 2967篇 |
污染及防治 | 5380篇 |
评价与监测 | 761篇 |
社会与环境 | 607篇 |
灾害及防治 | 6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2篇 |
2024年 | 244篇 |
2023年 | 473篇 |
2022年 | 888篇 |
2021年 | 777篇 |
2020年 | 621篇 |
2019年 | 561篇 |
2018年 | 666篇 |
2017年 | 808篇 |
2016年 | 946篇 |
2015年 | 1115篇 |
2014年 | 1312篇 |
2013年 | 1618篇 |
2012年 | 1378篇 |
2011年 | 1407篇 |
2010年 | 1161篇 |
2009年 | 1141篇 |
2008年 | 1228篇 |
2007年 | 1014篇 |
2006年 | 1010篇 |
2005年 | 651篇 |
2004年 | 484篇 |
2003年 | 541篇 |
2002年 | 489篇 |
2001年 | 358篇 |
2000年 | 439篇 |
1999年 | 385篇 |
1998年 | 303篇 |
1997年 | 331篇 |
1996年 | 286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171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173.
通过土壤培养实验考察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包括希瓦氏菌、梭状芽胞杆菌和两者混合菌对碱性和酸性农田土中有效态重金属(Cd、Pb、Cu和Zn)的钝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接菌量下,希瓦氏菌处理组对碱性土中有效态重金属的钝化效果优于梭状芽胞杆菌和两者混合菌的处理组;而不同种类的SRB对酸性土中有效态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无显著差异.培养第20 d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钝化率不再显著变化.SRB处理对碱性土中有效态重金属的钝化率可达80%以上,而对酸性土中有效态重金属的钝化率低于40%.在碱性土中,SRB能够有效还原SO42-,并且提高土壤pH值,使S2-可与重金属紧密结合,显著提高有效态重金属钝化率.尽管SRB使酸性土壤pH值升高,但土壤仍然呈酸性使SO42-还原受到抑制,不利于有效态重金属的钝化.总体来看,SRB适用于碱性和酸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但与酸性土壤相比,SRB对碱性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4.
Experiment on microbial degradation with two kinds of biological process,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aerobic process and aerobic process was conducted to treat the anthraquinone dye wastewater with CODc, concentration of 400 mg/L and chroma 800.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hydrolytic-aerobic process could rais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anthraquinone dye wastewater effectively. The effluent CODc, can reach 120-170 mg/L and chroma 150 which is superior to that from simple aerobic process. 相似文献
175.
基于BP网络的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技术的不成熟和欠科学性的现状,笔者分析和综合了目前安全评价技术,结合建筑业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方法,并对该评价模型的原理、方法及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随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准则层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成评价样本集,最后,利用样本集训练BP网络,待误差满足要求后,即可运用训练成功的BP神经网络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76.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评估人工纳米材料(ENMs)对植物-微生物系统的潜在危害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浓度(0、0.50、1.00和2.00 mg·g-1)的纳米材料即纳米二氧化硅(nSiO2)、纳米二氧化钛(nTiO2)和纳米氧化锌(nZnO)对水稻幼苗生理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种纳米材料处理后,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下同),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仅在2.00 mg·g-1 nTiO2和0.50 mg·g-1 nZnO处理时显著降低;2.00 mg·g-1 nSiO2处理及1.00 mg·g-1和2.00 mg·g-1 nZnO处理均可显著降低水稻幼苗的株高(PH)、鲜质量(FW)和干质量(DW),nTiO2处理则对其没有显著性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不加纳米材料的对照(CK)处理比,3种纳米材料处理的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根际促生及反硝化细菌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黄色土源菌(Flavisolibacter)、Kaistobacter、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和Candidatus_Solibacter菌属的丰度均有显著提升。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atellatospora等属的相对丰度与水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Candidatus_Koribacter等属的相对丰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同时,nSiO2和nZnO处理浓度分别为1.00 mg·g-1和2.00 mg·g-1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均降低,群落结构变化明显,而nTiO2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nSiO2和nTiO2处理均诱导水稻根际细菌中编码氨基酸代谢等基因丰度显著升高,nZnO处理则降低与细胞运动等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综上所述,3种尺度相同的纳米材料可直接对水稻幼苗产生生理毒性,但因nZnO和nTiO2的水力直径分别为最小和最大而相应表现出最强和最弱的毒性效应。此外,3种纳米材料尤其是nSiO2和nZnO还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细菌基因功能,降低水稻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并改变群落组成及结构,间接造成水稻幼苗氧化应激和渗透胁迫,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幼苗生长和发育,其中nZnO的抑制效果最显著。3种纳米材料对水稻幼苗生理和根际细菌群落表现出的毒性大小顺序:nZnO > nSiO2 > nTiO2。本研究结果为纳米材料对水稻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潜在危害及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7.
大部分的都市办公人群每天在办公室至少度过8 h。而室外环境的渗透、办公室内吸烟、办公设备使用和中央通风系统均可能导致细颗粒物及多环芳烃(PAHs)在室内积聚而造成微环境污染。2015年5-6月,在广州市3种不同功能区(商住区、高新产业区、工业区)共选取了14间不同类型的办公室,对其室内外PM2.5和多环芳烃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14间中有12间办公室内的PM2.5浓度水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值25 μg·m-3;(2)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相比,办公室内外∑16PAHs及BaP-eq的监测浓度水平均较低,并呈现一致规律:文印>室外>吸烟>多人>单人>无窗(无人),其中BaP-eq低于欧盟规定的安全限值1 ng m-3;(3)文印工作和吸烟行为与室内PM2.5和PAHs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分别对5环和4环PAHs贡献明显;(4)其他无明显内源的办公室的细颗粒中PAHs污染在监测期间主要来源于室外贡献。 相似文献
178.
Feng Zhang Shengsong Yu Jie Li Wenwei Li Hanqing Y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6,10(3):531-538
Modification of electrode surface with carboxylic acid terminated alkanethiol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 has been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EET) of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acteria (EAB) on electrode surface,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behind such enhanced EET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work, the gold electrodes modified by mercapto-acetic acid and mercaptoethylamine (Au-COOH, Au-NH2) were used as anodes in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 (MECs) inoculated with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DL-1,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the bacteria-electrode interactio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CN) 6 3–/4– redox reaction occurred on the Au-NH2 with a higher rate and a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at on the Au or the Au-COOH. Both the MECs with the Au-COOH and Au-NH2 anodes exhibited a higher current density than that with a bare Au anode. The biofilm formed on the Au-COOH was denser than that on bare Au, while the biofilm on the Au-NH2 had a greater thickness, suggesting a critical role of direct EET in this system.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functional groups such as–COOH and-NH2 could promote electrode performance by accelerating the direct EET of EAB on electrode surface. 相似文献
179.
在我国自己建立的加速器质谱计(AMS)技术的基础上,利用14C的特征的生物来源示踪性能,将AMS技术运用于我国大气气溶胶来源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大气气溶胶采样一石墨碳制备-AMS测定的全部样品处理过程,对北京市中关村地区、东单地区在采暖期和非采暧期的气溶胶样品和湖南南岳、山东青岛的气溶胶及这些地区的地表土进行了AMS测定,将多元统计方法与AMS方法相结合,从中分析这些样品中微量元素组分和含碳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含碳组分具有与微量元素组分不同的来源特征。因此,在大气气溶胶中,微量元素组分和含碳组分含量大致相同,然而其来源却有很大的差异,将它们结合起来开展环境领域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这种结合将促使一门新的学科“Microradiocarbonchemistry”兴起,从而在环境科学更加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0.
从地下古森林沉积物样品中富集分离到1株腐殖质/Fe(Ⅲ)还原菌MFC-3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WAB1951的相似性为99%,确定为成团泛菌.通过序批式厌氧实验考察了MFC-3的腐殖质呼吸活性、电子利用情况以及对4种铁氧化物的还原活性.结果表明,MFC-3能够以AQDS为唯一电子受体进行厌氧胞外呼吸,可利用的电子供体有:甲酸、乳酸、丙三醇、柠檬酸、葡萄糖和蔗糖,且AQDS还原速率顺序为: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乳酸丙三醇甲酸;以葡萄糖作为电子供体时,48 h内0.3 mmol.L-1的AQDS被还原,同时4.5 mmol.L-1葡萄糖被消耗,菌数增殖近7倍,证明MFC-3能够进行腐殖质呼吸;MFC-3还能以多种Fe(Ⅲ)氧化物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25 d内分别有2.5 mmol.L-1水铁矿、2.1 mmol.L-1纤铁矿、2.3 mmol.L-1针铁矿及0.8 mmol.L-1赤铁矿被还原溶解.本研究为胞外呼吸研究与应用提供1株适宜的模式菌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