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6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1551篇
安全科学   601篇
废物处理   184篇
环保管理   475篇
综合类   3357篇
基础理论   731篇
污染及防治   765篇
评价与监测   333篇
社会与环境   289篇
灾害及防治   22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聚磷激酶基因在假单胞菌中的整合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宏伟  武俊  肖琳  杨柳燕  蒋丽娟  王晓琳 《环境科学》2009,30(10):3011-3015
为了构建高效除磷的微生物,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聚磷激酶基因(ppk)插入广宿主载体pBBR1MCS-2多克隆位点区,得到质粒pBBR1MCS-2-ppk.以该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携带有载体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的ppk基因,插入自杀型质粒pUTmini-Tn5中得到重组质粒pUTmini-Tn5-ppk.pUTmini-Tn5-ppk经三亲接合作用进入Pseudomonas putidaKT2440,同时mini-Tn5通过转座作用将ppk整合到宿主菌株的染色体DNA中,获得基因工程菌Pseudomonas putidaKT2440-PPK,用于表达ppk.RT-PCR结果显示,ppk基因在KT2440-PPK中得到较高量的表达,而在原始菌株KT2440中表达微弱.人工模拟污水实验结果表明,接种1 h时KT2440-PPK中聚磷含量达到最大,为3.05 mg/g,约是对照菌株KT2440的15倍.测定模拟污水中磷酸盐的含量表明,KT2440-PPK可以去除该模拟污水中90%以上的磷酸盐.  相似文献   
992.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细菌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北京7个城市污水厂中10个处理系统的氨氧化细菌(AOB)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城市污水厂的AOB种群多样性不高,除了硝化效果不好的一个污水厂外,其他9个污水处理系统中均检测到AOB的存在.切胶测序结果表明主要属于Nitrosomomu oligotropha/aestuarii-like cluster.  相似文献   
993.
硝基苯、苯胺在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中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经拟合后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可决系数分别为R2=0.983~0.997,R2=0.963~0.991(P<0.01,n=5),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其吸附过程与有机质含量和结构有关.硝基苯和苯胺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受腐殖酸、易氧化有机质组分和脂类化合物的影响,其中腐殖酸对硝基苯和苯胺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脂类化合物表现为与硝基苯、苯胺竞争土壤有机质结构中的吸附位点,去除脂类化合物后残余物的吸附量增大;矿物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是次要的,吸附容量仅为2.31mg·kg-1和3.63mg·kg-1.硝基苯和苯胺的Koc值分别按如下顺序增加:碱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苯/甲醇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苯/甲醇提取残余物<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碱提取残余物.  相似文献   
994.
城市污水中的生物毒性及其臭氧削减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利用酵母双杂交和umu试验对5个城市9个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生物遗传毒性和视黄酸受体(BAR)结合活性进行了调查.并考察了臭氧氧化对这两种生物效应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城市污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遗传毒性和视黄酸受体(RAR)结合活性,通过生物处理可以大幅削减污水中的RAR结合活性和生物遗传毒性,但污水厂出水中仍然普遍具有遗传毒性,部分残留RAR结合活性.5~10mg·L-1的臭氧可以有效削减二级出水中残留的BAR结合活性和遗传毒性,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水质安全性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95.
炼焦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其大气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不锈钢采样罐和全自动预浓缩/GC/MS系统,在58-Ⅱ型和JN43-80型焦炉顶测试了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各组分的浓度,研究了VOCs排放特征,结合OH自由基消耗速率分析了这些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发现,在装煤时刻和炼焦过程中,58-Ⅱ型焦炉产生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分别为7022 μg·m-3和6266μg·m-3;JN43-80型焦炉产生的TVOCs浓度分别为4185 μg·m-3和3298μg·m-3.装煤时刻产生的TVOCs浓度明显高于炼焦过程产生的.炼焦过程(包括装煤时刻)无组织排放的VOCs,包含烯烃、烷烃、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少量的醛和酮,其中乙烯、乙烷、丙烯、苯以及甲苯等为主要成分.这些产生的VOCs反应活性各不相同,活性最大的是烯烃类物质.其活性占TVOCs反应活性比重为86.2%±2.1%;其次是芳香烃类物质,其活性比重为9.2%±3.1%;反应活性最大的5个物种分别是丙烯、乙烯、1,3-丁二烯、1-丁烯以及苯乙烯.  相似文献   
996.
树脂负载Fe3+/Cu2+多相类芬顿降解染料橙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备了新型多相类Fenton催化剂(Fe3+cu2+)/R(Fe3+和cu2+同时负载于离子交换树脂),以橙黄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初始过氧化氢浓度、橙黄Ⅳ浓度、催化剂量、初始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该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Fe3++Cu2+)/R与Fe3+/R相比表现出更好的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活性,使橙黄Ⅳ的降解率提高10%;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橙黄Ⅳ的反应遵循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为10.71 kJ·mol-1;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Fe3+和cu2+在树脂表面负载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结果表明,cu2+的掺杂能有效地促进OH·的产生;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存在高价态铁物种.因此,在该体系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是OH·和高价态铁同时共存.  相似文献   
997.
化学链燃烧中钙基载氧体CaSO4再生的氧化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重和红外联用进行等温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氧体积分数为10%、20%,970~1150℃温度范围内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钙基载氧体再生(CaS)的氧化特性.结果显示,CaS氧化的直接产物主要为CaSO4,只有在诱导期生成极少量CaO和SO2;但CaSO4与CaS还可进一步反应,生成更多CaO和SO2.通过对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实验条件改变,研究了CaSO4的转化率、转化速率,并辅以SO2析出速率分析,获得了CaSO4相对于CaO的瞬时选择性、CaSO4的收率和反应选择率.结果表明,钙基载氧体CaSO4再生过程氧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温度970~1000℃以及较高的氧气气氛,这不仅可以抑制SO2的排放量从而得到较高的反应选择率,同时反应过程也具有较高的转化速率.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处罚机制对排污收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排污收费政策下风险中性企业的最优决策模型,设计了经济学实验.采用数据统计、线性随机效应模型、单因素不等重复实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得出的假设.结果表明,边际处罚期望对于企业的违法量和排放量决策均有显著负影响;企业边际减排成本对于企业的排放量决策有显著正影响,对于违法量决策没有显著影响;相同边际处罚期望下,监测频率越高,企业的服从率越高,且在边际处罚期望较高时,更为明显.因此,提高边际处罚期望可同时改善企业违法行为与促进企业减排.同时,为降低执行成本,在边际处罚期望较低时,可首先将线性罚款向梯级罚款转变.当边际处罚期望上升到较高水平时,则应注重监测频率的提高,并应重点监控那些排污量大而不是边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  相似文献   
999.
多频管中电流法通过计算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来判断管道外防腐层的状态,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丘陵山地的埋地输油气气管道,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有一定差距.通过研究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不符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分布电容、管道分布电感在GDWFF处理软件中对防腐层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尤其是管道分布电感是关键参数.为此,修正了多频管中电流法评价软件给出的管道分布电感推荐值,并采用现场开挖的方式进行验证,说明评价结果更符合山地实际.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的性质、火灾特点以及液化石油气钢瓶、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灭火抢险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