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17篇 |
综合类 | 202篇 |
基础理论 | 68篇 |
污染及防治 | 93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中蛋白质转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剩余污泥在含固率(total solid,TS)为12%条件下进行中温(37℃)厌氧消化,通过分析厌氧消化前后污泥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中蛋白质的转化规律,探讨了高含固条件下污泥蛋白质转化效率较低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45 d的厌氧消化处理,污泥蛋白质的转化率为34.26%.污泥蛋白质转化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高含固条件下污泥的传质较差;同时,污泥蛋白质经水解过程形成大量的氨氮,反应结束后污泥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TAN)质量浓度达到1 201 mg·L~(-1),导致对厌氧消化过程,尤其对蛋白质的分解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2)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D-EEM)分析表明,部分蛋白质向腐殖质类、富里酸类物质转化,从而更难分解;(3)通过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发现,厌氧消化后污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 I)降低;最终,污泥中残留的大部分蛋白质来源于微生物体内.由于微生物代谢能力随着厌氧消化过程的进行而减弱,难以继续利用这些蛋白质,或消化体系中不具备分解这些蛋白质的酶,从而限制了污泥中蛋白质的分解效率. 相似文献
82.
双碱法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连元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1):60-62
脱硫过程主要是二氧经硫与氢氧化钠生发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物亚硫酸钠溶于水,含亚硫酸钠的脱硫循环水与投加的氢氧化钙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钙。通过沉淀分离可将难溶钙从循环水中清除,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可循环使用,脱硫过程中消耗氢氧化钙。达到脱硫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絮凝效果与絮凝剂分子结构的关系,实验中制备了聚丙烯酰胺(PAM)、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C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将其分别与FeCl3复配后处理钻井废水。实验探讨了絮凝剂的分子量、PHP的水解度及阳离子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M、CPAM、PHP与无机混凝剂复配使用处理钻井废水时,最佳分子量是500万,处理效果依次为PHP>PAM>CPAM。 相似文献
84.
85.
近42年成都地区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利用成都地区5个测站1959—200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成都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成都地区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小的变化趋势,每10a雷暴日数减少近4d;成都地区的雷暴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9月的5个月中,而夏季6,7,8三个月占7成以上;成都地区雷暴初日普遍在4月中旬,终日普遍在10月中旬,雷暴初/终日年际间差异很大。从小波分析结果看,成都、金堂、双流和蒲江4站近42a年来雷暴日数在1982年以前有12a左右的震荡周期,1982年以后表现为6a左右的周期;都江堰的年雷暴日数分布特征和其他4个测站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为15a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86.
Although microbial treatments of heavy metal ions in wastewater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moval of these metals through incorporation into carbonate minerals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moval of Fe^3+ and Pb^2+, two representative metals in wastewater, through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onate minerals by a microbial flocculant (MBF) produced by Bacillus mucilaginosus. MBF was added to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different Fe^3+ and Pb^2+ concentrations, and the extent of flocculation was analyzed. CO2 was bubbled into the mixture of MBF and Fe^3+/Pb^2+ to initiate the reaction. The solid substrates were analyzed via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and the MBF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eta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In the system containing MBF, metals (Fe^3+ and Pb^2+), and CO2, the concentrated metals adsorbed onto the MBF combined with the dissolved CO2, resulting in oversaturation of metal carbonate minerals to form iron carbonate and lead carbonates. These results may be used in designing a method in which microbes can be utilized to combine CO2 with wastewater heavy metals to form carbonates, with the aim of mitiga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87.
以江苏省某市2个拟建危险废物填埋场址(E和F)为研究案例,通过综合比较2个拟建场址的地质条件、场地建设、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优化选择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建立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判断矩阵,在确定各制约因素及子系统权重值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各指标因素相对应的隶属函数和模糊综合评判矩阵;评判矩阵与指标权重结合,计算出各场址相应的综合适宜性评价得分,参照危险废物填埋场适宜性等级标准,最终选出最佳场地。结果表明:场址E的综合适宜性评分为96.3,为最佳场地;场址F的综合适宜性评分为86.8,为适宜场地。 相似文献
88.
89.
为最大程度降低溢油事故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充分考虑海上油膜漂移特性及溢油点和漂移点对救援物资需求不确定等特点,基于鲁棒优化思想,建立救援应急成本最小、应急时间最短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并基于NSGA-Ⅱ算法设计求解方法。结果表明:决策者可根据自身对溢油事故规模的判断,得到不同应急物资调度方案,为应急出救点的选择和物资调度提供合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