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942篇
安全科学   269篇
废物处理   120篇
环保管理   227篇
综合类   1750篇
基础理论   346篇
污染及防治   580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122篇
灾害及防治   1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serious, affecting the sustained...  相似文献   
992.
作为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类的霍甫水丝蚓在长江中下游湖泊分布广泛,在湖泊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了解霍甫水丝蚓在大型浅水湖泊中的种群动态规律、生活史和周年生产量等的状况,于2005年1~12月对太湖霍甫水丝蚓进行周年的研究,以期为了解太湖这一优势种类的生产力状况及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2005年太湖霍甫水丝蚓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 274ind./m~2(0~13 800ind./m~2)和4.70g/m2(0~29.15g/m~2),一般均在冬季达到高峰,空间分布上霍甫水丝蚓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太湖北部梅梁湾和竺山湾及西部河口湖区分布较高,而在其它区域的现存量均较低。根据体长频数分布的周年变化特征,推测太湖霍甫水丝蚓约为一年三代,繁殖可能发生在3、7和11月份期间。2005年太湖霍甫水丝蚓年生产量为480.21g·m~(-2)·yr-1,P/B为14.17,与同类研究报道相比属于较高水平。分析表明太湖霍甫水丝蚓的高世代数导致其高P/B系数,而高周年生产量与其所处的营养水平相对较高有关,这对于太湖渔产潜力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弄清安徽省大雾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安徽地面气象站1970~2009年40a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安徽省大雾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大雾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代际变化,安徽省雾日数在80年代达到最高,由于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雾日数不断减少。同时,雾生时间年代际变化不大,而雾消时间则不断后延,直接导致雾的持续时间不断增加,40a间雾的持续时间增加将近1h;(2)安徽省大雾四季特征分明,空间分布不均。冬季是安徽大雾的高发期,大雾日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雾中最小能见度最低,雾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夏季,大雾日数最少,持续时间最短,雾中最小能见度最大,雾的影响最弱;(3)空间分布上,皖北和皖南山区雾日数和雾的持续时间都较长,雾中最小能见度都较低。而在中部地区则相反,雾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94.
安徽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区域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频次要多于乡村;乡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人身伤亡,城市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电子设备的物理损害和经济损失;民用、电力和通信为全省主要雷电灾害损失行业。综合灾情指数G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受雷电灾害的严重程度,其中南陵县、阜阳市区、马鞍山市区、淮北市区和宣城市区为受灾较重的地区。灾情评估结果可为区域性的雷电防护和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古堆泉为山西省著名岩溶大泉之一,是唯一的中低温温泉,具有悠久的开发观赏历史,凝聚着丰厚的人文积淀.以古堆泉域岩溶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样品采集与同位素分析,综合运用水化学(Durov图、离子比例、Gibbs图和氢氧同位素)同位素方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系统径流特征.古堆泉域岩溶地下水的87 Sr/86 Sr值在0.709~0.717之间,Mg/(Mg+Ca)值在0.27~0.74之间.通过分析Sr同位素组成和Mg/(Mg+Ca)、1/Sr变化特征,得出古堆泉域岩溶地下水为深部热水与浅部冷水的混合水,中条山南梁泉岩溶水子系统呈现碳酸盐岩地层径流特征,佛岭山-高显海头泉岩溶水子系统和侯马盆地深循环子系统呈现碳酸盐岩地层与火成岩地层径流特征,塔儿山-九原山古堆泉岩溶水子系统呈现碳酸盐岩地层与古老硅铝质岩地层径流特征.通过2014年样品与2021年相同位置取样点的氢氧同位素比对分析,得出古堆泉口水样变化原因是其受三泉水库补给随时间的积累的结果,三泉水库的变化原因是受引黄水的影响.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可分为SO4-Na、SO4-Ca、HCO3-Na、HCO3-Mg、HCO3-Ca和Cl-Na型.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从HCO3-Ca·Mg→HCO3·SO4-Ca·Mg→SO4·HCO3-Na·Ca→SO4·Cl-Na·Ca呈现明显的水化学成分分带.  相似文献   
996.
共混塑料因其用途广泛且价格低廉,生产和使用量逐渐增加,然而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及其海洋环境风险尚不明确.选取聚丙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P/TPS)和聚乳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LA/PBAT/TPS)为研究对象,单一聚合物塑料聚丙烯(PP)和聚乳酸(PLA)作为对照,探究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后微塑料(MPs)的形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MPs的粒径分布显示,与PP和PLA相比,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容易产生尺寸更小的颗粒,主要原因是共混塑料机械性能和抗紫外线能力较差.共混塑料光降解后表面出现更多裂纹和褶皱,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而PP和PLA变化不明显.ATR-FTIR光谱显示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热塑性淀粉(TPS)的特征峰减小,表明共混塑料的淀粉组分降解.C 1s光谱表明,老化共混塑料含有更少的—OH,进一步证实了TPS的光降解.以上结果表明PP/TPS和PLA/PBAT/TPS比PP和PLA光降解程度更高,从而产生更多小粒径MPs.综上所述,共混塑料可能比单一聚合物塑料对海洋环境风险更高,对共混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997.
受多重导水介质影响,喀斯特流域水循环过程复杂,只以水分为研究对象的水文学方法难以刻画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稳定氢氧同位素赋予岩溶水指纹信息,为解译喀斯特流域水循环时空演变与水文功能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论文选取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月尺度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水样采集,结合聚类分析和克里...  相似文献   
998.
巢湖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退化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和2010年对巢湖湖滨带植被进行了详细踏查,结果表明:(1)植被群落结构单一,多样性较差,大都集中分布于浅水、河口、滩地,受水质和水位影响显著;(2)挺水植物有5科6属6种,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优势种;(3)浮叶植物3科3属3种;以野菱(Trapa incisa)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为优势种;(4)漂浮植物2科2属2种;主要是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浮萍(Lemna minor);(5)沉水植物4科5属8种;以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为优势种;(6)湿生和陆生植物27科76属101种;以禾本科为主,菊科、蓼科植物次之。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1954年-2007年)对比,得出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江湖建闸等水利工程、围湖造田与堤坝建设等人为活动以及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等综合因素严重破坏了巢湖湖滨带健康的生态系统,加剧了湖滨带植被的衰退。本研究可为巢湖湖滨带植被的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2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9%之间,响应因子(RF)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检出限在0.04μg/L-0.22μg/L之间。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灵敏,无其他有机物的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UV-Fenton高级氧化法对含二甲基亚砜(DMSO)的碳纤维生产模拟废水进行降解处理,初步探索了UV/H2O2/Fe2+氧化反应机理和DMSO降解反应机理,研究了H2O2浓度、Fe2+浓度、初始pH值及H2O2投加方式等因素对DMS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O2浓度为0.15 mol/L,Fe2+浓度为0.6g/L,体系初始pH值为34时,DMSO去除效果最佳,可达90%;在最佳条件下分3次等量加入H2O2,DMSO去除率可达95%。二甲基亚砜主要被降解成为CO2和SO2-4,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