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3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389篇
安全科学   336篇
废物处理   200篇
环保管理   383篇
综合类   2384篇
基础理论   732篇
污染及防治   1274篇
评价与监测   272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1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聚醚砜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多孔道的小球载体,负载睾丸酮丛毛单孢菌(bdq06)降解水中喹啉。制备的小球直径约3 mm,表面光滑,存在厚度约20μm的致密层。经过浸蚀去掉致密层后,露出粗糙表面,有助于细菌粘附和生殖。同时出现大量直径约1.5μm的孔道,且由外向内,孔径逐渐增大,细菌可以通过表层孔进入球内生殖。在pH为5、10和温度为40℃的条件下,负载菌的小球对水中喹啉的降解效果优于游离菌。小球具有良好的溶胀性和机械强度,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球形完整而未破裂,细菌在球表面大量生殖形成生物膜,显著提高降解效率,能够在1 h内完全降解100 mg/L喹啉。以聚醚砜为原料制备的小球在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2.
研究了不同粒径垃圾焚烧底渣的质量分布、物质成分(XRF)、晶体结构(XRD)、PAHs含量、酸反应特性、PAHs含量以及在2种浸出液中的毒性浸出情况。在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实验得出垃圾焚烧底渣主要分布在粒径大于0.28 mm范围内,相比一些地区的研究结果要偏细;主要的物质成分为SiO2、CaO、Al2O3、Fe2O3、MgO、Na2O和K2O,而主要的晶体结构则分别为CaCO3、SiO2、Ca(OH)2和Mg0.3Ca0.97CO3,都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PAHs含量为0.043 4~0.247 mg/kg,与一些研究欧洲地区底渣中PAHs的含量的结果基本相近,且PAHs同类物的含量也随着底渣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同时,实验还得出底渣中8种重金属在2种浸出液中的浸出浓度都未超出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GB 5085.3-2007),但当底渣粒径大于0.6 mm时,其对环境中酸性物质的缓冲能力变弱。通过比较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得出如将底渣作为建材利用时,需采用相应防范措施以防止其所含的重金属对周围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希望能为进一步认识、处理和利用垃圾焚烧底渣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3.
以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为目标污染物,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研究不同热活化条件下过硫酸钾对呋虫胺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呋虫胺的降解率与溶液中过硫酸钾的浓度成正比;随着温度的升高,呋虫胺的降解率也逐渐升高;虽然中性时呋虫胺的降解率稍高于酸性和碱性时的降解率,但pH的变化对呋虫胺的降解率影响不大;Cl-和HCO3-对反应的影响比较复杂,当溶液中的Cl-和HCO3-的浓度低于5 mmol/L时,均促进呋虫胺的降解,而浓度升高时则抑制呋虫胺的降解;通过添加自由基捕获剂发现,该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SO4-和·OH,但起主要作用的是·SO4-。  相似文献   
144.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氯化铵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不同煅烧温度条件制备N掺杂TiO2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降解腐殖酸(HA)实验,探讨N-TiO2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光催化纳米材料为锐钛矿相,TiO2光响应范围可拓宽到可见光区;煅烧温度是影响可见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350℃煅烧的N-TiO2可见光催化活性最佳,光反应140 min后,对初始浓度为5 mg/L的HA溶液降解率达80.32%,光催化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煅烧温度过高或过低,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小,降解反应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5.
采集朔州市市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季PM10样品,测定其中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含量,并对碳组分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朔州市市区PM10中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25.95±9.36)μg/m3和(26.58±10.36)μg/m3,总碳气溶胶(TAC)在PM10中的平均百分含量为30.1%;采暖季OC和EC浓度大于非采暖季,且OC、EC质量浓度大小在5个采样点位均呈现出点位5(工业开发区) > 点位2(居民区) > 点位1(商业、居民混合区) > 点位3(商业、文教混合区) > 点位4(相对清洁区)的变化规律,其中,点位5的OC、EC质量浓度最大,分别为(29.66±8.72)μg/m3和(31.40±10.42)μg/m3;PM10中OC/EC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比值均低于2,一次污染严重;OC和EC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5(采暖季)和0.69(非采暖季),说明PM10中的碳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一次排放源,加强对燃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的燃烧等空气污染来源的控制对于改善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6.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脱除系统设备入口弯管内的气固两相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一种两相均流板,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安装两相均流板与常规导流装置的弯道内气流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浓度分布以及弯管进出口压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弯管内安装两相均流板较安装导流板/三角翼挡板更优,既可以使气固两相均匀分布又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压阻,克服了常规均流装置气固两相均流效果不佳、阻力大等缺点,在较低的压阻下解决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脱除系统入口气固两相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有效提高污染物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147.
采用水解酸化-磷酸铵镁(MAP)法-EGSB组合工艺对大豆蛋白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水解酸化系统运行效果,并对其运行参数进行优化;提出MAP法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并评选其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水解酸化系统运行稳定,最适pH为7.0,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氨氮转化率高达95.8%;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优选条件为n(Mg):n(N):n(P)=1:1:0.8,此条件下氨氮去除率为88.3%,磷酸去除率为76.7%;EGSB反应器经过三个月的启动后可稳定运行,有机负荷高达到9.88 kg·(m3·d)-1,COD去除率达到90.0%左右。水解酸化-MAP-EGSB组合工艺在处理大豆蛋白废水时可获得连续稳定的处理效果,为大豆蛋白废水处理的工程化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8.
王琳  肖娇玲  窦娜莎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1):6283-6289
采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方法对Biostyr曝气生物滤池(BAF)沿程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滤池内不同高度样品中菌群类别、群落组成及不同样品间物种差异及进化关系等;同时测定各高度样品的COD、NH4+-N和磷变化规律,与微生物特性进行了对应性分析。结果表明,Biostyr曝气生物滤池优势菌群主要为拟杆菌、疣微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滤池沿程微生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变化,而群落结构的变化不明显,这是沿程理化条件变化引发微生物在空间上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9.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磁性复合材料NiFe2O4/ZnAl-LDH,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复合材料去除水中Cr(VI)的性能,系统地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为2、初始Cr(VI)浓度为50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4 g·L-1时,吸附过程在240 min内达到平衡,此时Cr(VI)的去除率为89.5%。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式的研究表明:NiFe2O4/ZnAl-LDH吸附Cr(VI)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的反应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吸附剂经4次再生后对Cr(VI)仍有83.1%的去除率,且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能快速与水溶液分离,因此NiFe2O4/ZnAl-LDH可作为去除水中Cr(VI)的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0.
为提高等离子体氧化CH4的脱除效率,同时避免放电过程中副产物NOx的生成,在模拟天然气 (LNG) 发动机排气中,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 (DBD) 反应器电极结构参数对CH4脱除效率、CO2选择性及NOx生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增大电极直径使得气隙中折合场强E/N提高,增加了·O和·OH自由基的生成,促进了CH4的氧化,提高了CO2选择性;内电极直径的增大使E/N在气隙中分布更加集中,抑制了N2(X, v)和N自由基的生成,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与圆杆电极相比,螺纹电极的螺牙顶部附近具有过高的电场强度,从而促进N自由基的生成并抑制·O自由基的产生,故圆杆电极比螺纹电极具有更高的CH4脱除效率及更低的NOx生成。电极长度过长降低了折合场强以及电子平均能量,不利于氧化性活性粒子生成,导致CH4脱除效率和CO2选择性降低,同时增加了N2(X,v) ,也使得NOx增加。本研究可为提高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促进甲烷还原NOx系统的脱除效率,降低DBD反应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