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1篇 |
免费 | 529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2篇 |
废物处理 | 47篇 |
环保管理 | 140篇 |
综合类 | 1017篇 |
基础理论 | 298篇 |
污染及防治 | 346篇 |
评价与监测 | 101篇 |
社会与环境 | 65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832.
工业园区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复杂、毒性大、去除难,在处理出水水质达标的情况下仍可能存在生态健康风险,因此,有效评估园区废水的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斑马鱼胚胎毒性实验和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非靶标污染物筛查方法分析了两家典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毒性检测和非靶标化学分析可从不同侧面解释废水中毒害污染物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沿程变化情况,两者的研究结果相互支撑.两类分析方法都发现,生化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工业废水中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物质.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可以进一步有效削减污染物丰度及毒性,市政污水的混入提升了工业废水中毒害污染物的去除率及生物毒性的削减率.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斑马鱼胚胎毒性与非靶化学分析可用于确定工业废水处理的效率,对工业废水处理过程的设计和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3.
农业生产上常用的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均有一定的致突变性。为了解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按1:24形成固定剂量复方的致突变性,以及复方和单药致突变性的差异,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进行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及其单药的致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能提高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但在单复方的比较中发现,单药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均高于复方,表明复方毒性有所降低。同时,无论是复方还是单药均不能提高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的突变率。以上表明,虽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致突变毒性低于单药,但仍然是一种能引起小鼠骨髓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升高的致突变阳性药物,因此需警惕该药物的食品残留问题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834.
为研究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eyelododecane, HBCD)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效应及机制,设3个不同剂量HBCD试验组(10、15、20μg·mL-1)和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将HepG2细胞处理24、48、72 h后,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细胞毒性;24 h后采用胞质分裂阻断法测定微核率;另在24 h后用细胞内2,7-二氢二氯荧光素(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DCFH-DA)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浓度.实验显示,HBCD对HepG2细胞有毒性效应,且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并导致HepG2细胞的微核率和活性氧的浓度增高.研究表明,HBCD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35.
基于UD-PLS对牛粪堆制Cu和Zn钝化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钝化材料木醋液和影响堆肥质量的关键因素:含水量和C/N,每个因素安排6个水平,利用均匀设计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对重金属的钝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木醋液添加比例为0.50%、含水量为40%和C/N为40时,Cu和Zn的钝化效果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5%和30.2%;其中重金属Cu的钝化预测模型为 ,其中交叉有效性为 ,模型达到精度要求;重金属Zn的钝化预测模型为 ,其中交叉有效性为 ,模型达到精度要求.针对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堆肥系统中,将均匀设计与偏最小二乘法有机耦合,有效地解决了试验次数多、因素间多重相关性的问题,从而使模型精度和实用性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36.
837.
838.
微藻固碳已经成为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的研究热点。利用静态吸收方法,考查了通人纯CO2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特点、固定CO2效率以及藻液pH值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入纯CO2使小球藻生长延滞期显著延长,比普通培养延长10~12d,对其他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大;小球藻固定CO2速率可分为2个过程,即物理固碳过程和生物固碳过程,前者在藻细胞延滞期发生,峰值由CO。溶解于培养液造成,后者在藻细胞生长的指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发生,峰值由藻细胞指数生长造成,2个过程中,固定CO2速率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降低;纯CO2条件下,藻液pH值变化速率高,4d内,藻液即被酸化,随后藻液pH值变化速率逐渐降低,且pH值稳定在适宜水平。因此,采用小球藻固定高浓度CO2时,建议提高接种量并加强培养前期的pH值监测和调控,以保证藻液保持适宜的pH值,并缩短培养时间,提高生物固碳效率。 相似文献
839.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是一类重要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前体物.其中,生物质燃烧是I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尚未包括在传统的排放清单中.本研究基于卫星火点排放清单(FINN)以及IVOCs/POA比例法对长三角地区2010至2018年生物质燃烧IVOCs的排放量进行估算,构建长三角地区2010~2018年基于卫星火点的生物质燃烧IVOCs排放清单,并分析其不确定性,为后续模拟长三角地区SOA的来源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2010~2018年期间,长三角地区火点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过去3年(2016~2018年)火点数维持在6000次左右,较2016年之前下降了约60%.从火点数的月分布来看,火点发生最多的月份是5~8月,其次在10月有个小高峰.基于IVOCs/POA比例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不同的POA/OC以及IVOCs/POA比例得到的长三角地区生物质燃烧IVOCs排放总量结果差别巨大,平均值为73.4万t(10.5~305.7万t).基于蒙特卡罗的不确定性模拟,长三角地区生物质燃烧IVOCs排放量的不确定范围在-99%~68%之间. 相似文献
840.
微囊藻毒素测定中产生的干扰及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对水样富集管(观赏鱼用氧气塑料管、橡胶管、医用乳胶管和硅胶管)、塑料材质(聚丙烯离心管等)、针式过滤器(水系、有机系针式过滤器)产生的干扰和吸附现象进行了深入探索.结果表明,观赏鱼用氧气塑料管对微囊藻毒索测定会产生严重的正干扰,在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积比)为50:50时,干扰得以排除;聚丙烯离心管在微囊藻毒素投加量较低时,对微囊藻毒索吸附率较高,造成回收率偏低;不同的针式过滤器对溶解在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醇溶液中的微囊藻毒素有明显不同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