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0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532篇
安全科学   338篇
废物处理   245篇
环保管理   336篇
综合类   2729篇
基础理论   759篇
污染及防治   1358篇
评价与监测   207篇
社会与环境   219篇
灾害及防治   1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煤基腐殖酸对外源砷胁迫下玉米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用于砷污染土壤治理的煤基腐殖酸,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煤基腐殖酸及EDTA对外源砷胁迫下玉米株高、株鲜重、株干重、根干重、砷积累量、叶片抗氧化酶(POD,SOD和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供试煤基腐殖酸均促进了玉米生长,提高了叶片POD、SOD和CAT活性。其中6和10号腐殖酸可降低土壤砷活性和显著抑制玉米吸收和积累砷,而8和9号腐殖酸增加了土壤活性砷和显著促进了玉米对砷的吸收和累积,且不同程度地强于EDTA。除8和9号外,其余腐殖酸均可明显降低玉米叶片脯氨酸的含量。EDTA可显著促进玉米吸收和积累砷,且加剧了砷对玉米的危害。因此,8和9号供试煤基腐殖酸可以替代EDTA活化土壤砷,与植物配合以提高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速度和效果,而6和10号供试煤基腐殖酸则可用于土壤砷钝化剂,以保证作物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962.
采用酸碱预处理乌梁素海典型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和挺水植物芦苇,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变化及微观结构解析,研究酸碱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后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两阶段累积产气量、氢气及甲烷含量均显著提高,酸处理效果优于碱处理。采用0.5 mol/L HCl预处理龙须眼子菜效果最佳,最大氢气、甲烷含量分别达42.65%和52.82%,产氢气速率为4.118 mL/h,产甲烷速率最高达14.199 mL/h。芦苇经1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佳,最高氢气、甲烷含量分别为32.22%和65.26%。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酸碱预处理可显著破坏芦苇、龙须眼子菜的纤维素结构,有效增加植物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63.
朱全力 《环境工程学报》2014,(12):5413-5418
利用程序升温燃烧反应技术,考察了高岭土复合的Ca O、Fe2O3-Ca O、Co O-Ca O添加剂对无烟煤的燃烧以及固硫的影响。实验发现,这些添加物质对煤的裂解产物的燃烧都具有促进作用,除了Fe2O3-Ca O-高岭土复合添加剂对煤焦的燃烧有一定阻碍作用之外,其余都具有对煤焦燃烧的促进作用,尤以Co O-Ca O-高岭土复合添加剂的效果最为显著。高岭土复合的硫酸钙本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但受到高温下煤焦与CO的还原而分解,所以添加对煤焦具有明显催化燃烧作用的氧化钴,因减少了还原性气氛,稳定了硫酸钙产物而促进了固硫。  相似文献   
964.
兰坪铅锌矿区不同污染梯度下优势植物的重金属累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兰坪铅锌矿区污染程度不同的3个样地(云南松林、魁蒿群落和马桑灌丛)进行植被调查,选择其中9种共有的自然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及植物体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3个样地土壤Cu、Cd、Pb和Zn等4种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马桑灌丛>魁蒿群落>云南松林;植物体内重金属积累呈现出随着土壤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所选择的9种植物均不符合超富集植物的标准,依据不同的耐性机制将9种植物分为3类,野棉花能较强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并转移到地上部分,属于富集型植物;西南金丝梅、倒提壶、长籽柳叶菜、魁蒿、翻白叶和四脉金茅吸收的重金属主要积累在根部,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尼泊尔蓼和中华山蓼体内重金属含量较低,属于规避型植物。讨论了利用这些植物进行矿山治理。  相似文献   
965.
采用臭氧氧化—包埋菌流化床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对煤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臭氧的质量浓度20 mg/L、臭氧进气流量1.5 L/min、臭氧通气时间30 min、包埋菌流化床水力停留时间24 h时,臭氧氧化工序的COD去除率达到30.0%~40.0%,总酚去除率达到100.0%;包埋菌流化床工序的COD去除率达到60.0%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5.0%;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60 mg/L,ρ(氨氮)<1.0 mg/L,ρ(总酚)未检出,色度小于50倍,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66.
为有效去除发电厂烟气中产生的NOx,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结合催化剂Ag/Al2O3进行烟气脱硝实验,研究了在加入乙烯的条件下,平均负载量、催化温度和装置的布置方式对NOx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增多,NO脱除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种负载量中最佳为1.76%;随着催化温度的升高,NO脱除率同样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的催化温度为150℃左右;3种不同布置方式对NO和NOx脱除有明显差别,单独催化剂在NO和NOx的脱除率都比较低;单独介质阻挡放电NO脱除率很高,但是NOx很却很低;而两者结合在NO和NOx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7.
968.
采用包埋法制备出一种复合生物填料,测其各项理化性质,并以NO。模拟废气验证其脱硝性能。填料主要由碳酸钙、牛粪堆肥腐殖质、菌剂载体、水泥、轻质珍珠岩、立体网状纤维及脱硝功能微生物等复合而成,粒径书12mm×20mm,自然堆积密度(471±0.8)kg/m2,持水量(49±1.3)%,比表面积3.91m2/g,平均机械强度(427.3±0.2)N,pH为10.5-0.2。填料能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粘结强度,并具有营养缓释及pH缓冲能力。包埋脱硝功能微生物复合填料中初期微生物数量5.3×10^5 CFU/g,运行60d后微生物数量达到8.6×10 8 CFU/g,闲置停运30d微生物有所减少,但重启后净化效率基本不变。当进气负荷低于I878mg/(13m3·h),气体停留时间为14.47s时,BF,的去除率高达93.15%。  相似文献   
969.
电渗透脱水对污泥热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水厂机械脱水后的污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用电渗透-热干燥结合进行深度脱水的方法。通过对原泥以及电渗透脱水至不同含水率(67%、71%和76%)的污泥在热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的测定,分析电渗透脱水对污泥热干燥特性的改善规律。结果表明,经电渗透脱水至含水率为67%和71%的污泥在热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速率及干燥速率有明显提高,且干燥温度越高,电渗透后污泥的干燥速率与原泥的干燥速率差距越大。相同电压梯度及相同温度下电渗透至67%后进行热干燥耗能最少。实际应用中应结合能耗分析选择合适的电渗透程度及干燥温度,以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970.
The removal of 12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in two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and a tertiary treatment system was studied.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effluents from both secondary and tertiary treatment systems as well as excess sludge were evaluated. Primary treatment and ultraviolet light disinfection showed limited ability to remove most selected PPCPs. The combination of an anaerobic process and triple-oxidation ditches can eliminate DEET better than the anaerobic/anoxic/oxic process. Adsorption to sludge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removal of triclocarban. Multistage constructed wetlands as a tertiary treatment efficiently removed caffeine and ibuprofen from wastewater and could decrease the risk of partial selected PPCPs. Selected PPCPs residues in excess sludge generally produced higher risk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n effluents from WWT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